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中医11招 冬季百病不侵身体棒

来源:网络

现代人由于缺乏有效的保养,身体一直处于亚健康状态,所以每到冬季的时候身体就会觉得非常寒冷。为了抵御冬季寒气,下面给大家带来冬季养生的各种方法。

冬日天气寒冷,天地阳气在储藏,人应与天地相应,此时人的阳气也要藏。而人体是具有一定自御功能的,为了抵抗寒冷的侵袭,就不得不释放体内的阳气来取暖,结果阳气没有收敛好,内不能做生命的保障,外则无法抵御病邪的侵袭,人们易生病。为了让阳气更好地收藏,避免过多释放,应去寒就温。下面告诉您去寒就温百病不生的11小方法。

1、健脚

冬月睡前热水泡脚,是一个保健养生的好方法。《千金要方》说:“冬季洗足而卧,则无冷病。” 正确的泡脚方法应该是泡到小腿肚,泡脚的时间最好是20—30分钟。泡脚时一定注意,水温不能超过45摄氏度。另外,袜子勤洗勤换,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每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以活动双脚。

2、冬季养生粥

冬季饮食忌黏硬生冷。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粥为第一大补,特别是羊肉粥、糯米红枣百合粥、八宝粥、小米牛奶冰糖粥等最为适宜。

3、早睡晚起

冬日阳气肃杀,夜间尤甚,要早卧迟起。早睡以养阳气、保持温热的身体,晚起以固阴精,阴平阳秘,阴阳调和则机体健康。

4、保暖

冬季去寒就温,预防寒冷侵袭是必要的。但不可暴暖,尤忌厚衣重裘,向火醉酒,烘烤腹背而暴暖大汗。

5、饮水

冬日虽排汗排尿减少,但大脑与身体各器官的细胞仍需水分滋养,以保证正常的新陈代谢。冬季一般每日补水量不应少于2000—3000ml。

6、养情志

冬天易使人身心处于低落状态。改变情绪低落的最佳方法就是适宜的活动,如散步、慢跑、跳舞、滑冰、打球、跳绳、踢毽子等,都是消除冬季烦闷、保养精神的不错的方法。

7、通风

冬季室内空气污染程度比室外严重数十倍,应经常打开门窗通风换气,以清洁空气,健脑提神。

8、防病

寒冷会诱发心肌梗死、中风,使溃疡病、风湿病、青光眼等症状加剧。患者应注意防寒保暖,特别是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

9、晨起锻炼不宜过早

冬季,人们仍要进行耐寒锻炼,以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然而,晨起锻炼不宜过早,以免引起呼吸道、心脑血管疾病。

10、冷水洗脸

冷水的刺激既能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又可增强皮肤弹性。其冬令保健作用还在于:增强机体御寒能力,预防感冒、鼻炎,对神经衰弱的神经性头痛者亦有益。当然,冷水温度不能太低,以略高于10摄氏度为宜。

11、节动静

冬三月应该“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泄皮肤是指皮肤的开泄。什么时候皮肤会开泄呢?当然是激烈活动的时候。皮肤开泄了,自然汗出,汗出多了就会耗气伤阳使气亟夺。所以冬天的活动和运动应避免过多地开泄皮肤,而应多做静功,这样才能与冬相应,才有利于养藏。

按我国传统民间习惯,“立冬”代表着冬季的开始。“冬者,天地闭藏,水冰地坼。”自然界阴盛阳衰,各物都潜藏阳气,以待来春。“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季除了要注意防寒保暖外,饮食保健也很重要。

立冬由来:

冬季包括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六个节气,是一年中气候最寒冷的季节。冬季之风为北风,其性寒。“寒”是冬季气候变化的主要特点。冬在五脏应肾。“冬不藏精,春必病温”,即所谓要补肾藏精,养精蓄锐。

俗话说:“三九补一冬,来年无病痛。”立冬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节气,也是进补的最佳时期。中医学认为,这一节气的到来是草木凋零,蛰虫伏藏,阳气潜藏,阴气盛极,万物活动趋向休止,以冬眠状态养精蓄锐,为来春生机勃发做准备。

因此,冬季养生要避寒就温、保护阳气,使阴阳相对平衡。因此冬季养生为预防疾病的发作或加重,要从饮食起居、身体精神全面入手。

饮食

俗话说:“药补不如食补”。食补在冬季调养中尤为重要。冬季气温过低,人体为了保持一定的热量,就必须增加体内糖、脂肪和蛋白质的分解,以产生更多的能量,适应机体的需要,所以必须多吃富含糖、脂肪、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

同时,天气寒冷也影响人体的泌尿系统,排尿增加,随尿排出的钠、钾、钙等无机盐也较多,因此应多吃含钾、钠、钙等无机盐的食物。此外,也要多吃蔬菜,适当增加动物内脏、瘦肉类、鱼类、蛋类等食品,还可多吃鸡、甲鱼、羊肉、桂圆、木耳等食品,这些食品不但味道鲜美,而且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及钙、磷、铁等多种营养成分,不仅能补充因冬季寒冷而消耗的热量,还能益气养血补虚,对身体虚弱的人尤为适宜。

同时,少辛增酸防疾病,初冬时节是心血管病的高发期,这个时候要多吃清润甘酸的食物,不宜多吃麻辣类的火锅。比如饮食中适当多吃些醋,能起到软化血管、预防心血管病的发生。

精神

在冬季,人体的代谢处于相对缓慢的时期,因此,冬季养生要注重于“藏”,“藏的意思是人在冬季要保持精神安静。专家建议,遇到不顺心的事情,要学会调控不良情绪,对于抑郁心中的不良情绪,可通过适当方式发泄出来,以保持心态平和。同时,要多晒太阳。因为冬季天黑的早,光照时间短,也是易使人产生抑郁情绪的一个原因,因黑夜来临时,人体大脑松果体的褪黑激素分泌增强,能影响人的情绪,而光照可抑制此激素的分泌。

运动

冬季锻炼不可少,适量的运动可增强身体抵抗力来抵挡疾病的侵袭。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王世杰主任强调,冬天寒冷,人的四肢较为僵硬,锻炼前热身活动很重要。如伸展肢体、慢跑、轻器械的适量练习,使身体微微出汗后,再进行高强度的健身运动。衣着要根据天气情况而定,以保暖防感冒为主。运动后要及时穿上衣服,以免着凉。此外,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禁止做剧烈运动,如打球、登山等。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中老年人,应避免寒冷的刺激,运动应在日照充足时,避开早晚,以免诱发疾病发作,而老年人室外运动更应注意保暖。

起居

中医认为“寒为阴邪,常伤阳气”,人体如果没有阳气,将失去新陈代谢的活力。而阳气对老年人来说尤为重要,所以,立冬后的起居调养切记“养藏”阳气。专家强调,一要早睡晚起:人们要适当早睡,同时,早晨也不易起得太早,尤其老年人时间允许的话,最好等太阳升起,阳气生发时再起床,以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利于阳气潜藏,阴精蓄积。二要注意衣着:太厚太薄都不好,衣着过少过薄、室温过低,易感冒又耗阳气;反之,衣着过多过厚,室温过高则腠理开泄,阳气不得潜藏,寒邪易于侵入。

我国传统医学理论十分重视阳光对人体健康的作用,认为常晒太阳能助人体的阳气,特别是冬季,由于大自然处于“阴盛阳衰”状态,而人顺应自然,也不例外,故冬天常晒太阳,能起到壮人阳气、温通经脉的作用。曹慈山《老老恒言》说:“背日光而坐,列子谓‘负日之暄’也,脊梁得有微暖,能使遍体和畅。日为太阳之精,其光壮人阳气。”明确提出了“负日之喧”的冬季养生作用及科学原理。

总结:俗话说的好,养生乃预防疾病之大计,冬季养生之调养做到安然恬静,情绪稳定从而达到养精蓄锐,由于冬季气温影响也会给人生理和心理上带来一定的影响。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