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五音疗法有益于健康养生

来源:网络

特别是与人的生理节奏合拍,令五脏中和清安、气爽神清的乐曲,可对身心起到很好的养生保健作用。

音乐是一种旋律,一种语言,一种心境。经常听一些舒缓平和、优雅空灵的古乐,可以放松紧张心情、缓解身体的不正常状态。这是时下许多人的爱好与习惯。但采用音乐养生或治疗某种疾病,很多人并不太了解其中的奥妙。

阴阳之音 调整机体平衡

音乐与人的心理、生理有着密切的联系。《黄帝内经》记载:“肝属木,在音为角,在志为怒;心属火,在音为徵,在志为喜;脾属土,在音为宫,在志为思;肺属金,在音为商,在志为忧;肾属水,在音为羽,在志为恐。”角、徵、宫、商、羽五音称为“天五行”。

专家介绍,根据阴阳五行理论,古人把五音(宫、商、角、徵、羽)与人的五脏(脾、肺、肝、心、肾)和五志(思、忧、怒、喜、恐)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即五音配五脏,五脏配五行,五行配五志。按此理论产生的音乐疗法为“五音疗法”。

中医认为,自然界有阴阳,人体有阴阳,音乐有也阴阳。如高音为阳,低音为阴;大调为阳,小调为阴;强为阳,弱为阴;刚为阳,柔为阴;金革之声为阳,丝竹之声为阴。古人将古琴、古筝、竹笛、竹箫等乐器与五音对应,即“琴羽、筝商、箫角、笛徵宫”,五个调式分别代表五行,对应五脏;每个调式分为阳韵和阴韵两个部分,阳韵用于补益脏虚,阴韵用于清泻脏实,以调整人体阴阳的偏盛与偏衰。据文献记载,宋代名家欧阳修通过学琴,治好了抑郁症和手指运动功能障碍。

临床研究发现,通过特定的音乐频率、节奏产生的声波,能与人体组织细胞发生共振,放松人类的神经系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调整由于疾病、压力而产生的机能失调。因为这种医学原理,音乐治疗被广泛运用于失眠、头痛、心悸、焦虑、忧郁等疾病。

中和之美 调和情志平衡

中医学早已从整体理论中认识到,人的各种情志之间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相互滋生和相互制约的动态关系。《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当某种情绪过甚而致发病时,可以用另一种“相胜”的情志来“转移”、“制约”或“平衡”它,从而使过度的情绪得以调和与平复。

中国音乐强调“中和之美”,强调和谐、自然,不追求强烈。它能平衡人们的身心,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另外,中国音乐表达朦胧、超越的艺术意境,与人类精神心理世界紧密相联,而其中音乐与情绪的相关性比较容易把握,可以成为与现代医学和现代音乐治疗学之间沟通的重要衔接点之一。如针对亚健康,可以开发不同的慢性疲劳调理音乐、失眠调理音乐、健康背景音乐等,加上音乐治疗的多元化、规范化等系统调理模式,诱导不同类型患者进入音乐意境,使他们从肤浅的感官欣赏升华到理智的高层次欣赏,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天籁之声 调解个体差异

专家强调,音乐养生,中医也讲究顺应自然和辨证论治,不同季节、不同时段、不同人群、不同体质,选择的音乐也各有不同。

春季,五音为角调,对应五脏是肝。时逢春风和暖、阳光明媚之际,患有眩晕耳鸣、肢体麻木、情志抑郁之人,听一曲积极向上的阳韵音乐,如《喜洋洋》、《步步高》、等,可补益肝肾、散寒解郁;春季也有雨冷风急、春寒料峭之时,患有头昏脑涨、烦躁易怒、失眠多梦之人,可听悲情伤感的阴韵音乐,如《嘎达梅林》、《二泉映月》等有倾泻肝火、平肝潜阳的功效。

临床研究发现,肝阳上亢类型高血压病人容易发怒,给予有商调式或悲伤色彩较浓的音乐聆听,有制约愤怒和稳定血压的良好作用,比较其他类型音乐差异显着。

中国古典音乐演奏出每一个调式,均选用一种乐器主奏,如冬季为羽调,对应是肾,主要乐器为琴。虽形态至简,但气韵至深,婉转、沉静、悠扬的音波可直入五脏,振动其气机,疏导其瘀滞,伐其有余而补其不足。专家说,多听音乐、鉴赏音乐,不仅是一种生活调剂,还是一味良药。如果在清静整洁的环境中,聚精会神于音乐旋律之中,可疏通经络、平衡阴阳而强身健体。

听音乐调畅情志

自古以来,人们就认识到音乐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不同的音乐可以影响不同脏腑的功能,可以调节人的情感,激发不同情绪,从而消除精神上的压力,起到调整脏腑的作用,有利于恢复健康。

当心情不安、思绪紊乱时,听民族乐曲《梅花三弄》、《春江花月夜》、《雨打芭蕉》等,可起到安定情绪、调理思绪的作用;当精神忧郁时可听乐曲《小开门》、《喜相逢》、《夜深沉》、《光明行》等,能减轻或缓解忧郁、振奋精神;当烦躁易怒时,可听琴曲《流水》、古筝曲《风入松》、二胡曲《汉宫秋月》等,能使心绪平静安和。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