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中风偏瘫怎么办 5种中医对症疗法驱走“邪风”

来源:网络

中风,是一种让人无法言语,手脚不受自己控制的病症,这种病经常找上中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有高血压、心脏病的患者,这种病发病率非常的高,所以我们要寻找方法来对抗它,那么有什么方法呢?下面小编推荐4中中医对症疗法驱走“邪风”。

中风偏瘫怎么办 中医方法治疗

1.风痰入络证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发生口眼?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舌强语謇,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手足拘挛,关节酸痛等症,舌苔薄白,脉浮数。

证机概要:脉络空虚,风痰乘虚人中,气血闭阻。

治法:祛风化痰通络。

代表方:真方白丸子加减。本方化痰通络,用于治疗风痰入客经络,症见口眼歪斜,舌强不语,手足不遂等症。

常用药:半夏、南星,白附子祛风化痰;天麻、全蝎熄风通络;当归,白芍,鸡血藤、豨莶草养血祛风。语言不清者,再加菖蒲、远志祛痰宣窍;痰瘀交阻,舌紫有瘀斑,脉细涩者,可酌加丹参,桃仁,红花,赤芍等活血化瘀。

2.风阳上扰证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突然发生口眼?斜,舌强语謇,或手足重滞,甚则牛身不遂等症,舌质红苔黄,脉弦。

证机概要:肝火偏旺,阳亢化风,横窜络脉。

治法:平肝潜阳,活血通络。

代表方:天麻钩藤饮加减。本方平肝熄风镇潜,用于阳亢风动,晕眩,肢麻等症。

常用药: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珍珠母、石决明镇肝潜阳;桑叶、菊花清肝泄热;黄苓.山栀清肝泻火;牛膝活血化瘀,引气血下行。夹有痰浊,胸闷,恶心,苔腻,加陈胆星、郁金;头痛较重,加羚羊角、夏枯草以清肝熄风;腿足重滞,加杜仲,寄生补益肝肾。

3.阴虚风动证

平素头晕耳鸣,腰酸,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言语不利,手指瞤动,甚或半身不遂,舌质红,苔腻,脉弦细数。

证机慨要:肝肾阴虚,风阳内动,风痰瘀阻经络。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代表方:镇肝熄风汤加减。本方既补肝肾之阴,又能熄风潜阳,用于阴虚风动之眩晕,头痛,舌强,肢颤等。

常用药:白芍,天冬,玄参,枸杞子滋阴柔肝熄风;龙骨,牡蛎、龟板、代赭石镇肝潜阳;牛膝.当归活血化瘀,且引血下行;天麻,钩藤乎肝熄风。痰热较重,苔黄腻,泛恶,加胆星、竹沥、川贝母清热化痰;阴虚阳亢,肝火偏旺,心中烦热,加栀子、黄芩清热除烦。

4.闭证

闭证的主要症状是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

(1)痰热腑实证

素有头痛眩晕,心烦易怒,突然发病,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舌强语謇或不语,神识欠清或昏糊,肢体强急,痰多而黏,伴腹胀,便秘,舌质暗红,或有瘀点瘀斑,苔黄腻,脉弦滑或弦涩。

证机概要:痰热阻滞,风痰上扰,腑气不通。治法:通腑泄热,熄风化痰。

代表方:桃仁承气汤加减。本方功能通腑泄热,顺降气血,治疗腑热内结,腹胀便秘等症,可用于中风急性期痰热腑实之证。

常用药:桃仁、大黄、芒硝、枳实通腑泄热,凉血化瘀;陈胆星、黄芩、全瓜蒌清热化痰,桃仁、赤芍、丹皮凉血化瘀;牛膝引气血下行。头痛,眩晕严重者,加钩藤,菊花、珍珠母平肝降逆。烦躁不安,彻夜不眠加生地、沙参、夜交藤养阴安神。

(2)痰火瘀闭证

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证机概要:肝阳暴张,阳亢风动,痰火壅盛,气血上逆,神窍闭阻。

治法:熄风清火,豁痰开窍。

代表方:羚羊钩藤汤加减。本方功能凉肝熄风,清热化痰,养阴舒筋,用于风阳上扰,蒙蔽清窍而见眩晕,痉厥和抽搐等症者,另可服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亦可用醒脑静或清开灵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羚羊角(或山羊角),钩藤,珍珠母、石决明平肝熄风;胆星,竹沥,半夏,天竺黄、黄连清热化痰;菖蒲、郁金化痰开窍。若痰热阻于气道,喉间痰鸣辘辘,可服竹沥水、猴枣散以豁痰镇惊;肝火旺盛:面红目赤,脉弦劲有力,宜酌加龙胆草、山栀、夏枯草、代赭石、磁石等清肝镇摄之品;腑实热结,腹胀便秘,苔黄厚,宜加生大黄、元明粉、枳实;痰热伤津,舌质干红,苔黄糙者,宜加沙参,麦冬、石斛、生地。

5.脱证(阴竭阳亡)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白遗,肢体软瘫,舌痿,脉细弱或脉微欲绝。

证机慨要:正不胜邪,元气衰微,阴阳欲绝。

代表方:参附汤合生脉散加味。参附汤补气回阳,用于阳气衰微,汗出肢冷欲脱;生脉散益气养阴,用于津气耗竭。两方同用功能益气回阳,救阴固脱,主治阴竭阳亡之证。亦可用参麦注射液或生脉注射液静脉滴注。

常用药:人参、附子补气回阳;麦冬,五味子、山萸肉滋阴敛阳。阴不恋阳,阳浮于外,津液不能内守,汗泄过多者,可加龙骨,牡蛎敛汗回阳;阴精耗伤,舌干,脉微者,加玉竹、黄精以救阴护津。

中风吃什么好

(1)三味粟米粥:取荆芥穗、薄荷叶各50克,豆豉150克,水煎取汁,去渣后入粟米(色白者 佳)150克,酌加清水共煨粥。每日1次,空腹服。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精神昏愦者。

(2)羊脂葱白粥:取葱白、姜汁、花椒、豆豉、粳米各10克,羊脂油适量,加水共煨粥。每 日1次,连服10日。用于预防偏瘫。

(3)五汁童便饮:取姜汁、藕汁、梨汁、萝卜汁、白糖水、童便各等量,入瓶混匀,用炭火煎煮片刻即成。每日1次,空腹服12毫升,温开水送下。适用于本病之筋骨软弱、气血不足者。

(4) 大枣粳米粥:以黄芪、生姜各15克,桂枝、白芍各10克,加水浓煎取汁,去渣。取粳米1 00克,红枣4枚加水煨粥。粥成后倒入药汁,调匀即可。每日1次。可益气通脉、温经和血, 用治中风后遗症。

(5)豆淋酒:取小黑豆适量炒焦,冲入热黄酒50毫升。趁热服。服后温覆取微汗。用治中风 后遗症以及产后中风、四肢麻木等。

(6)蚯蚓散:取活蚯蚓60克置新瓦上,文火焙干研末后装入胶囊。日服2次,每服2粒。适用 于脑血栓形成,脑梗塞,偏瘫者。

(7)羊肚山药汤:取羊肚1具,去筋膜后洗净切片,加水煮烂后下入鲜山药200克,煮至汤汁 浓稠,代粥服。适用于中风后体质虚弱者。

(8)乌鸡汤:取乌骨母鸡1只,去毛及肠杂,洗净切块后加入清水、黄酒等量,文火煨炖至 骨酥肉烂时即成。食肉饮汤,数日食毕。适用于中风后言语蹇涩、行走不便者。高血压患者需同服降压药,密切观察血压变化。

(9)黑豆汤:取大粒黑豆500克,加水入砂锅中煮至汤汁浓稠即成。每日3次,每服15毫升, 含服、缓咽。适用于言语蹇涩者。

(10)蓖麻油饮:取蓖麻油500毫升,加入黄酒100毫升,混匀后静置1日。每日1次。用沸水烫 温后慢慢饮服,每服15毫升。用治偏瘫。

(11)四味粳米粥:取天麻9克(以布包好),枸杞15克,红枣7枚,人参3克,加水烧沸后用文火煎煮约20分钟。去天麻、枣核,下入粳米50~100克共煨粥。每日2次。用治中风后偏瘫伴 高血压者。

结语:中风是中来年人的天敌,对中老年人的健康产生严重的损害,让他们生活无法治理,如果你不幸得了中风,记住千万不能够着急,要及时的去医院治疗,也可以用一用小编推荐的中医方法,但记住一定要了解自己的中风原因,才好对症下药!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