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中医治脚气绝妙秘方

来源:网络

对于脚气,很多人真的恨死了,不知道是如何得上脚气的,而治又治不好。只能一年又一年受脚气的痛苦。那么到底脚气怎么治?是不是真的像人们所说的,脚气得上就没法子了?今天小编给大家推荐八种中医推荐的秘方,一起来看看。

我国足癣发病率高达45.2%,而74.5%的人却没有得到规范治疗,主要体现在疗程不够和用药不当上。

足癣俗称脚气、香港脚,是由真菌引起的传染性脚部皮肤病,容易反复发作。从长期临床治疗效果看,治疗脚气一个疗程至少要4周左右。这是因为杀死真菌后,还会有部分真菌残留,新的皮肤组织长好需要至少4周左右的时间,如果真菌刚被杀死就停药,容易在新皮肤组织上寄生,导致复发。

如果是更复杂一点,像角质增生比较厚的老脚气,治疗时间应加长,必要时还应用些口服药。

专家提醒,脚气防治,重要的是做好脚部清洁卫生,每天要用温水洗脚,穿透气性好的鞋袜,并保持鞋袜干燥。家里有一人患了脚气,要彻底治愈,以免传给家人。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如何治疗脚气,下面教你八个小秘方

1.脚上患有脚气、脚癣,连续用生大蒜擦磨便可治愈。

2.用食醋将雪花膏调成糊状,涂于患处。随配随用,轻者1次,重者2次至3次可愈。

3.用茄子根和盐煮的水洗脚,即可治好脚气。

4.夏天脚癣犯了,可将患脚洗净揩干,再用风油精涂搽患处,每天1次至2次,一般数次便可见效。

5.取香烟灰撤在脚趾湿痒处,可治脚趾间水泡瘙痒。

6.犯有多年脚气,可用牙膏涂搽,效果十分灵验。

7.绿茶含有鞣酸,具有抑菌作用,尤其对治疗香港脚有特效。

8.取麦饭石1000克,加开水2000克浸泡,每天用此水擦洗脚、痤疮、湿疹、痱子等疾患处,有显着疗效。

脚气的原因

脚癣俗称“脚气”,中医学称为“脚湿气”,是一种浅部霉菌感染的皮肤病,它可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类型:干性主要表现是脚底皮肤干、燥、粗糙、变厚、脱皮、冬季易皲裂;湿性主要表现是脚趾间有小水泡、糜烂、皮肤湿润、发白、擦破老皮后见潮红,渗出黄水。两者都具有奇痒,也可两者同时存在,反复发作,春夏加重,秋冬减轻。

脚气是一种极常见的真菌感染性皮肤病。成人中70%一80%的人有脚气,只是轻重不同而已。常在夏季加重,冬季减轻,也有人终年不愈。

脚气通常分为三种类型:糜烂型、水疱型、角化型

糜烂型

好发于第三与第四,第四与第五趾间。初起趾间潮湿,浸渍发白或起小水疱,干涸脱屑后,剥去皮屑为湿润、潮红的糜烂面,有奇痒,易继发感染。

水疱型

好发于足缘部。初起为壁厚饱满的小水疱,有的可融合成大疱,疱液透明,周围无红晕。自觉奇痒,搔抓后常因继发感染而引起丹毒、淋巴管炎等。

角化型

好发于足跟。主要表现为皮肤粗厚而干燥,角化脱屑、瘙痒,易发生皲裂。本型无水疱及化脓,病程缓慢,多年不愈。

还有其它的一些原因

1.喜欢运动,足部出汗多,经常穿运动鞋或其他不透气的鞋子,不勤换袜子,真菌在阴湿的环境中容易繁殖。

2.与他人共用毛巾、浴巾、洗脚盆、拖鞋等,以致交叉感染。

3.治疗不彻底,自以为症状好转就停药,真菌未完全杀灭,又大量滋生。因此,即使症状好转,也应再坚持用药一段时间。

4.患全身疾病,如糖尿病,机体抵抗力差,应该首先控制全身疾病。

5.人体内因缺乏维生素B,也可引起脚气。

脚气的后果

脚气是一种慢性感染,真菌寄生角质层中生长繁殖。需长期用药才能杀死它。

有很多人在皮肤形成红痒斑块时外用皮炎平软膏是一个误区,皮炎平软膏中有大量的激素成分,而这正好是真菌的营养剂,所以在肯定是癣的况下搽皮炎平,只会越搽越厉害。

脚气的预防与护理

1.要保持脚的清洁干燥,对于汗脚,要加以治疗。勤换鞋袜,趾缝紧密的人可用草纸夹在中间,以吸水通气。鞋子要通气良好。

2.不要用别人的拖鞋、浴巾、擦布等,不要在澡堂、游泳池旁的污水中行走。

3.公用澡堂、游泳池要做到污水经常处理,用漂白粉或氯亚明消毒,以防相互传染脚气。

4.防鞋柜传染脚气。

5.不可用手抓脚,以免染上手癣。

结语:脚气确实很痛苦,所以我们尽量不要让自己得上,如果得了脚气,也不要灰心。内服外用我相信脚气在现代绝对算不上不可治愈的病,只要用对方法,你们说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