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保健药酒 药酒的7大保健功效

来源:网络

说到酒,很多人都对它又爱又恨,因为喝酒,各种疾病找上了自己,不喝酒,酒瘾上来又受不了。其实酒并不全是对身体有害的,下面小编介绍保健药酒,就可以让你喝出健康的身体,不信就跟小编一起去看看下面的文章吧!

药酒的功效

1.乙醇的药理研究

什么是药酒,药酒就是选择适当的中药材,经过必要且特殊的加工,然后再用适度纯度的白酒或者黄酒为溶媒,制作而成的,通常使用黄酒更为多见。

因此,所有药酒中均含有一定浓度的酒精(乙醇),要研究药酒的药理,首先要搞清乙醇的药理作用,比较明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一般认为饮酒具有兴奋作用,因此常有“饮酒壮胆”的描述,但药理表明乙醇主要是一个中枢神经系统抑制剂。低浓度乙醇可加强某些兴奋性神经突触的功能,其表现的兴奋现象主要是由于脑的抑制性控制作用被解除所致。最早受影响的是由训练和经验而来的精神活动。

人的记忆力、集中力以及洞察力如果出现迟钝甚至丧失的时候,大家一定要加强自信心,努力使自己的性格变得活泼开朗。

乙醇也可引起镇静,解除焦虑,进而语言含糊,共济失调,判断能力受损,进入酩酊状态。

作用机制:多年来认为乙醇、挥发性麻醉药和巴比妥类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是由于这些药物能溶于脂质细胞膜,使嵌在膜内的离子通道以及其他蛋白质功能紊乱所致。

近年来注意到乙醇对兴奋性氨基酸(谷氨酸盐)和抑制性氨基酸(γ氨基丁酸即GABA)激活离子通道功能的作用。乙醇和麻醉性巴比妥类均能加强GABA介导的突触抑制和氯的流出。乙醇的这种作用还有镇静、共济失调作用均可被GABA能受体特异性拮抗剂荷包牡丹(bicuculline)所抑制。

虽然乙醇和巴比妥类均能抑制谷氨酸盐激活的离子流,但两者对谷氨酸盐受体的亚型仍有不同的作用。乙醇在轻度中毒浓度日寸,主要影响NMDA谷氨酸盐受体(NMDA为N—甲基—D—天冬氨酸盐),而巴比妥类则主要影响AMpA谷氨酸盐受体(AMpA为。—氨基—3—羟—5—甲基—4—异恶唑丙酸)。

近期,通过相关的研究结果发现5—HT3(5—羟色胺,)受体系是一种比较容易兴奋的、阳离子选择性的离子通道,而且浓度较低的乙醇可以同5—Kr一起对该受体产生一定的作用。

这种5—HT3受体主要分布于抑制性中间神经元,乙醇协同5—HT对该受体通道的作用,这就加强了这些中间神经元的抑制性冲动。大鼠腹腔注射乙醇3s/ks,可使伏隔核和纹状抗坏血酸释放分别增加约140%和120%,纹状体抗坏血酸释放是所有间接多巴胺受体激动剂的共同特性。

(2)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中等量乙醇可扩张皮肤血管,故常致皮肤发红而有温暖感。但如用作御寒药,实属不当。因寒冷时皮肤血管收缩为一种保护性反射。饮酒后抑制了血管运动中枢,皮肤血管扩张,使大量热量损失,更增加冻死的危险性。乙醇有直接扩张血管的作用。乙醇对人冠状血管并无有益作用,对稳定性心绞痛病人,乙醇可使引起心绞痛所需的运动时间缩短,也使冠心病人产生心电图心肌缺血性变化所需要的运动时间缩短。

乙醇在足以产生面部血管扩张和轻度醉酒的剂量时,并不引起脑血流或脑血管阻力的改变;但在严重酒精中毒血浓度(300mg/d1)时,则可明显增加平均脑血流并降低脑血管阻力,但脑对氧摄取则减少。对大鼠基底动脉痉挛模型,静注0.5%乙醇20ml/kg有明显减少基底动脉痉挛的作用, 乙醇对血循环;的及时效应比较小,摄人中等量乙醇,血压、心输出量和心肌收缩;幻均无大的变化。但在急性、重症酒精中毒时,由于血管运动中枢和呼吸抑制,可引发心血管功能抑制。长期过量应用乙醇对心脏可引起不可逆损,是心肌病最重要原因之一。

有证据表明,适度饮酒可减少冠心病发病率。其机制系通过对血浆脂蛋白的影响和抑制血小板聚集。流行病学调查和对志愿者的实验研究证明,乙醇在每日剂量不足以产生明显中枢作用时,在几星期期间,即可升高血浆高密度脂蛋白(HDL)浓度,从而可拮抗动脉粥样化的形成而产生保护作用。

人群调查显示,饮酒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h)水平显着高于不饮酒组。家兔灌服乙醇后,HDL—Ch很快明显上升,停药后HDL—Ch下降。酒精中毒患者血清胆固醇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急性酒精中毒者又较慢性酒精中毒者显着低下。人在正常饮酒时达到的浓度(10-20mmol/L)即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可能是由于抑制花生四烯酸生成所致。

在体外,白酒(含乙醇56%)2.5ul、5.0ul、7.5ul和10ul加入到从同一个体分离出来的富含血小板的血浆200ul,以ADp为诱导聚集剂,4个剂量组对血小板聚集功能均有抑制作用,且与乙醇剂量呈正相关。

(3)对胃肠道的作用:乙醇可刺激胃液分泌,主要增加胃酸而胃蛋白酶含量正常,乙醇可通过精神刺激使胃液分泌增加,特别是爱好饮酒者。乙醇也可兴奋口腔和胃黏膜感觉神经末梢而反射性刺激胃液分泌,也可直接作用于胃,使胃泌素或组织胺释放而使胃液分泌增加。

由于主要是刺激胃酸分泌,因而含乙醇饮料不适用于消化性溃疡患者o,胃内乙醇浓度10%左右使胃酸增加而胃蛋白酶减少,浓度超过20%,胃液分泌趋于抑制,40%及以上浓度则刺激黏膜使之充血、发炎、产生糜烂性胃炎。阿司匹林产生的胃损害可因乙醇而明显加重。大鼠灌服10%、20%乙醇lml/鼠,使胃黏膜血流量(GMBF)增加,不引起胃黏膜损伤,如灌服40%乙醇或无水乙醇则使GMBF减少,并产生明显的胃黏膜损伤。

胃黏膜表面凝胶样黏液层的疏水性可防止H’和水溶性物质对胃黏膜的侵害。用大鼠在体胃灌流模型,以40%乙醇灌流5分钟则可破坏胃黏膜表面黏液凝胶层的疏水性,在除去乙醇后1小时,尚不能恢复正常。喜饮烈性酒者多患慢性胃炎。

(4)对肝脏的作用:长期过量饮酒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肝损害。可依次发生脂肪肝(肝内脂肪蓄积)、肝炎,最后发生不可逆性肝坏死和肝纤维化。可导致食管静脉曲张和突然大出血。—次大剂量乙醇即可在大鼠或人引起肝内脂肪增多。其机制比较复杂,主要因大量乙醇引起的应激反应导致交感兴奋,使脂肪组织释放的脂肪酸增加,以及由于乙醇增加了机体代谢负荷,使脂肪酸氧化受损。

长期饮酒引起肝损害还有一些其他因子,主要是营养不良。酒本身可供给热量,200g乙醇约可提供5 857.6千焦热量,但与其他食物不同,它不能供应维生素、氨基酸或脂肪酸。嗜酒者多表现为长期营养不良,主要是由于酒对细胞的毒性而致肝损害。大鼠每日灌服乙醇790mR/kz,1个月后,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物(LpO)仍正常;2个月后,则kpO明显高于对照组,Na—K—ATp酶活性减低,3个月后肝细胞膜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表明乙醇可引起肝细胞膜脂质过氧化损伤。上述灌服乙醇大鼠1、2、3个月,肝组织胞浆谷胱甘肽(GSH)水平有逐月增加趋势,但统计学无显着性,谷胱甘肽转移酶(GST)在2个月时较对照组明显升高,而1和3个月时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在体外,小剂量乙醇对大鼠肝脏GST有—定激活作用,GSH和GST增加对机体的解毒功能是有利的。

(5)对生殖系统的影响:古人早在二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扣就批评了“醉以人房”生活方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人房,以欲竭其精,以耗其真……故半百而衰也。”侵犯性性行为常于饮酒后发生,这是由于抑制和约束被解除的结果。

实际上,醉酒可妨碍性行为,乙醇可降低男性和女性的性反应。男性嗜酒者可导致阳痿、不育、睾丸萎缩和男子乳房发育,这是由于乙醇引起的肝损害导致雌激素生成过多,睾酮产生减少,而且由于肝内质网酶活性增加,使睾酮代谢性失活加快所致。

(6)其他作用:小剂量乙醇可减少疲劳感并增加肌肉作功,大剂量则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减少肌肉作功,引起肌肉可逆性损害,血浆肌酸磷酸激酶活性增加,大多嗜酒者可有肌电图变化,不少人证明有类似于酒精性心肌病的骨骼肌病(skeletalmyopathy)。

乙醇使皮肤和胃血流增加并增加出汗,使热散失加快,体温降低。大剂量乙醇抑制中枢性体温调节机制,体温降低显着,乙醇的这种降低体温作用如环境温度很低则更危险。

乙醇有利尿作用,这是其抑制抗利尿激素(ADH)分泌,减少肾小管对水再吸收所致。但是,反复应用乙醇则为抗利尿作用。

乙醇是一种免疫抑制剂,可明显干扰机体对细菌、病毒等防御能力,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7)药动学:乙醇在胃肠道吸收迅速而完全,乙醇蒸气也易从肺吸收,饥饿状态饮酒,40分钟内血浓度达峰值,食后饮酒则可推迟吸收。乙醇在体内分布迅速,组织内浓度可迅速接近血浓度,分布容积为0.7L/kg。90%以上饮用的乙醇在肝内氧化,其余经肺和肾排泄。一般临床剂量乙醇,其氧化速率按零级动力学进行,与血药浓度无关。每单位时间氧化乙醇的量约与体重或肝重呈比例。肝切除或肝损害时,乙醇从体内消除就明显降低或完全停止。

正常人每1小时能代谢7-10g乙醇。乙醇可经两条途径代谢为乙醛:

①乙醇脱氢酶途径:该酶主要在肝内,其他器官如脑、睾丸和胃也有发现。在该酶作用下乙醇脱氢后转化为乙醛,辅酶I(NAD)为氢接受体,女性胃内的乙醇脱氢酶活性较男子低得多,因此口服乙醇后血内浓度较男性高。

②微粒体乙醇氧化系统即混合功能氧化酶系统(MEOS):在该酶系统作用下,乙醇氧化为乙醛和水,还原型辅酶Ⅱ(NADpH)为供氢体。由于乙醇脱氢酶的米氏常数(km)为0.26-2mmoL/L而MEOS的km为8-10mmol/L,因此认为低浓度乙醇时乙醇脱氢酶是主要的氧化系统,而高浓度乙醇时,MEOS可发挥更为明显的作用。

乙醛代谢:乙醇经上述两途径产生的乙醛,90%以上也在肝内氧化,线粒体NAD—依赖性醛脱氢酶系乙醛氧化代谢途径的主要酶,氧化产物为乙酸盐,再进一步代谢为二氧化碳和水。

2.药酒的药理研究

药酒的药理研究,虽然没有对乙醇药理研究那样深入,但由于药酒的品种较多,内容也较丰富,随着人们对药酒研究的不断深入,在这方面的发展也必将日新月异。因此,我们只能从方法作一粗线分类,加以论述。

通过动物实验,对药酒的功效作药理研究。如安徽医科大学药理教研室张艳等,对如意酒的抗应激作用及对细胞免疫功能、白细胞的影响作动物实验观察。如意酒内含丹参、白术、淫羊藿、白芍、冬虫夏草、鹿茸、人参等多味中药,经低度孑L府家酒泡制而成。临床上老中医将如意酒推荐用于体质虚弱、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反应较好。

保健药酒的泡制

浸渍法是家庭药酒制作时最常用的方法,具体又有冷浸法和热浸法的不同。对那些有效成分容易浸出的单味药,或味数不多的药物,或有较强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多采用冷浸法。如果药酒的处方配伍众多,酒量有限,用冷浸法有效成分不易浸出,就应当选用热浸法。对酒精度数较低的酒,如黄酒、果酒,不容易将药物中某些有效成分溶解出来,也常常利用加温的方法使药物的有效成份能尽可能多的析出。

冷浸法

将药物适当切制加工,若泡用的酒量不多,可将切片或粉碎的药物用干净纱布、绢布袋包装,扎紧袋口,放入酒器中;大剂量制作则不用袋盛,直接将药物置于容器内,然后加入适量的白酒或黄酒,密封浸泡。

浸泡时间根据处方需要和酒量多少而定,一般经1个月左右, 最短不少于7天。密封后的酒器应放置在阴冷避光处,适当搅动或晃动,使酒与药物能充分接触。开始每天搅动或摇晃1次,7天后可改为每1周搅动或摇晃1次。

待药物有效成分浸出后,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后弃去,酒液静置过滤澄清,贮存在酒瓶中,慢慢饮用。有些药酒需浸泡较长时间,如龟蛇酒、三蛇酒、虎骨酒等均需浸渍3个月至半年,才可饮服。

另有一种冷浸方法,不需压榨去渣,而在浸泡到一定时间,即开始取上清酒液服用,服去一半药酒液时,再加入适量原料酒,如此往复,直至药味清淡为止。余下药渣,可研为细末,用第二料药酒送服。如参茸酒就可用此法泡制。

热浸法

将药物轧粗末,或切薄片,放进酒器内,加入适量的酒,密封瓶口,然后隔水蒸煮至沸,取出候冷,放置于荫凉处,继续浸泡至规定时间,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则压榨后取液过滤,两液合并,经澄清后,装瓶慢慢饮用。 另有一种方法也属于热浸法,即将药物放陶器(如砂锅)中,加入适量酒,用厚纸将酒器口封固,浸泡数小时后,上文火慢煮至沸,取下候凉,静置2~3日,滤取上清酒液,药渣压榨取汁,过滤澄清,两液合并,装瓶备用。

渗漉法

渗漉法适用于大量药酒的制作,需要一定的设备。渗漉法使用的工具称渗漉筒,是一种呈上宽下窄,上面敞口,下面有水龙头开关控制的渗出小口的筒式或缸式装置。这种方法利用酒液自上而下,缓缓渗过药粉,形成良好的浓度差,以利于有效成分的扩散和析出,其浸出效果优于浸渍法,成份提取也较浸渍法完全。

制作时,先将药物轧成粗粉状,加适量白酒浸渍2~3小时,使药物充分浸润膨胀,然后分层均匀装入底部垫有脱脂药棉或滤过纸的渗漉筒中。每次装药都用木棒将药压紧,注意不要将渗漉筒过于装满,以三分之二容量为宜,药物上面盖以干净纱布,再在纱布上铺一层洗净的细小石子,以免加入酒时,药粉浮起。倒入酒前,先打开下面的开关,放出筒中药物内的气体,再慢慢加进白酒,当液体自下口流出时,关闭开关,将流出的液体倒回渗漉筒,继续加酒至高出药物表面2~3厘米,盖上筒盖,密闭放置数天。打开下口开关,使经过渗漉的酒液缓慢流出,流速要控制,不宜太快,如以10公斤药粉计算,每分钟流量在30~50毫升左右。同时还要注意随时在上面补充加入白酒,使酒不低于药物表面,至原料酒加完。当渗漉出的酒液达到所需药酒量的80~85%左右时,停止渗漉,取药渣进行压榨取液,与渗漉液合并,澄清过滤后,装瓶密封备用。

酿造法

本法是用米、曲和药物,通过直接发酵的方法酿取成酒。古代常用此法,而近代民间还有应用。其方法为:根据处方取用适量的米(糯米或黄粘米)、酒曲和药材。先将药材捡洗干净,打成粗粉状;米淘洗干净、曲粉碎。以水浸米,令膨胀,然后蒸煮成干粥状,待冷却至摄氏30度左右,加入药粉和酒曲,搅拌均匀,置陶器内发酵。

发酵时应保持适当的温度,如温度升得太高,可适当搅拌以降温。经过7~14天,发酵完成,经压榨、澄清,滤取酒液。将滤取的酒液装瓶,再隔水加热至75~80摄氏度,以杀灭酵母菌及其它杂菌,保证药酒质量并便于贮存。另一种方法是先煎煮中药,取药汁与米搅拌同蒸煮,然后加入酒曲发酵成酒。用酿造法制作出的药酒,酒精度较低,适于不会饮酒者。

制作药酒时,为了缓和药性,调和口味,便于服用,还常会使用一些矫味剂或着色剂,常用的如红糖、冰糖、白砂糖、蜂蜜等。

总结:通过上述的文章对药酒的功效和保健药酒的泡制等有关知识,喜欢喝酒的朋友是不是大感福利呢?常喝药酒不但可以解解酒瘾,而且还能够强身健体。不过虽然药酒的保健功效很多,但是也不能过度饮用哦,希望大家能够正确的对待药酒的使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