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止咳的方法 咳嗽缠身中医有秘方

来源:网络

咳嗽是常见的事情,但是久咳不愈对自己的影响还是非常大的,工作、生活上都会受到影响。那么对于咳嗽我们应该怎么呢?中医是如何看待咳嗽的呢?咳嗽的发病原因有哪几种呢?按什么学位可以止咳呢?下面小编给大家介绍一些止咳的方法吧。

有些人会说,咳嗽、穷困和爱这三件事情是没有办法隐藏起来的,你越是想隐瞒,越会表现出来。细细想来,其实真的是这样。

比如咳嗽,是无法隐瞒的吧!咳嗽声声,可以打破夜的宁静,甚至让人因剧烈的咳嗽而猛然惊醒,着实扣人心扉!对付咳嗽,可有方法让它销声匿迹?

咳嗽是一种以症状命名的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它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又是多种肺系疾病的一个重要的症状。它是由于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失常,导致肺气上逆,发出咳声,伴有或不伴有痰涎的疾病。有声无痰谓之咳,有痰无声谓之嗽,在临床上多痰声并见,很难截然分开,故称咳嗽。咳嗽可见于各种疾病,经云:“五脏六腑皆令人咳。”《医学入门》把咳嗽分为风嗽、寒嗽、湿嗽、热嗽、郁嗽、劳嗽、食积嗽、气嗽、痰嗽、干嗽、血嗽、酒嗽、久嗽、夜嗽、夭行嗽共15种。

现在一般把咳嗽分为外感咳嗽(风寒、风热、燥热等)和内伤咳嗽(痰湿、痰热、肝火、肺虚等)两类。《景岳全书》云:“咳证虽多,无非肺病。”李延教授认为,肺主气,司呼吸,内为五脏华盖,其气贯通百脉而通他脏,故肺除与其他四脏关联外,又与血的盛衰有很大关系。肺不耐寒热,称为“娇脏”,易受外邪侵袭而为病,病则宣肃失常,肺气上逆发为咳嗽,故宜宣肺而不宜敛闭。肺喜润恶燥,故宜润肺而不宜温补。

一、病因病机

1.感冒咳嗽

感冒咳嗽有风寒、风热之别。风寒咳嗽,症见咳嗽痰稀,鼻塞或流涕,身热头痛,恶寒无汗,苔薄白,脉浮紧。此系寒邪袭于皮毛、肺气不畅所致。风热咳嗽,症见身热头痛,恶风有汗,咳嗽痰黄,咳痰不爽,口渴咽痛,苔薄黄,脉浮数。此系风热犯肺、肺失清肃之故。

2.风温喘嗽

西医学中的大叶肺炎相当于中医学的风温喘嗽,症见高热面赤,有汗不解,烦渴欲饮,咳嗽痰黄而黏,或夹血丝,或吐铁锈色痰,胸闷气粗,苔黄干,脉滑数。病由温邪外袭、痰热内阻所致。

3.肺痈咳嗽

本病西医学称肺脓肿,中医认为其因外感风热,熏蒸于肺,或肺经痰热素重,热壅血瘀,蕴酿成痈。症见吐痰腥臭,形如米粥,或兼脓血,舌苔黄腻,脉浮数,或滑数。

4.肺痨咳嗽

西医学认为本病由于抵抗力不足,结核杆菌侵入肺脏而起。中医认为是由于正气不足,感染痨虫侵蚀肺脏而致。初稍有咳嗽,消瘦倦怠,继则咳嗽加重,干咳少痰,或痰中带血,咽痛气喘,手足烦热,舌红少苔,脉来细数。病由肺肾阴亏、木火刑金引起。

5.痰饮咳嗽

本病相当于西医学的慢性气管炎,为老年人的多发病,中医认为该病由脾肾阳虚,饮食的精微不能运化,聚湿成痰,上渍于肺所致。故患本病者大多阳虚阴盛,本虚标实。

二、辨证论治

由于咳嗽的主要病机是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因此针对此病机,治疗上以宣肺降气、调理气机为主,以使肺脏恢复正常功能。但肺为娇脏,肺叶清虚而娇嫩,吸之则满,呼之则虚,在外不耐寒热燥湿风诸邪之侵,在内不耐其他脏腑邪气相传。又肺位于胸腔,居于五脏六腑之上,位置最高。《素问·病能论》曰:“肺为藏之盖也。”故肺又有“华盖”之称。所以在治疗上宜轻清平和,不宜过寒过热过燥过苦。因咳嗽由不同的病因导致,治疗咳嗽就应该审证求因,针对不同的病因,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

咳嗽主要分为外感和内伤两大类

外感咳嗽以宣肺驱邪为主,有寒则散寒,有热则清热,有燥则润燥。内伤咳嗽大部分是由于外感咳嗽失治误治导致的,主要有痰湿和阴虚两种类型。对于痰湿咳嗽以化痰降气兼补肺气为主,阴虚咳嗽以滋阴降气为主。《景岳全书·咳嗽》曰:“外感之邪多有余,若实中有虚,则宜兼补以散之。内伤之病多不足,若虚中夹实,亦当兼清以润之。”即外感咳嗽以驱邪为主,如有虚象则略微补之。

内伤咳嗽以补为主,如有实邪则兼以驱邪。但切记,用药要轻,不可猛投重剂,以免伤肺。《医学入门·咳嗽》云:“新咳有痰者即外感,随时解散;无痰者便是火热,只宜清之。久咳有痰者燥脾化痰,无痰者清金降火。盖外感久则郁热,内伤久则火炎,俱宜开郁润燥……苟不治本而滥用兜铃、粟壳涩剂,反致缠绵。”在治疗咳嗽上不能见咳止咳,以免引邪入里,致使邪恋不出,外感咳嗽转为内伤咳嗽。

在咳嗽发作期,中医多以实证辨治。外寒内饮者治以解表散寒、宣肺化饮之小青龙汤;痰湿内聚者治以温阳健脾、化痰平喘之苓桂术甘汤合二陈汤加味;燥热伤肺者治以辛凉清肺、润燥化痰之清燥救肺汤加减。

缓解期治疗主要是通过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来预防复发,控制病情发展,中医辨证治疗在本期具有较大的优势。本期多属虚寒,反映在肺、脾、肾三脏,脾肺两虚者治以补肺健脾、益气固表之六君子汤、玉屏风散加减;肺肾两虚治以补益下元、纳气平喘之生脉散加味;偏阴虚者,与六味地黄丸合用,或合以山萸肉、诃子肉、山药滋阴敛液,或合以银柴胡、炙鳖甲、乌梅滋阴退热;偏阳虚者,予肾气丸,以附子、肉桂、核桃肉、紫石英、补骨脂、沉香补益下元,温肾纳气;熟地、茯苓、山萸肉、泽泻补养肾阴。

治疗咳嗽的秘方

金银花15g,连翘15g,生石膏30g,杏仁15g,甘草10g,鱼腥草30g,贯众20g,大青叶15g,桔梗15g,知母15g,黄芩15g。

随证加减:伴风寒表证加生姜10g,荆芥10g;伴风热表证加金银花30g,天花粉10g,野菊花10g;热重者加生石膏30g;咳多稀痰者,上方去知母、黄芩,加用二陈汤;咳多黄痰者加生石膏30g,麦冬10g;多痰稠黏者加海浮石10g;干咳无痰者加川贝母10g(或浙贝母15g),麦冬10g,天花粉10g;痰中带血伴胁痛者加黛蛤散10g,仙鹤草10g,藕节10g;咳嗽伴咽痛者加金果榄10g,僵蚕10g,或锦灯笼10g;久嗽不愈伴有喘促者加苏子、莱菔子各10g;外邪已除,加白果10g。

按什么穴位可以止咳

1、合谷穴

合谷穴其实我们常说的虎口,这个穴位你不要小看哦,用处也是非常大的,对于久咳不愈竟然也能够有一定的疗效。

虎口中间的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手背第一、二掌骨之间,近第二掌骨桡侧之中点处,拇、食两指并拢时,在肌肉隆起之最高处,是人体重要的穴位。指压时,用对侧拇指按在穴位上,朝小指方向均匀地用力,每次按摩10分钟。但体质较差者,宜轻刺激。

2、天突穴

在颈部当前正中线上,胸骨上窝中央。每天按摩2次,能宣通肺气、消痰止咳。主治哮喘,支气管炎,咳嗽,暴失音,咽喉肿痛,梅核气,咳唾脓血等。

3、厥阴俞穴

在第五胸椎上部左右2厘米处,只要在此处用力压6秒钟,不论是咳嗽或喉咙有异物存在,立即止咳。采用这种方法时,必须边吐气边进行,只要重复三次就能见效。

4、太渊穴

在腕掌侧横纹桡侧,桡动脉外侧缘。每日按压,不拘次数。能止咳化痰,通调血脉。主治咳嗽,气喘,咳血,胸痛,咽喉肿痛。

5、膻中穴

在两乳头之间,胸骨中线上,平第四肋间隙,每天按摩2次,能理气止痛、生津增液。主治胸闷,气短,咳喘,心胸痛,心悸,咳唾脓血,产妇乳少,支气管哮喘,支气管炎。

结语:真的,咳嗽是非常办法隐藏的,而且不仅影响自己,还会影响到家人甚至同学、同事,因为只要我们发现自己咳嗽了就要想办法治愈好它。对于止咳,中医不仅有穴位止咳,而且还有中药秘方的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