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方大全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偏方大全

大枣的作用 中医讲大枣的补气血效果

来源:网络

中医上面一提到大枣就被赋予了诸多的功效,其实补气血是最常说的,那么大枣真的能补气补血吗?回答是肯定的,我们不需要有任何的疑问的,那么对于大枣的应用具体有哪些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大枣的作用真的是蛮多的,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讲好处更多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运用呢?

大枣的作用

一说起大枣,大多数人会说大枣是补血的。其实,这是不准确的。我们先来看资料:

《中药学》是这样说的:“大枣,性味甘,平。入脾经。补脾胃,养营安神,缓和药性。此外,本品与甘遂、大载、芜花等峻泻药配伍,既能缓和药性,又能补脾和胃。如与生姜同用,既能协调营卫,又可和理脾胃。”

《中国药典》则说大枣:“补中益气,养血安神。”《中药大辞典》则记载为:“补脾和胃,益气生津,调营卫,解药毒。治胃虚食少,脾弱便溏,气血津液不足,营卫不和,心悸怔忡,妇人赃躁。”

《神农本草经》中的记载是:“主心腹邪气,安中养脾,助十二经。平胃气,通九窍,补少气、少津液,身中不足,大惊,四肢重,和百药。”

如此看来,我们可以总结大枣的作用应该有:

1. 益脾胃,因为甘味入脾,能补养脾胃之气;

2. 养营阴,营是血液的组成部分,为血液的营养精微部分。大枣专善补营,营旺则血生,营旺则津液生。所以,大枣也具有间接的养血和生津作用。

3. 安心神,当人营血不足时,血不能养心,就会失眠、多梦,甚至心神散乱,如见鬼神之状。而大枣最善养营,故能安神宁心。

所以,简单的说大枣是养血的,确实不够准确。大枣在《中药学》中是列在补气药中的。其所有作用的发挥,都依赖于强壮脾胃之气和养营的。

大枣的应用

说起大枣的应用,我们必须从使用大枣最多的《伤寒杂病论》说起。我曾带着一个问题去读《伤寒论》,为什么同样是甘味药物,有的方子用了大枣,而有的方子就故意避开大枣不用而用甘草,而有的方子却甘草、大枣都用?比如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用甘草而不用大枣。而茯苓桂枝大枣甘草汤却用大枣甘草,去掉了白术……

后来,经过总结发现凡是用大枣的地方都存在汗、吐、泻三种已经导致或可能导致气血津液受损的情况。比如桂枝汤为治疗汗出恶风的方子,汗出而营阴不足就是用这里用大枣的原因。比如小柴胡汤有呕吐的症状,呕吐也会使气血津液受损,所以这里用了大枣。再比如半夏泻心汤、甘草泻心汤、生姜泻心汤这些方子,都有或吐、或泻的症状,所以也都用了大枣。

还有,十枣汤为逐水重剂,为防止甘遂等剧毒逐水药逐水的同时伤了人的正气,所以加了大枣以养营气。同时甘味药物还能缓和甘遂等药物的烈性。而在水饮、水湿较重,且无汗、吐、泻等气血津液受损因素时,大枣是绝对不会用的,比如小青龙汤、苓桂术甘汤等。

因此,我们就可以看出大枣常被应用于过多的出汗、呕吐、腹泻而导致身体出现或即将出现周身乏力、心慌、口干渴这些营阴不足的情况时才被应用。而湿浊、水饮泛滥、或实火太盛是绝对不能用的。

所以,我们可以将大枣的应用归纳为:

1. 出汗太多,甚至出现口中干渴、心慌等情况时;

2. 急性胃肠炎而发生呕吐腹泻后,周身疲乏、酸懒无力、心慌气短、小便短少等应用大枣煎汤服用,伴恶心者还可加生姜数片同煎。这种方法比吃水果和补液盐更利于身体恢复;

3. 气血虚弱,面色淡白无华或萎黄不泽,可用大枣煎汤常服以养血益气;

4. 失眠同时伴有以上气血虚弱症状,可用大枣煎汤常服,以养血安神。

红枣身边最好的补气血宝

1.健脾益胃

脾胃虚弱、腹泻、倦怠无力的人,每日吃红枣七颗,或与党参、白术共用,能补中益气、健脾胃,达到增加食欲、止泻的功效;红枣和生姜、半夏同用,可治疗饮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胀、呕吐等症状。

2.补气养血

红枣为补养佳品,食疗药膳中常加入红枣补养身体、滋润气血。台大免疫学孙安迪博士大力提倡平时多吃红枣、黄耆、枸杞,能提升身体的元气,增强免疫力。

3.养血安神

女性躁郁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宁等,用红枣和甘草、小麦同用〈甘麦大枣汤〉,可起到养血安神、舒肝解郁的功效。

4.缓和药性

红枣常被用于药性剧烈的药方中,以减少烈性药的副作用,并保护正气。如:「十枣汤」中,用大枣缓解甘遂、大戟、芜花等泻药的毒性,保护脾胃不受伤害。

结语:通过以上文章介绍我们是不是对红枣的相关知识介绍有了一定的了解了呢,红枣的好处还是蛮多的,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使用方法的,相信红枣补气血的效果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