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冬季登山易冻伤 冻伤的急救方法大全

来源:网络

广大的登山爱好者,特别是在冬季登山最容易出现冻伤的现象,低温、潮湿、风吹、下雨所造成的热量流失就容易冻伤。下面小编就给登山爱好者们说说对于冻伤的急救方法。


冬季登山易冻伤 冻伤的急救方法大全

一、冻伤根据程度的分型:简单的说,冻伤的程度与烧伤一样分为四种,即:红、肿、热、疱。

1.度冻伤,临床表现:为局部皮肤红斑及轻度水肿。解冻复温后:局部皮肤立刻变红或紫红、肿、充血。病人感到局部热,痒或烧灼痛。预后恢复:症状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不受影响。

2.度冻伤,临床表现:皮肤有水泡或大疱形成,泡内有黄色粘稠液体或粘稠血浆。解冻复温后:局部较为剧烈的疼痛,并对冷热刺痛不敏感。预后恢复:症状于数日后消失恢复,皮肤不留痕迹,功能同样不受影响。

3.度冻伤,临床表现:全皮坏死。解冻复温后:皮肤呈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恢复后留有斑痕和功能障碍。属较为严重的冻伤表现。

4度冻伤,临床表现:身体某部位坏死脱落,如肢端,肢体。解冻复温后:皮肤逐渐变成褐色、黑色,出现明显坏死。有时皮肤也会变白然后坏死。预后恢复:皮肤留有斑痕和功能性障碍,留有残疾。

二、根据环境与部位,冻伤的分型:

1.依冻伤环境分为:“战壕足”,“水浸手、水浸足”等

2.依冻伤部位分为:可分为局部冻伤和全身冻伤

三、引起冻伤的原因及处理办法

局部冻伤原因:

1.一般低温环境下(0度左右)局部热量丢失增多,体温降低;

2.衣袖、裤管绑扎过紧,血脉流通不畅影响血液循环,加重冻伤;

3.饮食热量摄入不够;

4.损伤所致的出血、休克造成局部热源减少

局部冻伤症状:冰凉、苍白、坚硬、麻木;红肿、刺痛、灼痛、水疱;皮肤由青紫色、灰白色转为黑色,咖啡色

局部冻伤侵害的位置:面部、鼻子、耳廓、肘部、前臂、腕部、手指、脚趾、踝。

暴露处陷于积雪可伤及臂,腹壁、外生殖器。

冻伤紧急处理办法:迅速脱离寒冷环境尽快复温。那么如何复温呢?把人浸泡在40—42度的水中,浸泡期间要不断加水,以使水温保持。待身体复温后停止浸泡。局部用水或者肥皂水清洁后用冻伤膏。2度以上冻伤,需敷料包扎好。皮肤较大面积冻伤或坏死时,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类毒素。

在野外无温水的条件下,也可把伤者放在未冻伤人的腋下或腹股沟等地方复温。注意,严禁火烤,雪搓,冷水浸泡或猛力捶打伤者患部。

全身性冻伤原因:常发生于高山探险或其他意外:在寒冷环境下逗留时间过久,保暖防寒措施不够,陷于积雪或浸在冰水中醉酒、饥饿。

全身冻伤临床表现:开始时皮肤苍白冰凉。复温后面部有水肿、寒战。随体温逐渐降低,患者感觉麻木、四肢无力、极度疲倦、神志恍惚出现幻觉。检查发现,呼吸慢而浅,心跳过缓,最终昏迷。严重时心跳、呼吸停止。>>急救基本方法之人工呼吸

全身冻伤侵害的位置:一般都伤及内脏。骨骼、肌肉、肝脏、肾脏、胰腺。可引起:心室纤颤(心跳200—400/分钟,一般如此跳动1—2分钟人就会死亡)、胃粘膜出血。恢复期,可有血栓形成和组织缺血坏死。

全身性冻伤紧急处理办法:全身保暖,迅速妥善将伤者移至温暖环境,脱掉衣服,盖被子。用布或衣物裹热水袋,水壶等,放在腋下,腹股沟处迅速升温。或浸泡在34—35度水中5—10分钟,然后将浸泡水温提高到40—42度,待伤者出现有规律的呼吸后停止加温。伤者意识存在后可饮用热饮料或少量酒。猝死时立即心肺复苏。

四、预防冻伤的“三不”与“三勤”

“三不”

一不:不穿潮湿,过紧的鞋袜;

二不:不长时间的静止不动;

三不:不在无准备情况下单独登山。

“三勤”

一勤:勤活动手脚;

二勤:勤搓颜面;

三勤:勤用热水烫脚。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