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关于溺水你不得不知的误区

来源:网络

关于溺水你不得不知的误区

关于溺水你不得不知的误区

误区一、只要溺水不超过1小时就可以救活?

胡说八道。长时间的溺水会造成溺水者的呼吸、心跳停止、脑部出现缺氧,严重的甚至发生脑死亡,这一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一般情况下,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就发生永久性伤害;心脏骤停10分钟,就出现脑死亡了。所以,溺水超过一个小时是不可能救活的,说到此处,贾大成更是情绪激动的表示:“只要溺水不超过一小时就可以救活,这就是胡说八道”。

误区二、倒背着孩子跑步急救能控水?

根本无需控水。很多人认为上述“倒背着孩子跑”是一种“控水”的方法,因此对抢救是有效的。但贾大成表示:抢救溺水者时,一律不应该进行控水。贾大成指出原因有三点:

第一,溺水者早期因喉头痉挛、声门闭锁而没有吸入水分(称“干性溺死”);即使患者通过呼吸道吸入了大量水分(称“湿性溺死”),这些水分也已经进入血液循环。

第二,控水时容易引起胃内容物反流和误吸,反而会阻塞气道,还可能导致肺部感染。

第三,控水还延误了心肺复苏的时间,使溺水者丧失最佳复苏时机。

是否一定不能够控水?大家之所以会选择控水,是因为在人类漫长的历史中,一直认为既然水进入了肺内,甚至进入了消化道,控水是理所当然的、无可争议的。

但如果为淡水溺水,淡水含盐量0,人体血浆含盐量约0.9%,由于淡水的渗透压低于血浆渗透压,已经进入肺内的水分会迅速进入血液循环,肺内的水分会明显减少或消失。

若是海水溺水,海水含盐量约3.5%,由于海水渗透压高于血浆渗透压,机体的水分会进入肺内,肺内的水分则会越来越多,致使肺部“淹溺”。

因此,海水溺水控水,而淡水溺水无须控水。在抢救落水时抓紧心肺复苏的时机,避免异物阻喉,还是不要控水的好~

正确的溺水急救措施是什么?

步骤:1、尽快将溺水者移至安全地带,并注意自身安全。

2、一律不控水,对心脏骤停的溺水者,要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操作之前,先开放通道,要先清除溺水者口鼻中的水草、泥沙等,头偏向一侧,让鼻子里的水流出来,再做口对口出气,最后再做胸外心脏按压,按ABC的复苏操作顺序。如无呼吸、有心跳,则无须做胸外心脏按压。

3、同时,呼叫救护车,向医务人员求助。

4、如有外伤,立即处理头、颈部损伤。

溺水者呼吸心跳停止超过10分钟,也不要轻易放弃:

通常,心脏骤停>4—6分钟,脑组织则发生永久性损害;>10分钟,脑死亡。而溺水导致的心脏骤停,即使>10分钟,亦应积极抢救。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