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遭遇灾难 如何进行心理急救

来源:网络

通常个体遇到突发事件时,内心的平衡将会被打破,从身体到思维、行为、情绪等将出现一系列的紊乱。

1、身体方面可能出现: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2、情绪方面:可能会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此外还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3、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这样的反应通常将持续6~8周,但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反应,也不是每个人都将持续这么长的时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看待问题的方式、家庭、社会的支持、以及过往的心理状况、身体状况都可以影响灾难经历者的反应时间和反应强度。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个人,如果能及时获得适当的心理援助,则其有望尽快摆脱正在经受着的种种不适,争取早日康复。

心理急救通常在创伤发生后72小时内进行。在心理急救阶段稳定当事人内心的平衡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救援者,我们要尽可能的给予当事人充分的安全感和确定感。

1、要倾听和理解当事人,如果当事人希望讲述受伤过程,那我们只需要安静的倾听;如果当事人不愿意倾诉,切不可强迫其讲述创伤的详细经历。

2、了解当事人当下的需要,为其提供实用性的帮助也是至关重要的工作,包括日常用品、生活所需,以及种种医疗救助。尽可能提供精确的、被及时更新的关于灾难的信息、受治者自己身体状况的信息、其家人亲属状况的信息等,避免让当事人处于不准确或者令人不安的信息。

3、要尽可能的提供给当事者与其家人、朋友、单位等社会资源、支持系统建立相应的联系。如果是受伤者是儿童,由于孩子常常无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也可能拒绝与他人交流,那么作为救援者,我们更应该谨慎安抚,切忌强迫其与他人沟通,可通过绘画、游戏、阅读帮助其转移注意力。此外,能够让其尽快回复学校生活将有利于其康复。

4、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烦躁、紧张,可给予催眠、呼吸训练、想象放松训练等帮助情绪放松下来。必要时可请精神科医生给予适当药物,帮助其尽快安静下来,处于稳定状态。

5、对于受伤较轻、愿意倾诉以及自己虽未受伤却目睹灾难的人,可以通过交谈来减轻心理压力,这样的交谈通常在事件发生后48小时之间开始,可以其讨论自己的所见所闻,内心感受、自己的反应,获得的支持和安慰、自身存在的资源。

创伤发生之后,面对当事人,我们尽量避免用如下安慰的话语:“ 我了解你的感受”、“你应该尽快走出这个阴影”、“你会尽快好起来的”、“你需要放松”、“你要坚强些”、“你还活着,这很好”、“一切都会按照预期好起来的”、“你是很幸运的”等。这类话语常常会让当事人感到更加无助、虚弱。

从根本上讲,我们还是要充分相信人类的自愈能力,面对灾难经历者,我们能提供的除了谨慎、细致、耐心,更需要的是尊重、保护、和安定。

若悠网温馨提示当事人当时、当下的需要才是真正的需要,也是当事人的需要。在灾后危机干预这样的救援中,大多数时候,救助者的精神,往往比专业知识更能实现救助目的,此为根本救助。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