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几种有毒气体的急救方法

来源:网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大量的易燃易爆、毒性腐蚀性等化学物品被广泛应用。火灾的发生使大量有毒气体弥漫在火场空间。这对战斗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消防队员不能不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而作为现代消防人员,熟练掌握这些常见有毒气体的中毒表现及现场处理原则则是正确保护自己、有力实施抢险救灾任务所必须具备的。

火场及其他灾难事故中常见有毒气体有CO、氯气、氨气、硫化氢、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液化石油气、光气及氧化亚氮(笑气)等。这些气体大都毒性很强,稍不注意,就有生命危险。现就这些有毒气体中毒的临床表现及现场处理原则作如下浅述:

一、一氧化碳中毒

凡含碳物质如煤、木材等在燃烧不完全时都可产生一氧化碳,其性状无色、无味、无刺激性。

CO经呼吸道进入血液循环,与血红蛋白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后分布于全身,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和力要比氧的亲和力大约300倍,而离解却要比氧含血红蛋白慢3600倍,因此CO一旦吸入,即与氧争夺血红蛋白,造成缺氧血症。

人离开污染环境后,CO经呼吸道排出,每小时可排出体内CO的30-50%,通常全部排出约需数小时,甚至24小时以上。

临床上以CO中毒通常表现为头痛、头晕、头胀、耳鸣、心悸、恶心、呕吐及全身疲乏无力。中度中毒尚有颜面及口唇呈樱红色,脉快、多汗、步态蹒跚、表情淡漠、嗜睡,甚至可出现昏迷。

现场抢救应立即让病人脱离有毒环境,呼吸新鲜空气或吸氧。对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人工呼吸通常采用口对口呼气法:即让病人平躺在空气流通处,使其口部张开,术者一手捏闭伤员鼻孔然后向伤员口内吹气直至使伤员胸部上抬,吹气频率为每分钟16-18次。(在这里顺便提一下,我们在临床上除对由CO2、CO、HCN中毒引起的化学性的窒息或呼吸停止采用这种人工呼吸方法外,其它由例NH3、SO2、CL2、HCL、COCL2、NO2等有毒气体刺激呼吸道引起水肿等而致的机械性窒息一般不采用这种方法,特别是压胸式呼吸法。而是以吸氧、减轻呼吸道水肿、强心、利尿、注射呼吸中枢兴奋剂等为处理原则)。如伤员心跳停止应同时做胸外心脏按压。即术者掌贴伤员胸骨中下段,稳健用力向下按,使胸骨下陷约4cm,每分钟60—80次。昏迷者可针刺人中、少商、十宣、涌泉等穴位,有条件者可现场注射尼可刹米等中枢神经兴奋剂及能量合剂(细胞色素C、ATP、辅酶A、Vc)后迅速送往医疗单位抢救。

二、氯气及光气中毒

氯乙烯树脂、阻燃塑料、氟化塑料在自由燃烧条件下可产生氯气及微量光气。

氯气是一种黄绿色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它对人体的主要危害表现在对人体眼、上呼吸道粘膜、肺组织的强烈刺激,可引起呼吸道烧伤。消防人员到达氯气扩散现场时必须加强个人防护,对泄漏扩散的氯气用雾状水稀释中和,不要对漏气的氯气瓶直接射水,以免生成次氯酸和盐酸,继续危害人体。

氯气中毒临床表现为剧烈的流泪、喷嚏、咳嗽、咳痰、咽部疼痛、呼吸困难甚至窒息等。

现场急救应立即将伤员运离现场,移至通风良好处,脱下中毒时所着衣服,并用湿毛巾擦拭身体,但应注意保暖。氯气中毒出现呼吸困难时不宜采用压胸等人工呼吸方法,因为这种呼吸方式会使伤员肺水肿加重,有害无益。治疗上以西地兰等强心利尿为根本,有条件可现场鼻滴1—2%麻黄素并吸入稀碱性溶液(如2-3%温湿小苏打液)后送医院处理。

光气即二氯化碳基(COCL2),是一种无色透明或白色液体,极易挥发。其中毒表现及现场处理原则基本与氯气相同,但因其毒性较氯气强15-16倍,在空气中含量达50PPm时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故在抢救过程中更应慎重。

三、氨气中毒

氨气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气体。三氯氢胺、尼龙、脲醛树脂、绢类、羊毛制品在自由燃烧条件下可产生氨气。液氨广泛用于冷藏业,极易挥发。

氨气中毒主要表现为对眼、上呼吸道粘膜的刺激症状。如流涕、流泪、咳嗽、胸闷、呼吸困难等。氨气还有一大特点是它的对呼吸中枢的强抑制作用,可使伤员出现中枢性呼吸停止,危及生命。液氨尚可对人体造成严重冻伤。

进入氨气泄露区可立即用喷雾水枪掩护。这样亦可避免空气中氨气浓度达到爆炸极限。进入灾区前应佩带防毒面具及防毒衣,扎紧袖口、裤角。出现中毒后应迅速撤离现场,脱去衣服,以免加重中毒症状,但亦应注意保暖,给予吸氧、注射可拉明等呼吸中枢兴奋剂及强心利尿剂。

四、二氧化硫中毒

橡胶及聚硫橡胶制品燃烧可产生SO2毒气。它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空气中含量达400一500ppm时短时间内可致人死亡。它对人体的主要毒性表现在对眼、上呼吸道、支气管粘膜的强烈刺激症状,可引起肺水肿、气道被闭塞而产生机械性窒息。治疗上基本同氨气中毒处理原则一致。

五、液化石油气中毒

液化石油气主要成分有丙烷、丙烯、丁烷、丁烯等碳氢化合物。现广泛用于家庭作为燃料,为了安全,家庭用液化石油气普遍加入有臭鸡蛋味刺激性气体。其对人体的主要毒性表现为较强的麻痹作用及较轻微的呼吸道刺激症状。

中毒后可有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并有四肢麻木及手套、袜筒状感觉障碍。

现场急救基本与其它有毒气体中毒处理措施一致,伤员应迅速脱离现场,吸氧、保暖、注射能量合剂及维生素B族药品。

总之,有毒气体中毒临床表现均较为严重,如处理不及时常可造成伤员死亡或留下后遗症等。这就要求处在抢险救灾第一线的战斗员必须具备必要的现场抢救知识。到达毒气泄漏现场后,应首先观察了解灾情,抢占上风向位置,佩带好防毒面具,进入泄露区应着防毒衣,并在雾状水枪掩护下前进。出现中毒伤员应边抢救、边运送,切忌盲目转送而忽略现场救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