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常见的食物中毒后的解毒方法

来源:网络

食物中毒有细菌污染引起的,有农药等化学毒物引起的,有的是食物本身产生的,如河鱼、发芽的马铃薯、未烧熟的豆浆等。

一旦发生食物中毒,往往有急、凶、多、大等特点。

急,是说一般发病较快,多半在食后半小时或数小时即出现症状;凶,是来势凶猛,大有使人措手不及之势;多是指同时进食的许多人发病;大,是危害大,直接损害人的健康,甚至造成死亡。

食物中毒一旦发生之后,略一迟缓,就有危及生命安全的可能性。这里除了及时向卫生疾控中心报告,及时送医院诊治外,掌握一些食物中毒急救和自救的知识,做到分秒必争防止疫情扩大蔓延,很有必要。其中利用各种食物的特性来减轻中毒症状或解毒是有一定实用价值的抢救措施。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的食物解毒的方法:

一、排出毒物:已知吃进含毒食物,尚未发生剧烈频繁的呕吐、腹泻之前,可用2%—4%的食盐水催吐或用1%—2%的淡盐水洗胃可减轻中毒症状;用食盐一汤匙,炒后煎汤服下也有催化作用。河豚鱼中毒,用适量芝麻催化,再灌服白矾水,可减轻中毒症状。

二、吸附毒物:食物中毒发生腹胀腹泻时,可食用烤焦的馍,馍的焦末在显微镜下观察,就像吸水的海绵,上面有很多孔隙,这些小孔隙能吸收水分、气味,还能吸附细菌和毒素。所以这些馍的焦末到了肠道里,就像吸尘器一样,把肠管中多余的气体、水分、细菌和毒素吸附住,清洁了肠道,减轻了中毒症状。

三、保护胃粘膜:中和毒物:为了减轻毒物对胃粘膜的刺激,可口服蛋清、牛奶;如果是碱性毒物,可口服食醋、橘子汁等酸性溶液以中和毒物;在不慎误服金属或植物碱类毒物尚未吸收时,可立即服用浓茶,浓茶中鞣酸能与金属或生物的细菌相结合而沉淀,可延迟或减少毒物吸收。如果是产酸产气的细菌引起的婴儿食物中毒腹泻,可将胡萝卜煮烂,过筛,去纤维,制成泥状服用。胡萝卜是碱性食物,含有果胶,有使大便成形和吸附细菌及毒物的作用,而且热量及脂肪均较低,符合治疗腹泻原则,对腹泻患儿有显着疗效。

四、特效解毒草:除、几味有解毒杀菌作用的绿豆、醋、葱蒜等食物外,《本草备要》载:“橄榄肺胃之果,清咽生津,除烦醒酒,解河豚毒”。中医临床认为,酒后嚼橄榄,能解酒毒。如误食河豚鱼毒,用橄榄煮汁饮之可解;乌梅内含苹果酸、枸橼酸、琥珀酸等,有显着的抗菌作用,对细菌和组胺引起的食物中毒,食生茄子可解毒。胡椒内含“胡椒辣碱”和“胡椒辣脂碱”及挥发性芳香油(主要成分为茴香萜),能解鱼、蟹、蕈等引起的食物中毒。还有文献记载,兔脑内类脂质能吸收蕈毒,兔对毒蕈有自然免疫力,所以有人提用兔脑解毒蕈中毒。

当然,食物中毒主要靠防患于未然,切不可依赖食物解毒而掉以轻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