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河豚鱼中毒的诊断急救方法

来源:网络

河豚是一种味道鲜美但含有剧毒物质的鱼类,是一种无鳞鱼,在海水、淡水中都能生活。

(1)有毒成分

河豚鱼所含的有毒成分为河豚毒,对热稳定,煮沸、盐腋、日晒均不被破坏。主要存在于卵巢中,其次肝脏中也存有较多的毒素。一般的新鲜洗净鱼肉不含有毒素,但如果鱼死后较久,毒素可从内脏渗入肌肉中。有的河豚品种鱼肉也含毒素。每年的春季2—5月为河豚鱼的生殖产卵期,此时含毒最多,因此春季最容易发生中毒。春季过后,卵巢萎缩,毒性减少一半。肝脏亦是春季毒性强。此外,即使同一种类,毒性也不一样,一般雌性比雄性毒性更强。

(2)中毒机理

河豚毒主要是作用于神经系统,阻碍神经传导,可使神经末梢和中枢神经发生麻痹,使血压急剧下降,最后出现呼吸中枢和循环运动中枢麻痹。

(3)诊断

根据食用河豚鱼史和中毒表现即可作出临床诊断。根据中毒表现程度,可分为:

轻度:仅有口唇、舌尖、手指麻木感和呕吐。

中度:上述麻木感进一步加重,手指、上下肢运动麻痹,但腱反射尚存在。

重度:全身运动麻痹,骨路肌松弛无力,言语不清,咽下困难,紫绀,血压下降,意识尚清楚。

极重度:意识不清,无血压,呼吸停止,心跳尚存在,甚至死亡。

(4)中毒症状和急救治疗

河豚鱼中毒特点是发病急速而剧烈,潜伏期短,因为河豚毒素极易从胃肠道吸收,一般在食后10分钟到3小时即发病,病情发展迅速,严重者在10—30分钟死亡。起初感觉全身不适,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胃肠症状,随后感觉消失而麻痹,四肢肌肉麻痹,逐渐失去运动能力,身体摇摆失去平衡,最后全身呈瘫痪状态,可有语言不清,瞳孔散大,血压和体温下降。一般预后不良。一旦发生河豚鱼中毒必须迅速进行抢救,以催吐、洗胃与下泻为主,配合

对症治疗。目前尚无特效解毒药。

(5)预防措施

由于河豚毒素耐热,一般120C60分钟才可破坏,一般家庭烹调方法难以将毒素去除。因此最有效地预防中毒的方法就是将河豚鱼集中处理,禁止出售。加工盐干制品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剖腹去内脏、去头,必须反复冲洗,完全去除血污,不新鲜的鱼不得加工。出售干制品时,必须经过检测证明无毒后方可出售。同时,还要大力开展宣传教育,让人们了解河豚鱼有毒并能识别其形状,以防误食中毒。河豚鱼外形较特殊,头呈梭形,眼睛内陷半露眼睛,上下唇各有两个牙齿似人牙,鳃小不明显,肚腹为黄白色,背腹有小白刺,皮肤表面光滑无鳞呈黑黄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