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玻璃瓶“误”进体内 灌肠才得以排出

来源:网络

昨日,家住青山的13岁少年杨军(化名)经观察后顺利出院,幸亏玻璃瓶没被他坐碎,瓶子完整地进入体内又被完整地拉了出来,有惊无险。“医生,快来看看我孩子”。2月25日晚上八点半,武汉市普仁医院胃肠外科医生陶艳娥听到急切呼喊急忙跑出来,看到一对一脸焦急的父母带着一个男孩,经询问才知原是孩子肛门有异物。

孩子家长介绍,当晚八点左右,孩子在家脱衣服时放在荷包里装糖的小玻璃瓶不小心掉出来,孩子没注意一下子将它坐了进去,家人知道后立即将孩子送医就诊。医生检查发现男孩体内有一个完整的玻璃瓶,大小约5.2×2.3厘米,入肛门7厘米。目前通过灌肠,孩子体内的玻璃瓶已被顺利排出。

该院胃肠外科主任潘晟介绍说,近年来医院收治的肛门异物患者日渐增多,有瓶子、鱼漂、铅笔等等,而各类骨头、枣核更是数不胜数,这些病例里有些是意外,有的则是不慎塞进去的。他表示一些形状不一的物品如果意外从肛门进入体内,可能会导致肠道损伤,危及生命。如果发生类似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寻求帮助。

那么,什么是灌肠呢?

灌肠法是用导管自肛门经直肠插入结肠灌注液体,以达到通便排气的治疗方法。能刺激肠蠕动,软化、清除粪便,并有降温、催产、稀释肠内毒物、减少吸收的作用。此外,亦可达到供给药物、营养、水分等治疗目的。

灌肠要注意哪些

(1)掌握灌肠的温度、浓度、流速、压力和液量,如为伤寒病人灌肠,溶液不得超过500ml,压力要低(液面距肛门不超过30cm);降温灌肠应保留30分钟后排出,排便后30分钟测体温,并记录。

(2)灌肠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反映,若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剧烈腹痛、脉速、心慌、气急等,立即停止灌肠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禁忌证:急腹症、消化道出血、妊娠、严重心血管疾病等不宜灌肠。

(4)操作时尽量少暴露病人肢体,保护病人自尊心,并发防止受凉。

(5)肝性脑病病人禁用肥皂水灌肠;充血性心力衰竭病人或钠水潴留病人禁用生理盐水灌肠。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