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小儿发热 护理常见6错误

来源:网络

1错

把孩子裹得严严实实。当小儿发热时,有的家长怕小孩再受风,于是将小儿裹得严实。殊不知,这样做不仅影响孩子散热降温,而且还会诱发小儿高热惊厥。

正确的做法是:在没有冷风直吹的情况下,脱去过多的衣服,或松开衣服,有利于散热。

2错

选用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来退热。人们通常认为,用这样的方法可以起到迅速退热的效果。实际上事与愿违。因为当孩子发热时,皮肤的血管扩张,体温与冷水的温差较大,高浓度酒精或冷水擦浴会引起小儿血管强烈收缩,导致小儿畏寒、浑身发抖等不适症状,甚至加重小儿的缺氧,出现低氧血症。如有的家长用95%的酒精擦浴,这样不但不能起到退热的作用,而且有可能造成小儿皮肤脱水或酒精中毒等,从而加重病情。

正确的做法是:给小儿使用35%~45%的酒精或温水进行擦浴,擦浴的地方主要是大血管分布的地方,如前额、颈部、腋窝、腹股沟及大腿根部,这样才能达到退温的效果。

3错

不正确使用退热药。有许多家长一看到小孩发热,恨不得用退热药马上给孩子快速退温;而一些基层医院,也顾眼前利益,随便滥用退热药,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殊不知,降温过快并不表示病情有所好转,若是应用不当,还可引起小儿大汗淋漓,出现虚脱等不良反应,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正确的做法是:当孩子体温低于38.5℃时,可以不用退热药,最好是多喝开水,同时密切注意病情变化,或者应用物理降温的方法;若体温超过38.5℃,则可以服用退热药,目前常用的退热药有扑热息痛、小儿泰诺林。在使用药物前,家长最好仔细阅读说明书,或在儿科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4错

随便给孩子服药。小儿发热在临床上并不少见,有的家长为了方便,常上药店自购药物给孩子吃。但是由于小儿的病情变化快,对药物的耐受性差,加上小儿的肝脏解毒功能不足,肾脏发育不完善,故易受药物影响,造成脏器功能的损害。母亲感冒了,家长为防止小儿感染,就将自己服的感冒通给小儿服,想起到防病的作用,可是孩子服药后会出现血尿,及药物性损害。

正确的做法是:家长不要随便给孩子使用成人的药物,自购药物也得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以免造成小儿不必要的伤害。

5错

盲目喂消炎药物。小儿发热多见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病毒和细菌感染引起发热。但有一些家长或医生,一见小儿发热,就盲目喂消炎药物,有的病人家长还要求用进口的药物。“是药三分毒”,在没有弄清小儿发热的真正原因下滥用消炎药物,可引起小儿肝肾功能的损害,增加病原菌对药物的耐药性,不利于孩子身体康复。

正确的做法是:小儿发热时,最好是上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根据病情对症下药,才能起到药到病除的效果。

6错

小病大治,有点小病就打点滴。有不少家长认为,打点滴的降温效果好,可以补充水分,所以小儿一有点发热,主动要求打点滴。虽然这种治疗方法好,但也有不少的不良反应及有可能引起交叉感染。

正确的做法是: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开水,吃些易消化的食物,同时配合药物治疗。若是出现体温持续不退,饮食欠佳时,可以使用静脉输液。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