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急救常识

心血管疾病急救6部曲

来源:网络

如果我们在心跳呼吸停止2分钟之内开始实施人工呼吸、心肺复苏的话,将有90%左右的患者可以获救。当然,随着开始实施急救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获救率则直线下降。因此,一旦有人发生心跳骤停,周围的人在打电话呼叫急救的同时,要立即对患者施行急救。与此同时,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也相当重要。

第一步:头部后仰,下颌上抬

保持呼吸道通畅是救治心性猝死病人最重要的一步。因为一旦呼吸道堵塞,患者不能正常呼吸,其他急救措施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办法很简单,让患者头部向后仰,将其下颌上抬。具体方法是:让患者仰卧在平坦处,救护者跪在患者肩旁,让病人肩部位置与自己身体的正中线平齐。然后把一只手放在患者的额头上,使其头部稍向后仰。另一只手的中指和食指抵住患者的下颌,使颌部向上抬高,并及时清除患者口中、鼻内的分泌物。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者呼吸道分泌物较多,应让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使呕吐物或分泌物尽量流出,以免进入呼吸道而堵塞呼吸。

注意:如果患者有颈部受伤或骨折的可能,则要避免使他的头部过分往后仰。另外,如果患者是1岁以内的婴幼儿,同样不要将头部过于往后仰,以免导致骨折及颈部受伤,只需将其下颌抬高。

第二步:检查呼吸

首先,在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将耳朵贴近患者的嘴和鼻子,听听患者有没有喘气声。其次,自己的脸部也能感觉到患者是否还有呼吸的气息。第三,观察患者胸部3-5秒钟,看看患者胸部是否有规则地上下起伏。如果三者同时存在,就可以断定患者存在呼吸。如果只有胸部起伏,但感觉不到从口鼻呼出的气息,则不能断定患者还有呼吸。如果仍有呼吸,应使患者保持仰卧体位。

第三步:人工呼吸

如果确定患者呼吸停止,则应立即施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方法很多,最有效的是口对口人工呼吸。如果救护者对这种方法有抵触感,可以在患者的嘴上盖一块纱布或薄手绢后,再施行急救。具体做法是:

在保持呼吸道通畅的前提下,将一只手捏住患者的鼻子,救护者深吸一口气后,将自己的嘴紧贴住患者的嘴,慢慢地将气全部吹进患者的嘴里,吹气的同时注意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随着气体的吹入而逐渐膨胀起来。如果气体确实吹到肺里,胸部就会逐渐膨胀。如果患者的胸部不随着气体的吹入而膨胀,应检查呼吸道是否通畅及吹气时是否漏气,调整后再进行人工呼吸。人工呼吸的频率是单人每15秒呼吸两次,双人每5秒一次。

向患者体内吹气后,离开患者的嘴,同时观察患者的胸部是否逐渐地回陷。当患者的胸部恢复原状后,开始进行第二次人工呼吸。做完几次人工呼吸后,要检查患者是否有了脉搏。当患者恢复自主呼吸时,会发出呻吟,儿童会开始哭泣,但此时救护者还不能离开,因为患者还有可能再次出现呼吸中止。

对未满1岁的婴幼儿实施人工呼吸时,如果出现患儿肚脐膨胀的情况,说明吹入的气体量过多,应及时调整气体的吹入量。

第四步:检查脉搏

在诸多检查方法中,我们应首先检查桡动脉的搏动情况。具体做法是:将患者手掌向上,救护者的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平放在患者手腕桡骨内侧(拇指侧的骨为桡骨),稍加用力,就能检查到患者的脉搏情况。

当桡动脉的脉搏很难触及时,可以触摸颈动脉来确认脉搏情况。救护者将中指与食指并拢放在患者颈部前喉结处,向耳下方(患者后背侧)移动手指,在由硬变软处,有一条沟,颈动脉就沿着这条沟而行,在沟内就能触摸到颈动脉的跳动。

肱动脉的检查方法:将患儿的上肢外展,将中指和食指并拢放在患儿肩与肘部正中间的胳膊内侧位置,轻轻用力按压,即可触到肱动脉搏动。这种方法只适用于1岁以内的婴幼儿。

第五步:心脏按压

救护者位于患者胸部旁边,两手手掌重叠,手指抬起,将朝下的手掌根部放在患者的心前区(胸骨下1/3部位偏左侧),垂直往下按压,按压幅度为3-5厘米,按压后放松,但手掌不要离开患者胸部。当患者胸部恢复原状时,再次往下按压,重复频率为每分钟80-100次。注意:每次按压的间隔时间应尽可能保持相同。如此重复多次。

对于1岁以上的儿童,按压部位与方法基本与成年人相同。只是按压的幅度为2.5-3.5厘米即可,按压频率为每分钟80-120次。而未满1岁的婴幼儿的按压部位应在胸骨与两乳头连线的交叉点下一指处。要使用2-3根指头并拢按压,按压幅度为1.5-2.5厘米,按压频率为每分钟100-120次。

第六步:心肺复苏所谓心肺复苏,就是在进行人工呼吸的同时,进行心脏按压。心肺复苏可以一个人做,也可以两个人配合做。一般来说,两个人做的效果比一个人做要好。

一人心肺复苏法:一个人施行心肺复苏时,每做两次人工呼吸后,做15次心脏按压,如此反复多次。

两人心肺复苏法:一人实施人工呼吸,一人进行心脏按压,人工呼吸与心脏按压次数的比例是1∶5,也就是五次心脏按压做一次人工呼吸,如此反复多次。

在心肺复苏的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呼吸和脉搏是否恢复,如果恢复就可停止心肺复苏,但仍要观察,以免再次出现心跳、呼吸骤停。如果未恢复,则需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救治。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