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疾病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常见疾病

揭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误区

来源:网络

揭秘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误区

误区一:降压药不能用得太好,会有耐药性。

这是一个常见误区,降压药不会像抗生素那样使用久了会产生耐药。因细菌和病毒会产生基因突变,一种抗生素应用久了会产生耐药菌株。高血压的病因里没有发现细菌或病毒起作用,目前也没有发现耐药现象。最近几年科学研究发现,有药物抵抗现象(如阿司匹林抵抗),系先天遗传,由病人自身的基因所决定,这也可以解释每个人对药物反应为什么不一样。降压的目的既要降血压又要保护各个脏器,所以选药物时就是要考虑这两个方面,遵照循证医学,而不是等到脏器功能不好了再选择好药,而且心脑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是无法逆转的。

误区二:只要能降压,选择哪种降压药都一样。

许多心梗后的病人经常频繁地换用各种降压药,或是听别人说某种降压药好就随便换药。他们觉得只要能降压,选哪种降压药都一样。其实,对于心梗后高血压患者来说,降压药应该首选既能降血压又能保护心脏的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短效的二氢吡啶类降压药物会引起反射性心动过速,而且短效制剂血压波动大,增加心梗后死亡率,所以不宜选用。如果有大面积心梗导致心功能受损,加用β受体阻滞剂要从小剂量开始,注意观察心衰症状是否加重,逐渐加量。服用β受体阻滞剂如要停药的患者,不能突然停药,以免诱发心绞痛。哮喘或缓慢型心律失常患者β受体阻滞剂禁用。

心梗后的高血压患者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自己的降压药,定期监测血压,了解自己血压控制情况。如果一种降压药不能控制好血压,那么可能要加用另一种降压药,按照“小剂量联合用药”的原则,安全经济地将血压降到目标值。如果血压控制得不满意,或是波动很大,可以咨询心血管专科医生排除继发性高血压,或是做24小时动态血压检查,了解自己全天血压控制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

误区三:只要感觉好,血压一定不高。

许多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注意监测血压,觉得自我感觉很好,头不昏眼不花,血压一定不会高。这些患者往往是在体检或因其他不适就诊时才发现血压高。我们常说高血压是“无声杀手”,这是因为很多患者血压很高却没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觉,要等到心梗、脑卒中这些严重后果出现时,人们才会意识到它造成的危害。人的血压受情绪波动、季节变化影响很大,寒冷季节血管收缩,此时的血压会比夏天高,降压药的剂量也要增加。所以,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监测血压,做好自己的保健医生。

误区四:血压降得越低越好。

为了保护心脑肾这些重要脏器,把过高的血压降到正常范围是降压治疗的目标。对于冠心病患者,高血压增加心脏负担,进一步损害心脏,但并不是说血压降得越低越好。各个脏器的血液供应量I与压力U(即血压)成正比,与血管阻力R成反比,可用公式表示I=U/R。心肌梗死患者,冠状动脉存在斑块阻塞血管,即血流阻力增大(R增加),此时如血压U太低,冠状动脉血流I肯定进一步降低。单从增加冠状动脉血流供应角度看,血压越高越好,但血压太高会增加心脏负担,损害心脑肾功能,也损害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所以有一个合理的平衡点,它既能保证冠状动脉血液供应,又不损害心脑肾各个脏器。

一般来说,高血压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的患者,血压要降到130/80毫米汞柱以下。为了减少心肌氧耗,心梗后的高血压患者血压要求降至130~120/85~75毫米汞柱,舒张压不能低于70毫米汞柱。对于已经做过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的患者,如果冠脉血管病变已成功置入支架,血管已经通畅的心梗后患者血压可以降至115/75毫米汞柱。如果是老年患者,血管病变没有进行成功地介入治疗(血管阻力R很大),那么血压不宜降得太低,以免影响冠状动脉的血液供应。对于老年人来说,降压应逐步进行,如果没有头晕、乏力、疲倦等低血压反应,血压可以进一步降到目标值。患者在规律服用降压药期间如果血压骤降,需警惕再次心梗,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误区五:降压药什么时候吃都一样。

降压治疗需要规律服药,但是很多高血压患者不知道这很重要,时常忘了吃药,什么时候记起来了就补上一片;还有些高血压病人只要不舒服就随便找点降压药吃下去,也有一些病人因为早晨要抽血化验,就不吃降压药。这些做法都是既不科学又不安全的。那么,高血压患者究竟应该怎样正确服药呢?人的血压一天之中有两个高峰,分别是早晨9~11点,下午3~6点,在我们入睡后血压就会逐渐下降。

为了保持一天中血压稳定,如果服用24小时长效制剂,在早晨起床后服下一片就可以了。如果是短效制剂,可以在早晨醒后就服用;一天中最后一次服药最好在下午6点之前,这样降压药的血药浓度与血压的峰值能较好吻合。过晚服药会导致夜间重要脏器血流灌注过低,这样对老年人尤为不利,很容易诱发脑梗。像前面那些患者那样不正确服药,血压忽高忽低控制不好,对脏器会造成更大损害。高血压患者只要做到合理选药,规律服药,定期监测,血压达标,就能大大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

冬季急性心肌梗死多发跟温度有一定关系。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管腔因硬化等原因而较为狭窄,天一变冷,血管更容易收缩或者痉挛,使血管变得更细,造成心脏、大脑等供血不足而发玻疾病的发生,往往会给人们提示,只不过很多人都没有重视这些信号。而最突然的疾病的一种也莫过于急性心肌梗死,但总体而言还是会给人们信号的。为了避免这些心脑血管疾病,给患者的建议那就是多太极拳、八段锦这类运动。

教你在生活中护理高血压

1、患上高血压,你一定要按时吃药

很多朋友觉得自己高血压并不严重,索性有的时候忘了吃药就不吃了,以至于经常吃几天停几天。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高血压是一颗“定时炸弹”,当你忽然间情绪激动时,很有可能血压突然升高,从而导致血管破裂或中风。所以,一定要定时吃药。

2、高血压比你想象的严重,千万不要小瞧它

高血压在国外又被叫做“silentkiller”,意思就是“安静的杀手。”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高血压看起来貌似默默无闻,如果得不到控制,会引起冠心病、肾衰竭,还会导致脑卒中,严重危害生命健康。

3、不控制好情绪,血压也会失控

世界卫生组织做过一项调查,经常处于负面情绪的男性,患上高血压的概率是情绪舒畅男性的1.5倍,女性则是1.7倍。情绪是健康的开关,当情绪出现波动时,血压自然也会随之升高,如果高到一定程度,那就相当危险了。

4、要远离这些高胆固醇食物

其实胆固醇对我们身体是有益处的,但是和钠一样,胆固醇过高,会导致血压升高。而且有数据表明,身体里每增加一单位的胆固醇,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就会增加30%以上。想想吧,多可怕!高胆固醇食物:如动物内脏、鱿鱼、蛤蜊、奶油、蛋黄、鱼子、猪脑、羊脑等。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