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预防骨质疏松 三大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

来源:网络

骨质疏松的预防措施有哪些?怎么预防比较有效?专家就目前常见的骨质疏松状况提出了一些预防建议,赶快来关注下吧。

当身体出现腰背疼痛、身高缩短、莫名骨折等症状的时候,就要开始关注自己的骨骼健康,开始预防骨质疏松症了。

措施一、未雨绸缪定期检查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因骨量低下、骨微结构破坏而导致的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常见症状包括疼痛:腰背痛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疼痛一般会沿着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有所减轻,久立、久坐时加剧;身长缩短、驼背:脊椎是身体的支柱,负重量大,长期骨质疏松容易导致脊柱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背曲加剧;骨折:这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一次骨折后,再次骨折的风险会大大增加。

专家提醒,骨质疏松在早期其实并没有明显的症状,许多患者都是在不知不觉间经历了骨量的丢失,等到出现疼痛、发现身高缩短,甚至骨折后再去查骨密度,骨量丢失往往已经很明显。

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宜早不宜迟。人体的骨量会随着年龄的增长经历如下阶段:青年时期,骨发育成熟后骨量达到高峰值;迈入中老年后,骨量从维持阶段逐渐过渡到不断丢失。可见,如果在年轻时就注意骨量的积累,日常生活中注重饮食补钙并坚持运动、保持合适体重,能大大降低日后患上骨质疏松的风险,或推迟发病年龄。预防骨质疏松应该从年轻时做起。

对于中老年人来说,骨质疏松的预防更是刻不容缓,骨量的丢失悄无声息,只有在积极补钙的同时定期检测骨密度,才能及时掌握自身骨量的变化。尤其是以下人群,更需留意自己的骨密度变化:65岁以上的老年人、40岁以后有脆性骨折史、有家族骨质疏松症骨折史、女性绝经较早(45岁前停经)、体重较轻、身高缩短4厘米或年缩短2厘米、钙摄入长期较低、嗜烟、酗酒、过度摄入咖啡因、应用类固醇激素超过2或3个月、患有性腺功能减退或类风湿性关节炎等。

专家特别提醒,中老年女性是骨质疏松症的高发人群。女性进入围绝经期,即月经紊乱而尚未绝经,连续1年以上(我国女性多在48岁左右进入围绝经期),应当特别重视骨质疏松的预防,最好每年做一次双能X线吸收仪的骨密度检测,因为绝经后体内激素水平的下降会明显加速骨质流失。

措施二、走出补钙的饮食误区

骨骼对钙元素的吸收障碍,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根本原因。很多人都知道补钙的重要性,却往往误入歧途。

由于受到“吃啥补啥”观念的影响,喝骨头汤能大量补钙,是人们的普遍想法。事实上,钙虽然是骨骼的主要成分之一,但其在汤里的溶解度非常小,单纯靠喝骨头汤难以达到补钙的目的。骨头汤不仅钙含量微乎其微,更缺乏有促进钙吸收作用的维生素D。一般来说,一碗猪骨汤的含钙量仅有1.9毫克,成年人每日所需的钙量为800到1000毫克,而缺钙、骨质疏松、骨折病人及更年期妇女每日所需的钙要1000毫克以上,如果仅靠喝骨头汤来补钙的话,每天起码要喝400碗。

有效的补钙应该从科学饮食做起。普通牛奶每毫升大约含有1毫克的钙,一杯牛奶约200到250毫升,大约可提供200毫克的钙。每天喝2杯牛奶或酸奶的同时还需补充一定的维生素D,因为钙需要在维生素D的配合下才能被身体有效吸收。

如果说喝牛奶大概只能提供每日所需钙量的50%,那其余部分就应当从其他钙含量丰富的食物中摄取,如绿叶蔬菜、海带、紫菜、虾皮以及豆类等食物。此外,也可在早、晚各喝1杯经过营养强化并富含维生素D的高钙配方奶。

需要提醒的是,补钙切忌“三天打渔两天晒网”,这不仅是因为骨量的丢失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更重要的是人体无法储存过量的钙,最佳的方式还是日日均衡地补钙,细水长流。

措施三、多管齐下重视运动

由于内分泌失调、维生素D活力下降、运动量减少、盐摄入量过高等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骨质疏松。所以,单纯地补钙并不能全面预防骨质疏松,只有多管齐下,才能让自身的骨量“账户”增值。

有规律的运动能促进人体对钙的吸收和利用,因此在注意饮食的同时,不能忽视定期的运动。负重锻炼可以减缓骨质流失,甚至增加骨密度。走路、跑步等都可刺激骨骼,牵拉肌肉,有助于增加骨峰值。中老年人应该有规律、适度地运动。专家建议,每天在日光下步行30分钟,能有效预防骨质疏松。

此外,长期吸烟、喝咖啡、喝可乐等,都会引起人体维生素D的缺乏。戒烟、限酒、少喝含有咖啡因的饮料,对预防骨质疏松也十分重要。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