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错误梳头方式也会导致脱发

来源:网络

有句古话是这么说的:“欲发不脱,梳头千遍”。这句话说的确实没有错误,正确的梳头方式不仅可以有助于我们活血养气,还可以促进头发健康生长。但是如果你的梳头方式不对,有可能会造成脱发等后果哦,赶快来看看生活中都有哪些不正确的梳头方式吧。

一梳到底

一疏到底应该是很多朋友都会犯的一个错误。有很多朋友都喜欢拿起梳子从发根一直梳到底。

这样的梳头方式不仅容易导致头发打结,还会因此拽掉一些“无辜”的头发。正确梳头应该是先握住一截头发,梳开散乱的发梢,然后再由头发的中段梳向发尾,最后再从发根开始慢慢梳向发梢。

梳头速度快

为赶时间草草梳几下了事,殊不知,如果梳头速度太快,尤其是用密齿梳时,梳齿缝中的头发会受到牵拉伤害,时间长了有可能导致断发。

不清理梳子

很多的头皮性疾病其实都是通过梳子引发或是传染的。

油脂、灰尘等污垢残留在梳子上,时间久了,会滋生病菌,通过与头皮接触感染人体。因此,梳子要经常清理,可以将其放在肥皂水里浸泡10分钟,然后用旧牙刷逐个梳齿缝刷洗,再用清水冲净即可。

认为短发不用梳

其实,不管长发短发,梳头这个动作都至关重要。长期不梳头,头皮及发囊就缺乏良性刺激,很可能就变得不健康,最终导致脱发。

不梳头皮

很多人梳头往往蜻蜓点水般,在头发表面一划而过,这样不利于梳去头发上的污垢,还刺激不到头皮的血液循环。正确梳头应把头发分成几块区域,如头顶、前额、两侧,然后由表及里,触及头皮,轻柔地梳。这样有利于把头皮分泌的油脂转移到头发表面,形成天然保湿层,防止头发干燥分叉。梳子轻轻划过头皮可刺激头皮神经末梢,有放松、缓解疲劳、促进睡眠的功效。

头发没干就梳

很多人都会在洗完头头发还没干的时候来梳头,这样子的梳头方式容易伤害到头发未闭合的角质层。

建议洗头发之前先梳通头发,洗后用电吹风吹干或待其自然阴干后再梳理。

用塑料梳子

塑料梳子与头发摩擦,易产生静电,伤害毛发。最好用天然鬃毛做的梳子,上面的油脂会通过梳头动作转移到头发上,润泽发丝。此外,牛角梳、桃木梳等天然材质的梳子也是不错的选择。

倒着梳

有的人为了让头发显得蓬松,就倒着刮头发。然而,头发角质层是向下生长的,像瓦片那样排列,倒着梳会伤到头发角质层。

梳头的学问

小梳头,大学问

俗话有云,“千过梳头,头不白”。可见古人对梳头相当的重视。如果每天早晚能用木梳或者角梳,由前至后,再由后至前的方式,轻轻按摩头皮,梳刮数遍,可以起到疏通经气,促进头部血液循环,防止头发营养不良而致的白发、黄发和脱发的作用,同时还能够消除用脑过度导致的头胀、麻木等。

传统中医认为,人体上下内外、脏腑器官的互相联系以及气血调与输养,要靠十二经脉、 七经八脉等经络的传导作用。经络遍布全身,气血也通达全身;营养组织器官抗御外邪,保卫机体。这些经络或直接汇集头部,或间接作用于头部,人头顶的“百会穴”就由此得名。通过梳头,可以疏通气血,起到滋养和坚固头发、健脑聪耳、散风明目、防治头痛等作用。早在隋朝,名医巢元方就明确指出,梳头有通畅血脉、祛风散湿、使发不白的作用。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对梳头促进睡眠有深切体会,他说:“梳头百余下,散发卧,熟寝至天明。”

现代研究也表明,头是五官和中枢神经所在,经常梳头能加强对头部的摩擦,疏通血脉,改善头部血液循环,使发泽乌黑光润,牢固发根,防止脱发;梳头还能聪耳明目,缓解头痛,预防感冒;可促进大脑和脑神经的血液供应,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脑溢血等疾病的发生;能健脑提神,解除疲劳,防止大脑老化,延缓脑衰老。

梳头重要,选择梳子也重要

低廉的塑料梳子并不适合用来梳头,建议不要贪图便宜买这样的梳子。因为塑料梳子摩擦头发容易产生静电(尤其是冬天),长期使用会造成发质蓬松粗糙,不利于养生保健。因此,我们在选择梳子时,最好选择天然材质的角梳、木梳等。

1、黄杨木梳

黄杨木梳自古就是制梳首选。《本草纲目》(木部36卷)有记载:“世重黄杨,以其无火”、“其木紧腻,作梳、剜、印最良”、“清热、利湿、解毒”。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黄杨木内含黄杨素,可抑制真菌生长。经常使用黄杨木梳,可以起到止痒去屑的作用。

2、角梳

《本草纲目》记载:“牛角,酸咸、清凉、无毒”。使用角梳不会产生静电。每天清晨用角梳梳头数次,它的药理性能在按摩人的大脑头皮和头部神经时促进血液循环,无形之中渗入人体。晚上用角梳按摩头部,它的“凉血解毒”药理性能使人放松 一天的紧张和疲劳情绪。经常使用角梳能有效地减少脱发及头皮屑。长期使用能减缓头痛等头部疾病,让您头脑清醒、精神焕发、思维敏捷。

结语:虽然说梳头是我们日常生活中一件非常小的事情,但是不正确的梳头方式却会给我们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威胁。所以掌握一些正确的梳头方式是非常有必要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