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为了美白反而伤害牙齿 洗牙并不是你想象中的可怕

来源:网络

一口整齐美白的牙齿,绝对是每个小伙伴梦寐以求的,毕竟谁不想像广告那样,一笑就是白得能晃瞎眼睛的牙齿呢?想要获得这样漂亮的牙齿,现在最流行的莫过于洗牙。可随着洗牙流行,坊间也逐渐出现各种说法,有伤害牙齿的,有破坏牙龈的,到底洗牙好还是不好,一次过讲清楚。下面和若悠网一起来看看吧。

洗牙有哪些好处?

1、洗牙可以预防病菌感染,避免减少牙龈出血,缓解牙周炎症状,减少牙结石出现。

2、洗牙前会例行进行一次牙齿检查,能够发现口腔目前的问题,比如是否有大牙、蛀牙、智齿、牙周炎等问题。

洗牙有哪些缺点?

1、洗牙后在短期内会出现牙本质敏感,体现为吃冷热酸甜食物时,会感觉有些异常酸痛,特别是第一次洗牙最为明显。当然小伙伴可以选择脱敏牙膏或含氟牙膏,减轻过敏症状。

2、洗牙要去正常的牙科诊所,避免洗牙器械未经消毒,从而因血液而感染病毒。

洗牙会损伤牙齿吗?

洗牙,其实是用超声波高频率的震荡,击碎附着在牙齿周围的牙石,接着用水雾冲洗干净。而牙齿表面的牙釉质硬度是人体骨头的3-4倍,在正常的超声洗牙机头操作下,洗牙是不会损伤牙齿的。

相反,洗牙最重要的意义,在于解决日常刷牙无法清除的菌斑与结石。因为无论刷牙多勤快,牙线用得多好,也只能搞定食物残渣而已,对菌斑与结石是无能为力的。

洗牙会损伤牙龈吗?

牙龈松动,从来不是洗牙导致的。反之,出现牙龈松动,证明本身已经患有严重的牙周病,牙槽骨已吸收,牙周纤维遭破坏,牙齿仅靠牙石的“夹板效应”勉强支撑。这样,洗牙之后,没有牙石支撑,才会出现牙龈松动。

另外洗牙时出血多,一般是炎症引起的,或者混有洁牙机头喷出大量的水雾,致使患者以为洗牙导致牙齿大量出血。

不少人误认为洗牙就是美白,其实这根本是两回事,洗牙是还原牙齿原本的颜色,不能改变原来的颜色。而美白牙齿通过化学反应,将牙齿“漂白”,二者并不相同。

常见误区

一、我刷牙很认真,不需要洗牙

有人认为每天认真刷牙,就不用洗牙了,这是不对的。因为菌斑的生成速度很快,在彻底清刷后的半小时内即会有新的菌斑形成,在30天内可达到最大量。更何况多数人并没有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只是根据自己的习惯进行牙齿的清洁,难免有些部位刷不到位,尤以牙缝处和下前牙里面为甚,久而久之即成为牙结石,因此,成年人如果没有洗过牙,尽早到医院做一次洁治,而且最好半年做一次。

二、洗牙后牙齿会变白

首先要纠正一个误区:有的人认为健康的牙齿是纯白色的,就像牙膏广告中模特的牙齿一样。事实上这是错误的。正常牙的结构是一层较为透明的牙釉质内包含有淡黄色的牙本质,因此能够透出部分牙本质的颜色,所以正常牙的颜色应该是略带黄色的。特别白而没有透明性的牙齿通常会给人不真实的感觉。

在日常的使用中牙齿表面肯定会积累一些色素,这些色素会使牙的颜色看起来更为不美观。洗牙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将这些色素最大程度地去掉,所以在经过完善的洗牙后,由于这些沾上去的色素被很好地去除,牙齿会暴露其本身的颜色,即淡淡的黄色。

总体来说,洗牙后牙齿会有一定程度的变白,然而作为一种预防及治疗牙周疾病的手段,洗牙使牙齿变白的作用是极其有限的。患者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如冷光美白、美学修复等技术,更为显着地改善牙齿的外观。

三、多久洗一次牙

在发达国家,洗牙已成为很普及的常规口腔保健,人们每年一至两次定期找自己的牙医去洗牙。洗牙之后,如果发现牙周病,牙医会及时进行口腔专业治疗,以保持口腔健康。并且,牙医会结合每位患者的不同情况,包括牙周组织的健康状况、口腔卫生状况、口腔清洁的习惯、生活习惯等等,制定出相应的复诊计划。有些患者牙周比较差,可能得两三个月就得来医院复查,而有些患者口腔卫生保持的比较好,可能两三年洗一次牙也可以。

总之,一般人半年到一年洗一次牙是比较合适的。

四、洗牙对牙齿有损害

正确的洗牙对牙齿是没有损害的。正常的牙齿表面是一层牙釉质,硬度非常高,完全可以忽略洗牙造成的影响。抛光用的橡皮轮材质较软,更不会对牙齿造成磨损。

五、洗牙会导致牙缝变大

这种担心使很多人拒绝洗牙。实际上,牙石的堆积、牙龈的炎症会导致牙龈的局部肿胀填塞牙缝,而洗牙后去除了牙石,牙龈肿胀逐渐消退,所以牙缝就变得明显了,舌头舔起来牙齿的轮廓也更加明显,感觉牙齿变长了,这是目前牙齿真实面目的还原,绝非洗牙所造成的。这正像戒烟的过程中肯定会出现各种不适的反应,但戒烟带给人们的益处是不言而喻的。同样,如果因为害怕牙缝看起来更大而拒绝洗牙,宁愿维持牙龈炎症肿胀的状态,是极不明智的,可能会导致更为严重的后果。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