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入秋后多发疾病 夏秋季节有致命危险的日常动作

来源:网络

夏秋之交,正是秋老虎凶猛,气温高又燥热的时候,一不小心就容易出现血栓以及血栓脱落的情况。因此,大家要注意生活上的一些小习惯,可能一不小心就有致命风险。下面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两个小习惯会造成的致命风险,和若悠网一起来看看吧!

入秋后的多发疾病

感冒

秋季气候忽凉忽热,是伤风感冒的多发季节。这两天因感冒发烧来医院挂盐水的人有明显的上升趋势,尤其以老年人和儿童为多。因此,大家要根据天气的变化及时增减衣服,耐寒锻炼也要从初秋开始。

肺炎、气管炎

秋天湿度降低,人很容易出现秋燥,而秋燥容易危害肺部引起肺炎,积极锻炼,增强肺功能,平时应该少吃辛辣食物,多吃养阴润肺的食物,如梨、萝卜等,以增强肺部的水分。秋季还是慢性气管炎的高发期,特别是老年人对气候的变化较敏感,且适应性差,易因上呼吸道感染而发病。平时要注意空气流通,要多锻炼身体,提高免疫力并保持良好的情绪,还要避免与过敏源接触。

胃病复发

过了一个闷热的夏天,秋天气候转凉,人们的食欲旺盛,而且民间也有"贴秋膘"的说法,但过多地进食可使胃肠功能的负担加重,容易导致胃病的复发。秋天,胃病患者除了注意保暖之外,还应当进行体育锻炼,改善胃肠道的血液循环,减少发病机会,并注意膳食合理,要少食多餐、定时定量、戒烟戒酒,以增强胃肠的适应能力。

此外,秋季下雨,气压低、湿度大,有利于细菌的生长繁殖,并容易发生关节炎、皮肤病等病症。因此,平时要加强锻炼以增强机体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还要根据天气采取适当的预防措施,注意防寒保暖。

这两件事千万不要做,有致命风险!

一、转动脖子

现在大多数人颈椎都或多或少有些许问题,其中主要的原因就是颈椎长时间不动。脖子僵硬、酸胀,肩颈不舒服时,大部分人都会习惯性的扭扭脖子,但转脖子这一寻常动作,极有可能造成头痛、头晕,严重时甚至可能诱发脑梗、心梗、颈部骨折,并可能会有致命风险。

1、斑块脱落

血管中的斑块是很容易被血流动时的压力冲撞、移动位置的。当斑块进入血管中撞击人体颈动脉,容易导致血管堵塞,这时候如果进行剧烈活动,就会造成斑块脱落,导致血管堵塞,进而诱发脑梗。

2、颈动脉受压导致头晕

通常情况动脉硬化时,不会出现明显症状,但如果在这时进行剧烈活动颈部,比如突然转头,颈动脉受到压力变细,就容易出现脑血流减少,诱发脑供血不足。

3、造成颈椎错位

转脖子还可能会造成关节错位,很多眩晕的病人,会越转越晕。

4、三高人群

三高人群注意不要猛然转头或回头,极有可能成为令身体健康崩溃的导火索,发生严重意外。

二、久坐猛起

屁股长在椅子上,对40岁以上的朋友来说尤其要命,因为年龄越大血管垃圾就越多,出现血栓的概率也就越高,久坐对心脑血管的损伤也尤为明显。久坐时猛起身,就是一个危险的“杀手”。

1、引起血栓,栓塞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坐立,下肢肌肉收缩活动相对减少,导致人体血液的流速减慢,血液黏稠度增高,为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如果此时再猛然活动,容易造成血栓栓塞,导致缺血、缺氧、肺栓塞等症状。严重者短时间内就会危及生命。

2、血压波动,心悸头痛,昏厥卒中

长时间同一姿势后突然变换体位,很容易造成血压波动,出现“体位性低血压”,使心脑等器官供血不足,严重时出现心悸、头晕、头痛,甚至反复晕厥或诱发脑卒中。

这在身体瘦弱、缺乏体力活动的年轻人和青少年中并不少见。

3、血管破裂

中老年人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管柔韧度较普通人差,久坐后猛然牵拉,还可能“撕裂”血管,诱发“主动脉夹层”等严重后果。如抢救不及时,其死亡率达到30%~40%。

预防"秋老虎"伤人,请注意以下几点:

一、劳逸结合,早睡早起,保持充足的睡眠。

二、尽量使用自然风降温,如果开空调,时间不宜过长,注意换气,避免直吹。

三、饮食:

木瓜生鱼汤性质平和,适合在干燥季节饮用

要多饮水;

多喝莲子粥、百合粥、薄荷粥、淡茶、绿豆汤、豆浆、果汁等;

多吃一些新鲜水果蔬菜;但可能会伤及脾胃的寒凉饮食如西瓜、梨、黄瓜等要少吃;

饮食要加强营养:立秋后可以适当吃一些肉食,如鸭肉、泥鳅、鱼、瘦猪肉、海产品等,以弥补盛夏为了清热解暑饮食过于清淡的损耗。

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少饮酒,多吃酸味果蔬,如橘子、柠檬、猕猴桃和西红柿等。

秋天食物易发生霉变,提醒大家注意饮食卫生,预防胃肠道疾病。 四、适当锻炼,增强体质:

凉爽的早晚,选择适合自身的锻炼项目:慢跑、游泳、各种球类、登山、散步、太极拳、健美操、健身舞等,循序渐进,持之以恒,能达到保健强身的作用。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