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尿检酸碱度

来源:网络

尿检酸碱度就是平时所说的尿液PH值,是尿常规检查的项目中的一项,正常的尿检酸碱度数值是弱酸性的,如果是中性的和弱碱性的结果的话一般都是和饮食有着很大的关系的,如果数值过于碱性或者酸性都是不正常的,这是医生会根据其它的检查结果给出诊断以及治疗。

尿检酸碱度的数值跟某些药物的使用也会有着很大的关系,所以在做尿液检测的时候如果服用某种药物,要跟医生讲清楚,以免影响就诊,还有些病例因素也会导致尿检酸碱度的变化,比如说发热,通风,肾病等,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尿检酸碱度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的治疗有所帮助。

简介

1尿酸碱度(尿液pH) 英文缩写:pH

参考值:5~7

尿酸碱度(pH)为尿常规主要检查指标之一。尿液酸碱度可反映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平衡的能力。正常参考范围为5.0-8.0。

人体可通过尿液排出大量酸性和碱性物质,以维持体内的酸碱平衡。正常人24小时混合尿呈弱酸性,pH为5.5。有时可呈中性或弱碱性,波动范围在5.4-8.4之间。与饮食关系密切,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荤菜后尿液多呈酸性;多吃水果蔬菜,尿液多呈碱性。饭后受胃酸分泌的影响,尿多呈酸性。尿液酸碱度高低都不好都会有相应的疾病发生的。正常饮食条件下,晨尿多呈弱酸性,酸碱度为5.5-6.5;随机尿酸碱度为4.6-8.0,如果出现相应的高低,肾脏调节体液酸碱就会失衡也会出现相应的疾病。

2等级划分

广泛使用的尿分析仪测得的pH结果只有5、5.5、6、6.5、7、7.5、8、9共八个梯级,而使用其他方法测定的尿pH值可能有更加细致的划分。

3碱性原因

1、食物因素——进食多量蔬菜水果后;

2、药物因素——服用碳酸氢钠等碱性药物、噻嗪类利尿剂等;

3、病理因素——碱中毒、肾小管酸中毒、肾盂肾炎等。

4酸性原因

1、食物因素——进食肉类食物后尿液常呈酸性。

2、药物因素——服用氯化胺、维生素C等酸性药物,可使尿液酸化。

3、病理因素——发热、酸中毒、痛风、慢性肾病、白血病、糖尿病等,可使尿液变为酸性。

5异常征兆

当机体代谢紊乱时,尿液的pH可发生明显的改变:

pH增高

见于代谢性碱中毒或肾小管酸中毒或高钾性酸中毒的反常性碱性尿;

pH降低

见于代谢性酸中毒或低钾性碱中毒的反常性酸性尿。

因此,尿酸碱度可用于临床的辅助诊断。

尿检酸碱度的相关内容大家都熟知了,那么在日常的饮食中大家要做到均衡饮食,不要过度的偏食,挑食,适当的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身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才能让身体更加的健康。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