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脸色与斑点 反映身体的秘密

来源:网络

通常,人们害羞、生气抑或高兴时都可能会出现脸红的现象,这是因为精神兴奋会引起交感神经系统兴奋,促进肾上腺素分泌增多,进而引起心脏跳动加快,血管扩张,充血、通血量加大,血内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所致。

一般来说,面色红润是身体健康的表现,恰到好处的红会让人觉得精力充沛、快乐开朗。但有时满脸红光未必是健康的象征,比如中老年人长期脸色潮红,要警惕是否有高血压、心脏病,中年女性满面潮红,要考虑更年期的问题。

健康的红是由内而外散发的,不正常的红往往红得不是太过就是不及,要么红色独显,要么红得不是地方。

中医认为:满面红赤多为热证。热盛血行,血液的红色充斥颜面五官,所以面部表现为红色。热证有温、热、火、暑之分,还有虚、实、真、假之别。

实热是热邪强盛所致。实热症的人面色红赤而且鲜明,部位广泛,时间持久,也就是持续性满面通红,古人形容为“面合正赤”、“面赤如醉”,多见于新病,一般是感染引起的高热性疾病,如伤寒、疟疾、肺炎等,这种情况一定要尽快就医,不能耽搁。

虚热证

虚热证是由于精血津液不足,导致虚热内生,这种病人一般脸色呈现浅淡的红色,部位局限在颧骨脸颊,时间不持续而且发作定时,大多在午后或傍晚发热,常常为低热,以手心、脚心为主,伴有心中烦热,称为“五心烦热”。

另外,还有一种热证为假热证,就是真寒假热,往往见于久病重病的虚寒病人,满面苍白,有时在颧骨脸颊浮现娇嫩、鲜艳的红色,中医叫“面赤如妆”,部位游移不定,还伴有畏寒、精神萎靡、烦躁不安等,是病情危重的表现。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

苍白、煞白、惨白这些白色都没有光泽、不夹杂血色,是脸部病态的白色。中医认为,这些白色多跟气虚、血虚关系密切,可能患有贫血,同时伴有无力、爱出汗。

血液不足、不能营养面部,就会出现苍白色,因为血液的生成和运行都是靠气的,中医说气能生血,气虚了,生血的功能就减退了,血就不能够营养面部,自然面色苍白。还有一种白是体寒引起的,这类人特别需要注意保暖。

面色蜡黄或焦黄的人,往往不是脾虚就是体内有湿气。中医认为脾胃是先天之本,是营养物质的来源,如果脾胃虚弱,就不能正常运化,营养物质就难以滋润到面部,这时候会出现黄色。

脾除了消化营养物质以外,还代谢水湿,如果湿邪不能正常代谢,营养物质异常积聚,也会造成面色出现不正常的黄。

发黑的面色会让人觉得憔悴、枯萎,看起来像老了好几岁。脸色发黑和肾关系比较密切,肾虚的病人多见面色发黑,主要特征是腰膝酸软、排尿失常、性功能减退。黑眼圈也属面色发黑,它就是因为肾虚导致水代谢异常造成的。

青色多与肝病、气滞血淤有关。肝能反映人的情绪,面色偏青的人一般肝火旺盛、性格暴躁,所以要谨防肝病。面色青紫,往往是由血淤、组织缺氧引起的,另外也有可能是因为受寒,我们有时说“冻得发青”,就是因为气滞影响了气血的运行。

要想气色好,除了在饮食上少油、少盐、少脂肪、少吃动物内脏外,五种“病色”各有各的调理方法:

1.面色白的人

应多吃补气养血的食物,如黑木耳、大枣、桂圆、猪肝等。平时注意休息,不宜过于劳累。如果体内有寒气,可以用适量的花椒煮成水后泡脚,对于温散寒邪具有很好的作用。

2.面色黄的人

多吃健脾祛湿的食物,健脾者如百合、山药、胖头鱼、黄鱼、牛肚、猪肚、小米、人参等。

祛湿的有薏仁、红豆、冬瓜皮及荷叶、莲子等。尤其是薏仁米,既健脾又祛湿。

3.面色红的人

多吃具有清凉作用的瓜果,如山竹、柚子、柠檬、梨、绿豆、西瓜,以及黄瓜、丝瓜、茭白等蔬菜。

一些滋阴的食物也不能错过,如芝麻、银耳、糯米、海参、海蜇、牛奶、猪皮等,可以缓和情绪,改善面色。

4.面色黑的人

多吃温阳补肾的食物,其中最好的就是羊肉,可以配合生姜、当归煮汤。鹿肉、虾、韭菜、茴香等,也可以帮助阳气的恢复。

5.面色青的人

宜多吃山楂、香菇。用玫瑰花、月季花沏茶喝,对女性改善气滞血淤、面容发青很有效。男性则可以多吃山楂、香菇、黑豆、藕等。

除了面色外,脸上的斑点也与健康关系密切。洁净无瑕的皮肤是美丽的第一要素,可是偏偏许多人脸上会出现很多斑点,特别是黄褐斑,擦之不去,洗之不掉。

为什么每个人长斑的部位、色泽深浅、形态各不相同呢?从中医理论里可以找到答案,气血不足、气滞血淤、经络脏腑功能失调是黄褐斑的成因。

面部其实是人体的缩影,五脏六腑对应着面中部,四肢对应着面颊外侧的中下部。临床发现,哪里有黄褐斑,该部位对应的经脉和脏腑器官就常常存在问题。

黄褐斑颜色越深、边界越清晰,症状越明显,而浅淡的斑往往出现于自觉症状之前。因此,观察黄褐斑的部位,就能及早了解脏腑器官的健康状况。

长在额头的斑点

多见于性激素、副肾激素、卵巢激素异常者。长在太阳穴、眼尾部的斑点和甲状腺功能减弱、妊娠、更年期、神经质及心理受到强烈打击等原因相关。

额头两侧及太阳穴若有黄褐斑,多为肝胆功能失调、肝郁气滞所致,常有消化功能减弱、失眠多梦的症状。

长在眼周围的斑点

多见于子宫疾患、流产过多及激素不平衡引起的情绪不稳定者。长在外眼角下的黄褐斑,如肩关节受风寒侵袭或颈肩肌肉劳损,常有颈肩僵硬、酸痛的症状,须警惕颈肩部疾患。长在发际边的斑点和妇科疾病有关,如女性激素不平衡等。

长在鼻梁中间的斑点

多与肝气郁结、情志不遂或精神压力大有关,提示肝失疏泄,肝胆淤滞,须警惕脂肪肝、肝胆疾患。

长在两颧部的黄褐斑

多伴有气短乏力、心慌、胸闷、消化功能减退,甚至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症状,是消化系统和心脏功能减弱的表现。

上唇长斑

上唇长斑,是肾气不足、大肠虚寒的征兆,常伴有便秘、月经不调等症状,应警惕子宫、卵巢疾患。

下颌外侧有黄褐斑

下颌外侧有黄褐斑,提示下肢血液循环不良,是脾肾气虚的征兆,常有下肢酸痛、腰膝酸软、手足寒凉、消化功能减弱等症状。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