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别让这些习惯 带走我们的听力

来源:网络

坏习惯一:职业噪声听力损伤不容忽视

连续噪声作业工龄3年以上者,纯音测听结果为感音性听力损失,且听力损失呈高频下降型,根据其较好耳语言频率(500Hz,1000Hz,2000Hz)的平均听阈作出职业性噪声性听力损失的诊断分级。世界卫生组织在分级标准中规定:中度是41dB-60dB(HL),重度是61dB-80dB(HL)。从业者应每年检查一次听力,自觉听力下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如果出现噪声性耳聋,应尽早佩戴助听装置。

坏习惯二:小心耳机手机“偷走”孩子听力

近半中小学生处于耳疲劳状态,有听觉衰弱的情况,这与许多青少年长时间使用手机、耳机或用MP3听音乐有关。很多中小学生长时间听MP3、打手机,而且随着竞争的日趋激烈,很多人都存在着精神紧张,精神长时间紧张会导致人突发性耳聋,另外还有药物性耳聋也是很严重的问题。

坏习惯四:K歌、熬夜 突发性耳聋袭击白领

煲“电话粥”、K歌、熬夜……这些不良生活方式正渐渐损坏着人们的听力,再加上工作压力大、长期接触噪音环境等原因,都易引发听力受损,甚至发生突发性耳聋。近年来,白领人群患突发性耳聋的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

坏习惯五:开车时开窗 小心听力下降

你开车时,喜欢开窗户吗?其实,开车开窗户对身体有害,风的噪声会悄然“偷”走听力。一项最新研究显示,汽车车窗开得过大,开快车时的风噪声和开慢车时的交通噪音都会损害听力。开快车时风噪声可能会超过100分贝,长时间会影响到听力。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