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科学晨练必知的事

来源:网络

越来越多的白领开始注意健康,甚至有个别白领开始每天仿照老人家进行早晨锻炼,但是与老人家不一样的是,白领们往往坚持不多长时间就完全自我放弃,最后完全找不到晨炼的乐趣。

每天早上在电梯中遇到邻居张阿伯,他都一身运动打扮,身后还背着太极柔力球装备。

“阿伯早,去哪呀?”“白云山呀。”阿伯一脸骄傲。这几天,没见了阿伯,今天上门问问,哎,阿伯膝痛、手麻,在家休了好几天了。

这种情况其实在喜爱健身的老年人中还是比较常见的。作为一名运动医学工作者,特别提醒阿伯、阿姨们,爱好晨练当然好,但也要注意科学的方式方法,特别是千万不要把晨练当“上班”。

晨练当上班 容易成负担

第一,晨练不是“上班”,不要有过强的竞争心理。如果把晨练当成“上班”,就易像对待工作一样一丝不苟,从而使一起晨练的伙伴间互相竞争,对运动技术的学习速度进行攀比,这都对生理及心理不利。

第二,晨练的频度如果和上班一样,也就是每周5~6次,从运动医学的角度看,此种运动频率对于是过多的。合理的锻炼的运动频率,应该是每周3~5次。当然,如果你能够坚持并且喜好天天去也是可以的,但要注意一周中达到有效运动量的只要有3~5天就足够了,其他的时间可以休闲化、小运动量,主要是起到保持良好心情的作用。

第三,喜爱晨练的老年人中,有一些高文化结构、智商较高的老年人,年轻时在工作上追求完美,现在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了,于是将晨练当成了“上班”,甚至成为心理上的一种替代,也是追求完美。这种心态导致了不良后果,例如为了短时间达到效果导致运动负荷过量,为了练成一个运动套路,反复单一重复一个动作导致肌肉拉伤。张阿伯就是第三类例子。

那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晨练?又应该如何科学晨练呢?

科学晨练要做到四点

晨练的最主要优点表现在:

第一,晨练能促使神经细胞由抑制转入兴奋,成为一天开始的良好过渡。

第二,晨练能使大脑得到充足的氧气与负离子,改善大脑工作状态。

第三,晨练明显改善人的情绪。

第四,晨练增强心肺机能,提高机体免疫能力,延续衰老。

但是,如果要享受晨练的这些优势,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具体来说,有如下几点要求:

第一,时间要求。

每周锻炼的次数应为3-5次,每次30分钟左右。如果身体情况好,时间允许,所从事身体锻炼的项目活动量不大,可以适当延长一些。

第二,活动量要求。

由于每个人的身体健康状况、体质、年龄、性别等因素不同,因此就不能规定一个统一的活动量的标准。但总的原则是活动量和活动强度不宜过大,要坚持循序渐进的原则,不宜进行强烈的体育比赛。晨练的活动项目可根据自己爱好、特长选择,但要适量,应轻松缓和地进行活动,而且使身体处于持续不断的活动状态。

活动强度以每分钟脉搏跳动次数掌握,老年人以“170一年龄”的有氧代谢活动量为宜。掌握身体活动中不喘大气,及时调整运动与呼吸的协调。

第三,环境要求。

主要是选择空气新鲜和没有噪音的地方,这样可以大大提高晨练的效果。

第四,内容安排原则。

内容安排顺序是:活动量和强度要由小到大,由缓和到快速,由大肌肉群活动到小肌肉群活动,由全身性的活动到局部身体部位活动。一般开始要做一些走、慢跑的活动,使全身发热后再做一些柔韧练习、灵活性和力量性练习。结束前也是逐渐减低活动量,让身体有个过渡,做好整理活动。

雨雾天气不宜晨练

晨练也有一些禁忌,以下几种情况需要特别注意:

第一,老年人,尤其是心脏功能异常和患高血压病的老年人,不宜清晨运动,最佳运动时间是下午或傍晚。

第二,晨练不宜过早。凌晨三四点钟就爬起来锻炼,然后再回去睡个“回笼觉”,这不但易受空气污染,还会使生物钟错乱,导致疲劳、早衰。

第三,雨雾天气不宜晨练。现在的“雾”与过去的“水雾”不同,由于污染严重,现在多为“污染雾”,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

第四,气温过低不宜晨练。冬季早晨若气温过低,或气温突降不宜晨练,尤其是老人、体弱者,体温调节能力差,受冷易病,老年人还应注意御寒。

第五,空腹及饱腹均不宜晨练。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