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学会八招 拆穿“伪养生大师”

来源:网络

北京市卫生局公布了首批健康科普专家名单,251位专家“持证上岗”,参与各种健康科普宣传及相关活动。老百姓如何辨别他到底是真正的医学科普专家,还是瞎忽悠的“伪养生大师”?以下8点或许能帮上你的忙。

1、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

涉及看病就必须有临床经验

为什么要强调临床经验?因为健康科普面对的是人的生命,责任重大!看看被推下“神坛”的张悟本、马悦凌,和自行隐退的曲黎敏,他们都没有从医资格,没有真正干过临床,但讲的不少内容却涉及疾病诊治。医学是非常严谨的科学,只有干过临床,给人看过病的人,才能体会到什么叫“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临床上,说错一句话甚至写错一个字都可能带来危及性命的严重后果。从我国的医学培养机制来推算,一般来说,至少要有5年的临床经验才能搞懂某个学科,才有资格出来做科普。

2、“民间专家”最敢说。

“民间专家”最敢说

“民间专家”最大的特点是敢说,他们会斩钉截铁地告诉你“是这样”、“不是这样”、“这个百分之百能治”、“任何人都适用”等等。我是研究科学方法的,每次听到这些说法,就会想到3个字“不科学”。这是一种不带条件的表述,但科学是有限的,是讲究条件的,而这也恰恰是真正的医学专家不太敢说的原因。因为他们知道,世界上不存在适用于任何人的治病方法。真正的医学专家一般会说,某种方法“在什么情况下”“对哪些人群有效”等等。可能你并不喜欢这种附带条件的表达方式,但这却是你辨别真伪的方法之一。

3、新名词要高度警惕。

新名词要高度警惕

人们总是对新鲜新奇的事物感兴趣。“伪养生大师”们正是抓住了大家的这一心理,由他们造出的新名词层出不穷,如“掌纹治病”、“全息论”等。这是他们营造冲击力、吸引眼球的一种手段。碰到新名词,一定要先通过网络、图书馆等方式查阅,看看该词是否在专业的医学学术杂志上出现过,如果没有,可能就是他们生造的,而其目的往往是为了自圆其说,为了忽悠你。

4、“类比”方法很害人。

“类比”方法很害人

“因为生茄子吸油,所以常吃能降血脂”,“因为泥鳅能打洞,所以吃它就能疏通经络!”张悟本等伪专家采用的都是“类比”的方法。这些听上去确实觉得很像那么回事,实际却毫无逻辑可言,经不起推敲,只需问个“为什么”、“有什么依据”就能让对方哑口无言。这些看得见的物理现象,并不一定会以同样的形式出现在人体中。拿生吃茄子来说,其对降血脂有效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认定。当然,“打比方”本身并没有错,关键是要看是否具有可比性。

5、多问几个“为什么”。

多问几个“为什么”

科学是经得起推敲的,而伪科学则会在质疑声中原形毕露。面对各种医疗保健信息,老百姓一定要有基本的批判和怀疑的精神。在现在的养生市场上,流行着很多简单易行的小方法,若是作为保健的一种方式,不涉及治疗疾病,可能能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如果说只要照做就能治病,那就需要非常警惕了。不管是什么说法,在付出你的信任之前,都应多问几个“为什么”,比如为什么他这样说?他的说法医学界是否认同?科学依据在哪?如果他连这几个问题都解释不清,那就不是科学的。

6、以食品代替药品别轻信。

以食品代替药品别轻信

在我国的传统医学中,确实自古有“药食同源”的说法,但在我看来,这种说法本身就不严谨。食疗不可能代替药疗,它的作用只是辅助。那种一味迎合读者心理,让读者放弃用药,放弃常规治疗的观点,都应该高度警惕。如果疾病已被确诊,就一定要坚持治疗,否则病情恶化,得不偿失。建议是,老人平时最听谁的话,就让谁多跟他沟通。也可以带他去看看医生,让医生给他讲讲。

7、专业出版社更有保证。

专业出版社更有保证

实际上,如果按照出版规律出书,很多低质量的养生保健类图书都无法出现在市场上。大家买书时一定要选专业的医药健康类出版社,这些出版社对内容的把关较为严格,内容有专业人士把关,相对有保证。不过,在当今浮躁的养生保健市场环境下,出版社一定要耐得住诱惑。

8、书名太忽悠也别买。

书名太忽悠也别买

《降压不用药》这是本一眼就会被“毙”掉的书。得了高血压一定要用药物控制,这是最基本的医疗常识,何来“不用药”一说?老百姓接触养生保健类书籍,首先看到的是书名。有些书商为了吸引眼球,书名一看就很不严谨。如果是选书的话,类似《把吃出来的病吃回去》、《求医不如求己》的书名,是不能考虑的。因为这些书名本身就有误导,健康是要靠自己,但若是得病了还是得靠医生。此外,如果发现有的书观点“打架”,建议看看作者的背景。通常,研究方向较专、业界声望较高的作者可信度也较高。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