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秋季进补注意事项

来源:网络

秋天是进补的好时机,但是秋补是有讲究的,不可乱补、猛补、急补,否则事与愿违。

进补前先调理脾胃

夏天脾胃功能多较弱,立秋后如果突然大量进食补品,会骤然加重脾胃负担,使长期处于疲弱的消化系统不能一下承受,即“虚不受补”,导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胸闷、腹胀、厌食、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因此,进补前要先调节胃肠功能。特别是以下三类人:

脾虚患者,常表现为食少腹胀、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些人进补前不妨适度吃点健脾和胃之品,如茯苓饼、芡实、山药、豇豆、小米等,或健脾丸、香砂六君丸等。

胃火旺盛者,夏天平素嗜食辛辣火锅、油腻烧烤之品的人,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些人进补前一定要注意清胃中之火,如适度多摄入些苦瓜、黄瓜、冬瓜、苦菜、苦丁茶等,待胃火退后再进补。

老人及儿童,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因此,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山楂、白萝卜等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症状严重者可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中药调理。

严禁不分虚实乱补

中医的原则是“虚则补之”,不是虚证不能补。而虚证又有阴虚、阳虚、气虚、血虚之分,对证进补才能有益身体,否则适得其反,会伤害身体。

气虚常见精神倦怠、语声低微、易出虚汗、舌淡苔白、脉虚无力等。气虚当益气,进补可选用人参蜂王浆、补中益气丸,以及黄芪、党参、白术、山药等。

血虚常见面色萎黄、唇甲苍白、头晕心悸、健忘失眠、手足发麻、舌质淡、脉细无力等。血虚当补血,进补可选用十全大补丸、归脾丸,以及当归、阿胶、龙眼肉等。

阴虚常见潮热盗汗、五心灼热、口燥咽干、干咳少痰、眼目干涩、舌红少苔等。阴虚当滋阴,进补可选用大补阴丸、参杞蜂王浆、六味地黄丸、银耳、鳖甲、麦冬、沙参、黑芝麻等药物。

阳虚常见面色白光白、四肢不温、阳痿早泄、纳少便溏、舌淡嫩、脉微细等。阳虚当壮阳,进补可选用金匮肾气丸、鹿茸口服液、龟龄膏,以及鹿茸、紫河车、蛤蚧、冬虫夏草、杜仲等药物。

保健养生虽然不像治病那样有严格的要求,但起码应分清寒热虚实,若不辨寒热妄投药膳,则容易导致“火上加火”、“寒上加寒”。

巧选补品代替品

物以稀为贵,那些昂贵的传统食品如燕窝、鱼翅之类,其实并不见得是最好的补品。而十分平常的红薯、洋葱之类的食品,却有值得重视的食疗价值。另外,凡食疗均有一定的对象和适应症,故应根据需要来确定补品。缺什么,补什么,切勿以贵贱来分高低,选择补品应以实用和价格低廉为原则。

研究证明,燕窝、鱼翅的主要营养成分是蛋白质,其中的胶原蛋白有美容养颜和安神作用,而猪蹄、蹄筋和银耳也有相似的作用,如果喜欢吃肉,换成猪蹄、蹄筋就可以,如果喜欢吃素,换成银耳就行了,效果也不错;鲍鱼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其中的球蛋白有提高免疫力的功效。我们平常所喝的牛奶中,每一百克就含有十多克的免疫球蛋白,如果想补充球蛋白的话,牛奶就足够了;海参的主要营养成分也是蛋白质,特别是含白蛋白比较高,如果想用海参补充白蛋白质,用鸡蛋替换就可以;虫草的主要功效是滋阴润肺补肾,提高免疫力,而价格便宜的山药、核桃也有类似效果,可适当替代虫草。

秋补也要防肥胖

肥胖会导致高血压、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等疾病。秋季是进补的季节,也是容易发胖的季节,肥胖者更应注意减肥。到了秋天,天气转凉,人们的味觉增强,食欲大振,饮食会不知不觉地过量,使热量的摄入大大增加;再加上气候宜人,使人睡眠充足,汗液减少。此外,为迎接寒冷冬季的到来,人体还会积极地储存御寒的脂肪,身体摄取的热量多于散发的热量。人们稍不小心,体重就会增加,这对于本来就肥胖的人来说更是一种威胁。因此,肥胖者秋季更应注意减肥。首先,应注意饮食调节,多吃一些低热量的减肥食物,如赤小豆、萝卜、竹笋、薏米、海带、蘑菇等;其次,在秋季还应注意提高热量的消耗,有计划地增加活动,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润燥比“贴秋膘”更重要

秋天,天气渐渐转凉,人们往往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口、鼻、皮肤等部位的干燥感,这就是秋燥,与秋天特有的天气有关。故秋天应吃些有生津养阴滋润多汁的食品,少吃辛辣、煎炸食品。宜食清润甘酸和寒凉的食物,寒凉能清热,甘味食物的性质滋腻,有缓急、和中、补益作用,酸味食物有收敛、生津、止渴等作用。同时,中医认为,肺与秋气的关系十分密切,因此应多吃有润肺生津作用的食品,例如百合、莲子、山药、藕、平菇、番茄等等。除了少数阳虚体质者外,不要过多食用温热的食物或药物,如羊肉、狗肉、人参、鹿茸、肉桂等,否则极易加重秋燥。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