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冬季养生在于“藏” 仅靠防寒保暖还不够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 冬季养生在于“藏”

第二章 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第三章 冬夜泡脚加点中药

第四章 冬季保暖健身 别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

第五章 有些病其实是“捂”出来的

中医认为冬季是匿藏精气的时节,冬令进补以立冬后至立春前这段期间最为适宜。冬季养生主要指通过饮食、睡眠、运动、药物等手段,达到保养精气、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目的。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冬季养生的知识。

一、冬季养生在于“藏”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的基本原则也当讲“藏”。由于人体阳气闭藏后,人体新陈代谢相应就较低,因而要依靠生命的原动力———“肾”来发挥作用,以保证生命活动适应自然界变化。冬季时节,肾脏机能正常,则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否则,即会使新陈代谢失调而产生疾病。因此,冬季养生很 重要的一点是“养肾防寒”,以下几点是贯彻这一原则的要点。

1.精神调养:

除了重视保持精神上的安静以外,在神藏于内时还要学会及时调摄不良情绪,当处于紧张、激动、焦虑、抑郁等状态时,应尽快恢复心理平静。同时,在冬季还要防止季节性情感失调症的发生。所谓季节性情感失调症,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发生情绪抑郁、懒散嗜睡、昏昏沉沉等现象,并且年复一年地出现。这种现象多见于青年,尤其是女性。预防的方法是多晒太阳以延长光照时间,这是调养情绪的天然疗法。

2.饮食调养:

冬季饮食养生的基本原则应该是以“藏热量”为主,因此,冬季宜多食的食物有羊肉、狗肉、鹅肉、鸭肉、萝卜、核桃、栗子、白薯等。同时,还要遵循“少食咸,多食苦”的原则:冬季为肾经旺盛之时,而肾主咸,心主苦,当咸味吃多了,就会使本来就偏亢的肾水更亢,从而使心阳的力量减弱。所以,应多食些苦味的食物,以助心阳。冬季饮食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因为此类食物属“饮”,易使脾胃之阳气受损。

3.起居保健:

《黄帝内经》里指出:“早卧晚起,以待日光。”意思是,冬天要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后为益(尤其对于老人而言)。冬季起居养生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穿衣要讲“衣服气候”,指衣服里层与皮肤间的温度应始终保持在32℃~33℃,这种理想的“衣服气候”,可缓冲外界寒冷气候对人体的侵袭。其次,要注重双脚的保暖。由于脚离心脏最远,血液供应少且慢,因此脚的皮温最低。中医认为,足部受寒,势必影响内脏,可引致腹泻、月经不调、阳痿、腰腿痛等病症。其三,冬季定时开窗换气有利于身体健康。其四,蒙头睡觉不可取。冬天蒙头睡觉极宜造成缺氧而致胸闷气短。其五,夜间忌憋尿。由于冬夜较长,长时间憋尿,会使有毒物质积存而引起膀胱炎、尿道炎等。

4.锻炼强身: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生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事实证明,冬季多参与室外活动,使身体受到适当的寒冷刺激,可使心脏跳动加快,呼吸加深,体内新陈代谢加强,身体产生的热量增加,有益健康。

二、天寒地冻时更要保护胃

医学认为,人体受到寒冷刺激后,胃酸分泌增加,胃肠易发生痉挛性收缩,自身的抵抗力和对气候适应性均有所下降,因此,每年寒冬都是胃病的高发期。患有慢性胃炎、胃溃疡的朋友,更应格外小心,以防旧病复发。具体而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调节情志: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等疾病的发生、发展,与情绪密切相关,愤怒、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引起或加重各种胃病的发生与发展。所以,要保持精神愉快,情绪稳定,避免紧张、愤怒、焦虑等不良情绪刺激,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

2.注意保暖: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病的人要适时增添衣服。同时,夜晚睡觉要盖好被子,以防因腹部受凉而导致胃病复发或加重。此外,平时还应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机体的抵抗力,增强人体对季节的适应性,从而减少胃病的发生。

3.注意饮食:

当摄入不洁净或者变质的食物时,非常容易引起急性肠胃炎。此外,各种胃炎、胃溃疡的发生与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细菌可以通过不洁的餐具、牙具、食物进行传染。因此,一定要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还要做到细嚼慢咽,以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切忌暴饮暴食,避免损伤胃的自我保护机制。不要睡前进食,否则会因胃酸分泌过多而诱发胃溃疡。与此同时,应避免过多食用对胃黏膜有损伤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辣椒、芥末、浓茶、浓咖啡、酒及过热、过甜的食物。

4.禁烟限酒:

有统计表明,吸烟者患消化性溃疡的危险性要比不吸烟者高一倍,且患病率与吸烟量有密切关系。随访中也发现,吸烟者溃疡的难以愈合率和复发率都比不吸烟者高得多。因此,胃炎、胃溃疡患者务必戒烟限酒,以利于胃炎、胃溃疡的愈合和防止复发。

除了注意上述几点之外,如果出现嗳气、返酸、胃痛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诊治,把胃病消灭在萌芽之中。

三、冬夜泡脚加点中药

吃过晚饭,烧上一盆水,边泡脚边看电视,一两个小时后待浑身热起来后再入睡———入冬后,很多人都喜欢睡前泡泡脚。脚是人体的“第二心脏”,保护它要讲究科学。在泡脚程序中有3处错误,需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3个要点需注意

俗话说,“若想要长寿,头凉脚热八分饱”。泡脚首先要注意时间不能太长,最多半个钟头,否则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会造成身体其他部位相对缺血,有可能因脑供血不足而昏厥。

其次要注意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它会影响胃部血液的供给,长期下来会使人营养不良。

另外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泡脚最好用较深、底部面积较大的木质桶,能让双脚舒服地平放进去,而且要让水一直浸泡到小腿。水温在40摄氏度左右比较适宜,要随时添加热水。

中药泡脚更有效

在热水泡脚的同时,如果能在热水中加上中药,对某些老年慢性病患者来说,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强身保健作用。推荐了几种配制方法简单的泡脚药方:

气虚的人可选用党参、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高血压患者宜将菊花、枸杞子、桑叶枝、丹参等与冰片少许煎药泡脚。一些人冬季需要活血补肾,可选择当归、赤芍、红花、川断等。有些人到冬天皮肤干燥、容易皴裂,可选择桂枝、银花、红花等中药。上述中药每样取用15—20克,用砂锅煎煮,然后将煎好的药液去渣倒进桶里,再加入热水,每天浸泡30分钟。

中药泡脚一定不能用金属和塑料盆,否则药液有效成分会损失一部分。皮肤有破损、伤口时要暂停泡药(皮肤干皴破裂的情况除外)。中药泡脚只能起辅助治疗的作用,千万不要把它当作治病的方法,以免耽误病情。

按摩脚盆慎用

如今很多人还喜欢用保健按摩脚盆泡脚,只要通上电就能保持水温,而且还能喷射出不同的水流按摩脚底,很多年轻人都把它当作礼物送给长辈。

按摩脚盆要慎用,因为中医按摩主要是通过按摩刺激局部穴位,以达到治疗效果的,而按摩脚盆的水流力度不够,且刺激面较大,不易达到效果。另外,按摩脚盆用料复杂,不知道加入中药后会起什么反应,不如选用木质泡脚桶实惠。

四、 冬季保暖健身 别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

进入冬季以后,人们有以进食热食来保暖健身,而把冷凉食品拒之口外。殊不知,在严寒的冬季,若能适当吃些冷食,不但对身体无害,反而还有益处,不失为冬季的一种保健方法。

1、冬季可适当食冷饮。

人肺腑火盛,而冬天“上火”的现象似乎还更多,故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的说法。冬天外界气候虽冷,但人们穿得厚,住得暖,活动少,可造成体内积热不能适当散发,再加上冬令饮食所含热量较高,所以很容易导致胃肺火盛,甚至人会出现“火盛三焦”现象,即上焦蕴热,表现为舌尖赤红、舌苔黄厚,易导致上呼吸道、咽峡、扁桃腺、口腔粘膜疾患;中焦蕴热,多因过食油腻、甜或大补的食物造成,表现为舌苔厚、尿黄、便秘、焦渴等;下焦蕴热,多因肾虚、肾炎、膀胱炎、痔疮等引起。

冬季吃些冷饮,旨在消“火”,不但效果较快,而且也是一番别致的享受。当然,冬天吃冷饮食也要因人而异,尤其是胃肠功能欠佳者需慎食。同时,冷食只能起到带走体内一部分热量的作用,治标不治本,所以不妨再吃些性冷的食物,如萝卜、莲子、松花蛋等。

2、冬天适当吃点凉菜。

冬天天冷,人们喜欢吃油脂多、高热量的食品,加之户外活动少,因此易发胖,尤其是胸、腹部和臀部。为了不增加体重,除了注意体育锻炼外,多吃些凉菜,能迫使身体自我取暖,多消耗一些脂肪从而达到减肥目的,确保健康。

3、冬季可常喝凉开水。

若能经常饮用凉白开水,有预防感冒、咽喉炎和某些皮肤病之效。尤其是早晨起床喝杯凉开水,能使肝脏解毒能力和肾脏排洗能力增强,促进新陈代谢,加强免疫功能,有助于降低血压、预防心肌梗塞。

五、有些病其实是“捂”出来的

冬日的寒流常常让人缩手缩脚、瑟瑟发抖,很多人就想方设法取暖———蜷着身子,被子蒙头呼呼大睡;室内开空调,门窗却紧闭;为了抵御寒冷,里面穿着保暖内衣、毛衣毛裤,外加羽绒衣,帽子、围巾、口罩、手套等“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为了冬季保暖,很多人紧闭门窗,足不出户。 其实冬季要勤给室内通风,以确保人们能够呼吸到足够的新鲜空气。为了防止室内空气干燥,可以在室内或靠近暖气的地方放上一盆水,也可选择加湿器保持室内空气潮湿。同时,要注意多饮水,最好在晚上睡觉前和早晨起床后各饮用一杯水,以确保体内有足够的水分。 否则会由于紧闭门窗,室内空气流通不佳,导致空气污浊,容易得病。由于保暖过度,容易使机体的调节和适应能力、耐寒能力降低,所以更容易引发一些疾病。

其实冬季把重点保暖部位保护好就可以了:

头要保暖:由于冬季天气多伴有风,且常常寒流侵袭,如果只注意身上穿得暖和,而不注意外出时戴帽子,不仅热能会从头部散发,而且又因屋内温度高于户外,还很容易受寒感冒。因此,老年人外出应戴帽子,尤其晨练者更不能麻痹。

背要保暖:中医认为背为肾脉所居,感冒受风寒多从背部起始。所以保持背部温暖,不仅可防感冒、固肾强腰,而且可防旧病复发、加重。因此,老年人冬季最好增添一件背心。以棉或丝绵为宜,保温隔寒性能好。夜间起床时应披衣防感冒。

脚要保暖:脚距心脏远,血液供应少,脚背脂肪薄,保暖性能差,受寒冷的刺激最为敏感。如果脚着凉,全身健康均可能受影响。因此,老年人冬季应及早穿厚袜子配棉鞋,以暖足固肾。有冻伤史者更应早穿。此外,晚间临睡前以热水烫脚,搓脚心涌泉穴,以保持末梢血液循环良好,利于保健。对有冻伤史者,可用葱须加花椒的热水洗烫脚。

其实越是寒冷,越应多多运动,因为运动是驱除寒冷的最好办法,还可增强抗病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冬季运动可选择慢跑、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也可选择室内健身场所如跳操、打乒乓球、保龄球等。

但老年人运动时一定要量力而行,别选择那些活动幅度过大、运动量过强的运动项目。

结语:因为气候寒冷,许多人不愿意参加体育运动。但正如俗话所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药一碗。”“夏练三伏,冬练三九。”这些都说明,冬季坚持体育锻炼,也是非常有益于身体健康的。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