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传统中医健康观指导科学养生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 现代健康观

第二章 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

长期以来,许多人认为“没有病痛和不适,就是健康”,甚至有人认为能吃能喝能睡就是健康。其实不然,没发现不代表没有,等到累积到一定程度就会爆发,很多疾病的潜伏期都很长,让人一时察觉不到。各人的健康观念不一样,下面介绍一下,现代健康观和中医学中的健康观。

现代健康观

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心理因素对于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人们在重视生理健康的同时,对心理健康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那种“无病即健康”的传统健康观日渐为人们所抛弃,新的健康观应运而生。

现代健康观是从全方位的角度积极地诠释健康的。世界卫生组织1948年在其宪章序言中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是个体在身体上、精神上、社会上的完美状态”。1978年9月,国际初级卫生保健大会在《阿拉木图宣言》中又进一步明确指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及体质强壮,而且是身心健康、社会幸福的充满状态”。1989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把健康定义扩充为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

人不仅仅是一个生物体,而且是有复杂心理活动、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完整的人。健康包括了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一个人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处于完满状态,才算是真正的健康。

还有一种三维健康观,就是认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者体弱,而且是包括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和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三个方面。生理的健康、心理的健康、社会适应的完满状态这三个方面,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其实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对健康的认识,要逐渐由单一的到多维的,这是一个认识过程。

中医学健康观指导养生

中医的健康观早在《黄帝内经》中就已经确立了,即“天人合一”的健康观,“形神合一”的健康观,“阴平阳秘”的健康观,“正气为本”的健康观。此外,《黄帝内经》中把头发、牙齿和肌肉作为衡量健康状况的重要标志。中医学理论的主要内容,从病因、病机,到诊法、辨证,再到养生防治,以及脏象、经络等各种理论,几乎都是围绕着中医学对健康观念的认识而次第展开的。了解中医学的健康观,将能够很好地指导我们日常保健和调养。

天人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天人合一”的概念是中国古代哲学概念,是指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宇宙之中,一切活动与大自然息息相关,这就是“天人合一”的思想。中医学认为:人体有自己的生命活动规律,与自然界具有相通相应的关系,不论是日月运行,地理环境还是四时气候、昼夜晨昏,各种变化都会对人体的生理、病理产生重要影响。例如:自然界的四时气候变化就能直接影响到人的情感、气血、脏腑以及疾病的产生。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中医养生学认为人类必须掌握和了解四时气候变化规律和不同自然环境的特点,顺应自然,保持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协调统一,才能养生防病。

形神合一的健康观

中医学“形神合一”理论来自《黄帝内经》,这种理论始终都是建立在客观生理结构的基础上。首先从生命起源来看,是形俱而神生,即认为先有生命、形体,然后才有心理活动的产生。形神合一观认为:神是形的主宰,形是神的物质基础,两者既对立又统一。其中,形是指躯体、身体,神是指思想、思维。中医学提出“形神合一”乃是强调形与神的密切联系。只有当人的身体与精神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即形与神俱、形神合一,才能保持与促进健康。有研究表明: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等病症与情绪焦躁、心态不平衡有着密切的关系,开朗的性格、平和的心态是健康长寿的根本所在,这与中医的“形神合一”观不谋而合。

阴平阳秘的健康观

阴阳是宇宙中相互关联的事物或现象对立双方属性的概括,阴阳分别代表一定属性的物质和功能,如人体内的气为阳,血为阴,兴奋为阳,抑郁为阴。“平”是正常的意思,“秘”是固守、固密的意思。“阴平阳秘”表示阴阳既各自处于正常状态,也具有相互协调、配合关系。“阴平阳秘”作为人的健康态,体现在生命活动的不同方面和不同层次上,如酸碱平衡、血糖平衡、代谢平衡等。此外,“阴平阳秘”还体现在人体活动的一种有序稳态上,这类似于现代科学所指的“内稳态”。“内稳态”是指人体在生理上保持平衡状态的倾向,如人体的体温、血压、血液内的酸碱度、血糖浓度等均为“内稳态”所调控,如果我们的身体达到这种稳态的话那就是健康的状态。

正气为本的健康观

中医学中的正气是相对邪气而言的,是指人体的机能活动和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及康复能力。中医认为疾病发生和早衰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机体正气虚衰。正气充足则人体阴阳协调、气血充盈、脏腑功能正常,能抵抗外邪,免于生病。正气不足则邪气容易损害人体,机体功能失调,产生疾病。当邪气侵袭时,若邪气弱不足以与人体正气相抗衡时,则邪气被正气驱逐、消灭或暂时潜伏在体内,均不会发病;只有当邪气较重而能同正气抗争以引起较强的反应时,人体才出现证候(症状、体征等),即为发病。

结语: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树立正确的健康观可以帮助预防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疾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