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憋屁憋出肠道炎 那些不得不说的“屁”事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憋屁当心憋出肠道炎

第二章:是憋还是放?那些不得不说的“屁”事儿

第三章:“排气”暴露人体健康

俗话说人有三急,有的时候这屁来了挡也挡不住,放吧怕影响不好,只好憋着吧。可你知道吗,就这点小“屁”可憋不得!经常放屁是什么回事?有些人为什么老放屁呢?下面我们就来说说这“屁”事~

憋屁当心憋出肠道炎

“人有三急”有时候是难以憋住的,但是生活中的很多场合都需要你“忍着”“憋着”,这可能让你一时保持良好的形象,但这样做并不利于健康,还有可能引发各种病症,当心啊!

一、憋尿:当心尿毒症!

当膀胱的存储空间达到一定极限时,便会被憋爆,造成严重后果;如果尿液潴留过多,超过膀胱的储量,便会向输尿管回流,时间长了可能会导致尿毒症,膀胱的括约肌也会因此变得松弛。所以,人们一旦有了尿意,一定要及时排出体外。

二、憋便:当心结肠癌!

憋便是不好的生活习惯,大便不及时排出,水分就会被肠道反复吸收,导致大便干结难排。大便中的毒素在体内积累时间过长,有害物质被肠道吸收,就会出现精神委靡不振、头晕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严重者甚至会引发肠道癌症。

三、憋屁:当心肠道炎!

如果憋屁,这些有害物质排不出,也会被肠道黏膜重复吸收,出现胸闷、腹胀等症状。经常憋屁,会使机体形成慢性中毒,产生精神不振、消化不良、头晕目眩和脸色蜡黄等症状。

四、憋气:长时间容易让人窒息!

如果憋气时间过长,会引起头昏、胸闷等症状,所以老年人最好少进行这种锻炼。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体质越来越弱,身体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也会变弱,而憋气会影响呼吸平衡,使吸入的氧气不能正常进入血液,引起体内供氧失衡,发生危险。

五、憋乳:当心乳腺癌!

宝宝的营养品,本身并没有什么毒性,但由于女性的乳头与外界空气相通,如果乳汁过多而不及时排出,外界的有害气体或细菌等不良物质便会侵入乳房,引发细菌感染,严重的甚至会导致急性乳腺炎。

六、憋精:当心丧失性功能!

如果因为工作忙等原因长期不过性生活,则会加重内分泌紊乱症状,导致性功能下降。精液如果长时间蓄积在精囊中不正常排出,睾丸便会长时间受到“高 压”,可能令生精能力丧失,并逐渐导致睾丸萎缩,丧失性功能,腰酸、腿软、乏力、失眠、情绪低落、记忆减退、皮肤衰老等一系列身体症状也会连锁产生。

是憋还是放?那些不得不说的“屁”事儿

“屁乃人身之气,岂有不放之理”,屁,人们每天都放。但就是这个每个人都免不了要放的屁,除了让闻者恶心、放者尴尬外,几乎没人把它当回事儿。人们常用“屁大的事”来比喻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放屁是一件令人尴尬的事,很多人为了文明总是憋着,但是憋屁真的好吗?现在就来为你解开谜团!

知识普及:屁是怎么来的?

屁的原材料是与我们的唾液或食物一起咽下去的空气,其中有一部分以打嗝的方式从胃排出,剩下的空气则进入肠部,成为屁的主要来源。空气的主要成分是氮和氧。胃部的空气进入肠道,里面的氧就会被吸收,剩下的氮,则原封不动地成为屁的主要成分之一。“我们平时所说的吃饭时少说话,这是有道理的,如果在吃饭的时候说话比较多,随食物进入的空气就更多,排放的屁可能就会更多。”

除了这些咽下去的空气,屁的产生,还和我们吃的食物有很大的关系,食物进入体内后,有些未被分解的食物,就成为大肠杆菌的“美餐”,大肠杆菌饱餐后就会排气,这些气体在体内累积,造成一股气压,当压力太大时,就会随同肠蠕动向下运行,由肛门排出。排出时,由于肛门括约肌的作用,有时还产生响声。屁就是这样诞生的。

调查一:放屁多少跟什么有关?

调查结果:

1、屁的多少与你的食物构成及烹饪习惯有关

有些人爱吃生葱、洋葱、生姜、生蒜、薯类、甜食、豆制品和面食,由于这些食物含有可产生大量氢和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气体的基质,所以食后往往会矢气大增,不断放屁。俗话说,“一个豆,一个屁,十个豆,一出戏”,这就是因为豆类食品中,含有小肠不能消化的特异碳水化合物,在大肠作用后产生氢、甲烷等气体,因此黄豆、红豆等也有“有声之果”之称。包心菜、豌豆、菜花、南瓜、萝卜都容易使大肠“生气”,气多放屁则不可避免了。

2、屁的多少还与你的消化机能强弱有关

患有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及肝、胆、胰疾病以及出现消化不良症状的人,未被消化的食物残渣能提供更多的基质,肠道细菌发酵快,更容易产生气体而使人放屁,从而也有屁多的现象。

“一个正常的人,每天放屁5-10次,总共会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专家介绍,屁多的人总是有原因的,有时一天要放二三十个屁,就明显偏多了,可能和她的饮食习惯有关,也可能跟她的消化功能出现了问题有关。

调查二:闻香识女人,闻屁能识什么?

调查结果:

1、闻屁能看出你今天吃了啥

除了放屁过多,屁过臭和不放屁也是异常现象。如果屁声连连,臭气熏人,可能与消化不良或贪食肉类有关;如果屁声如雷,却不太臭,则大多是因为贪食含淀粉过多的食物如薯类等,这些食物在肠道内发酵所致;如果人数日不放屁,腹痛阵阵,往往是肠道梗阻的先兆等。屁的变化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如果时刻留意自己的“屁事”,就能观察自身的健康状况变化。

2、屁味儿能透漏你是不是消化不良了

臭屁有两种情况,一是大便稀溏,放出来的屁屎臭味很浓,大便排出,屁便中止。二是屁的臭味特别浓,这是由于进食过多蛋白质类食物,在肠道内未被完全消化吸收,滞留的蛋白质类食物在消化道内被分解后,产生了胺类,胺就具有这种恶臭味。

调查三:“吃得越香,放屁越臭”,这说明什么?

调查结果:

1、你吃了太多的大鱼大肉了,歇歇吧!

如果一个人成天大鱼大肉地吃,体内经常摄入肉类、油炸食品等高蛋白类食物,放出来的屁里就有特别的臭味;如果整天粗茶淡饭,屁就不那么臭了。因此,当你闻到自己的屁经常有臭味时,就要当心别再整天大鱼大肉地吃了,说明你的肠胃负担太重了,应减少或立即改为素食,以防止发生肠胃疾病。

2、奇臭难闻的屁,可能是你肠道出毛病了

还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消化道出血、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造成的,比如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组织糜烂,蛋白质腐败,由于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会很臭。

3、无屁比多屁、臭屁更危险

新生儿不放屁,要检查是否为无肛症或肛门发育不全。大人没有屁放,腹部发胀如鼓,多因肠道某处“封锁”不通,多见于肠梗阻、肠扭转,或因肠麻痹而不能驱动气体“出境”,要考虑肛门直肠是否有毛病,如炎症、肿瘤、便秘、痔疮等,必要时需肛门插管排气。此外,胃穿孔、阑尾炎穿孔形成的腹膜炎,腹部发硬,也会导致无屁。

调查四:“响屁不臭、臭屁不响”是真的吗?

调查结果:

1、当然有道理,化学不是用来白吃饭的!

正常情况下,屁的成分主要是氮气,约占80%;其次为二氧化碳,占2%-19%;此外还有少量的氢、甲烷、氧等。这当中,99%的气体均是无臭的。屁的臭味来自只占1%的氨、硫化氢、巯基质、粪臭素(β-甲基吲哚)和挥发脂肪酸等。“响屁不臭、臭屁不响”的说法,听起来像是无稽之谈,其实有一定的道理。

2、没事儿听听屁声,你会有意外惊喜哦!

屁的音调高低及臭味的浓淡与进食的食物有关:若进食含淀粉类食物,经过分解,就产生大量的CO2,气量较多,这些气体积聚在肠子末端,由于前面有很大的食物压力和肠子的推动力,它们往往能够产生很大的压力,在肛门肌肉被松开时,强烈的气流冲动着肛门的肌肉薄皮就产生很响的声音,于是屁声隆隆,“不同凡响”,气味却不很臭。而进食肉蛋乳类等含蛋白质、脂肪丰富的食物,就易产生硫化氢、粪臭素、挥发脂肪酸等,气量较小,这些气体也积聚在肠子末端,由于前面的食物比较疏松,压力相对来说小一些,肠子的推动力基本不变,它们产生的压力往往不是太大,但是聚积量要大一些,在肛门肌肉被松开时,大量气流冲动着肛门的肌肉薄皮就比较软弱些,一般肛门开度大,不产生响声或者响声不大,于是音调不高,甚至是无声的“哑屁”,但奇臭难闻。

调查五:为什么外科医生总是关心那点“屁事”?

调查结果:

在医学上,“屁”常常是被作为衡量胃肠功能好坏的信号。“外科医生不出奇,查房先问屁。”于成功教授想起了在他上学时流传的这句顺口溜时,不禁笑了,外科医生特别关注腹部手术后病人的放屁信息,就是祈盼“一声响屁报平安”。腹部手术后的屁,对病人、对医生,是非常珍贵的,有时可谓“一屁值千金”。

这是因为腹部手术的病人经麻醉手术刺激,胃肠蠕动暂时停止,必须经过一定的时间才能恢复。那么,胃肠的蠕动功能究竟恢复了没有?医生除了听诊病人腹部肠鸣音之外,最直观的方法就是询问病人是否放屁:若已经能放屁,就表明病人的胃肠功能已经恢复,可以进食了;反之,若到了一定的时限还没有放屁,说明病人的肠蠕动功能尚未很好恢复。当得知病人已放屁,医生就会非常高兴,悬着的心就放下来了,因为这意味着手术时被翻弄的肠子已理顺了,或经过手术吻合的肠子已通畅了。如果术后24小时不放屁,就提示肠道不通,肠腔胀气,刀口疼痛难忍。

调查六:“有话快说,有屁快放”,这话有根据吗?

调查结果:

1、有屁就放,放的响亮!

有个笑话,可能不少人听过:老师上课,小明一会儿放个屁,一会儿又放个屁,老师实在受不了就说:“别出声!”又过了一会儿,小明在凳子上扭来扭去,老师问他干什么,小明回答说:“调成振动的了。”这个笑话听起来确实很调侃,但却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无法回避的问题。小明是有屁就放,放得响亮,而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没有小明那么厚脸皮,在有些场合“屁意”来得实在不合时宜,就只能憋得面红耳赤。阿玲就是这样,有时还会刻意地忍着憋着。对于憋屁的做法,专家认为这对人的身体是非常有害的。

2、别憋屁,憋坏了我不负责!

屁为“五谷杂粮之气”,是人体通过消化道排出的臭气,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中医认为,屁为废气,属于排泄物,长期淤积会使有害物质被肠道黏膜重复吸收,出现胸闷、腹胀等症状,甚至会使机体形成慢性中毒,产生精神不振、消化不良、头晕目眩和脸色蜡黄等症状;长期憋屁的话还可能诱发肛瘘等肛门系统的疾病,所以屁是憋不得的。

3、可短忍,不可久憋

如果当时的场合实在不能放屁,那也是短忍而不可久憋。所谓短忍,即肛肠有预感时,就要看当时所在的场合是否可以“鸣放”,若此时正在进行会友、谈判、会议等活动,或在电梯里,可以暂忍,暂时离开现场,择地而放。如果久憋而不放,被憋回大肠中的屁就会慢慢地被肠壁所吸收而进入到血液里,这对人体有害。

看来,放屁固然令人生厌,但是憋一肚子气却也不好受,人们常说的“有话快说,有屁快放”,其实不是无稽之谈。因此,有了屁千万不要憋着,还是痛痛快快把它放出去为好。

“排气”暴露人体健康

人们常用“屁大的事”来比喻鸡毛蒜皮之类的小事。放屁是件令人尴尬的事,却是人身体健康状况的一面镜子,平时应多加留意。

三种“放屁”情形暴露健康状况

无屁

没有屁放的人往往会有一些症状,如腹痛、腹胀、便秘、肠鸣音亢进或消失、气过水声等,还有可能会出现肠梗阻。此外,腹部手术者,其肠蠕动会出现反射性抑制,胃肠内气体和液体积滞,也会出现无屁的情况。

屁多

正常人每天要放5-10次屁,约排出500毫升左右的气体。当屁量大大多于平时时,则可能会有消化不良、胃炎、消化性溃疡等胃部疾病及肝、胆、胰疾病等。此外,也有可能是进食方面的原因,如进食过多的豆类、薯类与蛋白质类食物,或习惯性吞咽动作过多而吸入较多的空气,此类情况均不属病症,没有必要治疗。

臭屁

若屁奇臭难闻,有可能是消化不良,或摄入过多的肉类酸性食物,或由于消化道出血,血液积滞在肠腔内所致,也有可能是肠道内发生菌痢、阿米巴痢疾、溃疡性结肠炎、出血性小肠炎等炎症。此外,恶性肿瘤晚期,因癌肿组织糜烂,蛋白质腐败,由于细菌的作用,放出的屁也会很臭。有时,进食过多大蒜、洋葱和韭菜等有刺激性气味的食物也会使屁变臭,这不必担心。

可见,屁臭的程度不仅与所食进的食物相关,也与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故应时刻留意自己的“屁事”,以之为镜,观察自身的健康状况。

结语:你是不是常放屁,你是不是一年也没几个屁,赶紧好好学习一下这和屁有关的知识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