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安贫乐道古人素食养生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吃素

第二章:点菜的门道 开水白菜

第三章:《随园食单》 独用须制知

现在很对人都奉行吃素养生。殊不知我们古人在就开始吃素养生了。所以就有了斋戒这一说法。为什么古人如此注重素食养生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吃素

“天生万物以养民”,照理说,草木鸟兽只要对人体健康有益,都可以借由烹调的手段,使之成为可口美味的食物。可是,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因宗教信仰的原因,把食物分成“荤”与“素”两大类;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只吃素、不吃荤,称为“斋戒”。

一般人总以为,鸡鸭鱼肉等动物所制造成的食物才叫“荤食”,用植物烹调出来的食物就叫“素食”;这种论调并不全对,因为在上古时,修道持斋者所戒的“五荤”,是指五种具有刺激性味道的蔬菜。

明人李时珍说得好:“五荤即五辛,链形家以小蒜、大蒜、韭、芸苔、胡荽(俗称香菜)为五荤;道家以韭、蒜、芸苔、胡荽、薤为五荤;佛家以大蒜、小蒜、兴渠、慈葱、茖葱为五荤。”可见“荤”在上古时不指“肉食”。

古人在祭祀之前,必先“斋戒沐浴”,斋戒也并非指不准吃肉,而是要借由不吃日常嗜食的五荤、把身体洗干净的手段,达到精神集中、身心皆洁净无秽的境地,以免在祀神时亵渎了神明。这与后世之人以为“神明不喜欢人类杀生,所以斋戒时不吃肉食”的观念,是有些距离的;进一步想,如果神祗真厌恶杀生,那古人在祀神时,就不该用牛、羊、豕等三牲(称“太牢”)或羊、豕等‘二牲(称“少牢”)作为礼神的祀品。可见“上天有好生之德”云云,原是后世反对杀生着(不限于教徒)所编造出来的口号,与秦朝以前的道士的观念做法并不相同。

佛家所谓的“斋食”,原本也不是说“不准吃肉”,而是“不准在中午以后吃东西”。小乘戒律只禁过午食,不禁食净肉,可见只要在中午和中午以前吃东西,哪怕是吃满汉全席外加烤乳猪,也称为“斋食”。

大概到了南北朝以后,“斋”才有了“断鱼肉”的含义;而第一个提倡“不吃肉为斋”的人,是笃信佛教、三次脱却龙袍、舍身入寺为僧,又屡为臣下以高价向寺僧“赎回”的梁武帝萧衍。

虔信佛教的梁武帝心地慈悲、生活俭朴,他平常只穿粗布衣服,每餐只吃些青菜和糙米饭,从来不吃鱼肉,连国家的祭祀也不许臣属杀猪宰牛,只用面粉做的假猪、假牛、假羊来代替,以免伤害生命。

萧衍因为天天吃“健康食品”,所以身体强健,活到八十六岁;可是他的下场很悲惨,竟是在一场政变(“侯景之乱”)中成为阶下囚。在台城中被活活饿死。一生奉佛茹素、不杀生灵的萧衍,竞落得如此下场,难道吃素也错了?

但昌以下吃肉为斋的观念却因萧衍之提倡而大为流行,成为一种可以邀福的善行。佛道二家也都开始极力鼓吹教徒不吃鱼肉,只吃素菜。

在一片“吃素风潮”的影响下,北魏人贾思勰在其《齐民要术》一书中,特别专列了一章来谈“素食”。这是中国所有古籍中关于素食的最早记载。

《齐民要术》第八十七章“素食”里,列举了葱韭羹、瓠羹、油豉、膏煎紫菜、薤白蒸、服托人、蜜姜、点瓜瓠、缹汉瓜、缹菌、缹茄子等十一道素菜。

从书上记载这十一道素菜的做法,可知它们原料包括冬瓜、葫芦、韭菜、胡芹、菌子、茄子、白菜、紫菜、薤等等,作料有葱、姜、桂皮、花椒粉、豆豉、盐、香酱、麻油、蜜等等,烹调法则包括了煮、蒸、煎、缹(即炰,燥煮称“缹”)等等。

但这十一道素食中,有几样用了佛门斋食禁用的葱、韭和薤。而缹瓜、瓠和缹菌等菜的制法中,还列举了用猪肉或羊肉的荤煮法;可见南北朝时,一方面中国的素菜还未受到禁用葱、蒜等五辛戒律之束缚;加一方面,素菜和荤菜彼此的界线还未划分得太清楚,未到泾渭分明、势不两立的地步。

除了南北朝时的佛教徙、道教徒鼓吹吃素,传统的儒家思想也提倡“吃素主义”,但是儒生的吃素理由,只是崇尚素朴清淡的生活,而非为了不杀生,所以他们不是不吃肉,只是多吃菜。

儒家的吃素主义当以孔子为倡始人,孔子说:“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但孔子只说吃素也有乐趣,并未说不可吃肉,他自己就爱吃肉,吃时还讲究得很,他在《论语·乡党》中就说:“食不厌精(美食主义),脍不厌细(讲究刀工)。食饐而餲(饭过湿烂)、鱼馁(腐烂)而肉败(腐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烹调不好),不食(三句分别讲究食物的色、香、味)。割不正不食(讲究刀工),不得其酱不食(讲究调味)……”可见孔子要吃肉,还要吃材料新鲜、切得方正、烧得味美的肉。

但孔子毕竟再三称赞过“一箪食一瓢饮”的颜回,吃素也因而成了崇尚清心寡欲的儒者所奉行的戒律。南北朝时,南齐的周颐便“清贫寡欲,终日长蔬食。”南齐武帝的文惠太子萧长懋曾经问周颥:“菜食何味最胜?”周颥回答说:“春初早韭,秋末晚菘,”菘就是黄芽白菜。

直到后世,士大夫还一直标榜吃素,以为能吃素才能安贫乐道,品德才高人一等。宋儒黄山谷题画菜云:“不可使士大夫不知此味,不可使天下民有此色。”宋儒罗大经在《鹤林玉露》一书中也说:“士大夫不可一日离菜根味。”宋儒汪信民也曾说:“得常咬菜根即做百事成。”都大力提倡读书人要有咬菜根的吃苦精神。

连擅煮“东坡肉”(红烧猪肉)的苏东坡,也有鼓吹吃素的诗句:

秋来霜露满东园,芦菔生儿芥有孙;

我与何曾同一饱,不知何苦食鸡豚?

说吃萝卜、芥菜也可以跟晋朝时的大富翁何曾(这位老兄一天的菜钱要花万钱,对着满桌的山珍海味,还说没法下筷子)一样吃个饱,何苦一定要吃鸡肉、猪肉;可见宋儒对吃素之鼓吹,已到了“不遗余力”的地步。

戒杀也好、吃苦也好,吃素主义在唐宋以后,已成为提升灵肉境界的主要手段;出家人固然长年吃斋念佛,一般在红尘中打滚的人,多半也在某些特定的日子里茹素,以邀福祉、以祈神佑。

南宋高宗赵构就定期吃素以祈国祉;南宋爱国诗人陆放翁《老学庵笔记》卷二说:“今上初即位,诏每月三日、七日、十七日、二十七日,皆进素膳:”至今民问仍以每月的初三、十七禁屠,其历史竞可上溯至千年以前之南宋初。

民间持斋吃素的名堂很多,有的人每天晚上十点钟到次晨十点钟之间吃素,称作“早斋”;有的人每月初一、十五吃素;还有所谓的“准提斋”、“十斋”、“花斋”、“三官素”、“观音斋”、“辛斋”。名堂之多令人目不暇给,最偷巧的是只在每年正月初一这天吃素,因为据说这天诸神下界,吃素的话会被过往神灵看见,交由值日功曹登录在积善之家的名册内,而降临福祉,所以正月初一吃素的人最多。

点菜的门道 开水白菜

千万别以为“开水”就是“白开水”,这里的“开水”是最高档的上汤,用母鸡、母鸭、火腿、干贝、肘子等上料吊制,鲜美无比,只是因为吊得好,汤清亮如水,才叫这么个不起眼的名字。不叫“上汤白菜”也是反其意用之,人不可貌相,菜也不能望文生义。过去在川菜里,这是与山珍海味在价格和口味都有一拼的头等好汤菜。据说当年周总理请某日本客人,席问有此菜。日本客人见清水中泡着棵白菜心,不以为意,就没动。最后因周总理几次示意,出于礼貌尝了一口,结果——后面的话就不用说了,您全猜着了。

【精选原料】这个菜选料的特点是除了黄秧白菜心之外,其他符种高档原料最后在汤里都看不见。这些原料有:母鸡、母鸭、猪肘子、火腿、鲍鱼、千贝等,有的厨师还加入“鲜味之王”的鸡纵菌。

【妙手成菜】这道菜重点是“制汤”。把鸡、鸭、肘子剁开反复漂洗直至不见血水,然后入锅,稍后加入其他原料调料。开锅后改文火慢炖约5小时,其间不断清理浮沫,直到熬成带一些悬浊物的清汤。要领一是火要小,火大则变成白汤,就只能吃奶汤白菜了;二是水要一次加足,中途不能加水,否则肉类遇冷收缩,里面的氨基酸溶不出来,汤味不鲜,这锅汤就废了.这是第一步,“熬汤”。

浦理锅底之后开始“扫汤”。把猪瘦肉洗净切细,剁成泥,加调料水,揉成若干小丸子放入汤锅。肉丸会不断吸附汤里的悬浊物,几遍之后汤逐渐变清,再改用鸡瘦肉,照原样再来儿遍。直至汤清油净、状如开水、清澈透明略带黄色。过程要一两个小时,中间要用细网漏勺J配合清理浮沫。

后是“稳汤”,川厨称为“吊汤”或“堕汤”。是把小丸子用白纱布包起来再放入汤锅中细吊,使肉里的鲜味释放出来以增鲜,约l小时。本文章不是菜谱,篇幅所限,其间程序未能详述,仅十之二三而已。即便如此也足见汤的来历不凡了。这样的一碗汤,您说得要多少钱?

下面轮到白菜心了。把白口白菜剥开取出最嫩的黄色菜心,洗净放入漏勺,用吊好的热“开水”从顶部浇淋,白菜受热逐渐散开成花瓣状,继续浇,直到白菜完全熟软。浇过白菜的汤虽仍属上好鲜汤,但也不能再用于做开水白菜了。

现在做法简化不少,一股是把菜心平放在碗里加汤加料上屉蒸。蒸好之后滗出水,另放入汤碗内,加汤出菜。这样虽然省事,但形状和味道都差了不少。这些厨师可能根本就不知道用汤浇的方法。

最后把白菜放入汤碗,缓缓加汤,万事大吉。

【品尝要点】这么难得的汤,喝汤也得讲究点。先得气定神闲,然后一观二品。

观:汤液清澈透亮微黄,无悬浊,无油花。否则难称“开水”(又叫“玻璃”)。白菜摊在汤内如一朵开放的花(仅见于浇淋法)。

品:鲜味入口沉稳,不飘不窜,充满整个口腔.绝无味精只鲜在舌尖的感觉。各种原料和调料的味道集于一汤,既和谐又各具特色,使人的味蕾应接不暇。

喝:喝汤的方式不妨借鉴福建安溪人喝“铁观音”的“啜饮法”,小口喝,伴随间断吸气式,即北京人所谓“吸溜儿”,约不露怯。

【行家提示】有所谓的开水白菜,汤是鸡汤车架号鸡精,纯属假冒伪劣的“李鬼”,价钱于便宜也不值得点,以免坏了开水白菜在您好心目中的形象。

【消费支招】正品开水白菜价格不菲,如果是请客或是懂行识货的可以点,否则误以为是熬白菜,浪费可惜!

【健康叮咛】大白菜含多种维生素和钙、磷、铁等矿物质,极富营养,兼有养胃益气、清热利水的食疗作用。“开水”内有多种氨基酸,易于消化吸收,很适合中老年人食用。

《随园食单》——独用须制知

味太浓重者,只宜独用,不可配搭。如李赞皇、张江陵一流①,须专用之,方尽其才。食物中,鳗也,鳖也,蟹也,鲥鱼也,牛羊也,皆宜独食,不可加搭配。何也?此数物者味甚厚,力量甚大,而流弊亦甚多,用五味调和,全力治之,方能取其长而去其弊。何暇舍其本题,别生枝节哉?金陵人好以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见辄攒眉。觉甲鱼、蟹粉之味,海参、鱼翅分之而不足;海参、鱼翅之弊,甲鱼、蟹粉染之而有余。

【注释】

①李赞皇、张江陵:李赞皇,即唐宪宗时宰相李绛,字深之,河北赞皇人。直言敢谏,无所迁就,新、旧《唐书》有传。张江陵,即张居正,明万历时期首辅,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任内锐意改革,勇于任事,《明史》有传。

【译文】

味道过于浓烈的食物,只能单独使用,不可与他物搭配。正如李绛、张居正一类性格刚烈的人物,单独使用,才能充分发挥他们的才干。食物中如鳗鱼、鳖、蟹、鲥鱼、牛羊等,都应单独为肴,不可另加搭配。为什么呢?因为这些食物味重浓厚,足可独成一肴。其缺点也不少,需要以五味调和,精心制作,方能得其美味,去其不正之味。哪里还顾得上舍弃其本味特点而节外牛枝、南京人喜欢以海参配甲鱼,鱼翅配蟹粉,我见了不禁憎头紧皱。甲鱼、蟹粉之味,不足以分给海参、鱼翅,而海参、鱼翅之不正之味,却足以污染甲鱼与蟹粉。

【点评】

袁氏认为,对于一些本味浓烈的食物原料,适宜单独为肴,不可多加配搭成菜。而且应利用五味调和的方法,处理类似的食物原料,以尽其正味所长,避其味重所短,制作出美食佳肴。不可舍本杂配,影响食肴本味正味的发挥。

结语:吃素食虽然养生,但是如果不合理的搭配荤食的话,就会造成严重的营养不良。小编提醒荤素搭配做和健康的素食主义者吧!(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2,作者:,赵一山,罗莉,袁枚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