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聊一聊如何应对结肠息肉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聊一聊结肠息肉

第二章:远离甲胎蛋白的恐慌

第三章:注意:家族性结肠息肉癌变率高

结肠息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疾病,但是很多人明明已经的了结肠息肉但是却没有表现出任何的症状,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小编就给大家一起来看看什么是结肠息肉吧!

聊一聊结肠息肉

病例1: 老俞这两天觉得大便有点问题,黄褐色条状的软便里面总混着一些暗红色的血块。不过他肚子没有什么不舒服的,既不腹痛,也没有腹泻。

病例2:小罗近半年来腹泻、便秘反复交替出观,偶尔伴有腹痛,严重影响了生活质量,吃止泻药或者乳果糖通便也只能暂时缓解症状。

病例3:何老的祖父、父亲都有结肠息肉病史,但何老自己没有一点症状,大便形状、颜色都正常,没有腹痛,腹泻或者便秘等任何消化道症状。不过,何老总是特别担心,生怕结肠息肉也不肯放过自己。

他们来到医院就诊做肠镜检查,虽然各自症状不同,但肠镜检查都发现了同样的结果:结肠息肉。

大家或许有点奇怪,结肠息肉是什么?有结肠息肉怎么办?且听专家说一说。

结肠息肉是什么

结肠息肉并没有特异的症状,有的人或许只是大便性状改变,有的人或许是腹泻、腹痛或者便秘,有的人或许毫无症状,但他们都有可能是结肠息肉的患者。从临床表现上根本无法判断是否患有结肠息肉,只有通过肠镜检查后才能明确。结肠息肉究竟是什么呢?其实,结肠息肉就是位于肠腔黏膜上的指状突起,大多是由于长期炎症引起的黏膜细胞增生积聚而成,久而久之也可以发展成为腺瘤。倘若附加一些危险因素,例如吸烟、喝酒、膳食纤维摄入过少、饮食不洁或者有家族史等,则可能会进一步发展为癌症。

患有结肠息肉问题严重吗

结肠息肉是否严重取决于息肉的大小、数量、引起的症状以及患者是否有相关的危险因素。

结肠息肉过大,可能会影响肠内容物的通过,造成大便不成形或者便秘,严重者可能造成肠梗阻。结肠息肉过多,可能会影响结肠黏膜吸收水分的功能而导致腹泻,而长期腹泻,又会造成患者脱水以及水电解质平衡失调。

如存在上述各种危险因素,肠镜检查病理提示存在中度非典型增生,则很有可能会发生癌变,导致结肠癌。

当然,有一些小息肉,患者平时没有任何消化系统的不适,在行肠镜检查的时候就可以顺便摘除,以后定期观察就可以了。

总的来说,结肠息肉的问题可大可小,关键在于及时发现、及时就诊,听从医生的专业评估和建议。

治疗方法

最常用的治疗方法就是在门诊肠镜下将息肉直接摘除,不过这种方法只适用于较小的息肉。如果结肠息肉较大,无法在门诊进行肠镜手术者,则需要住院治疗。当明确癌变或者病变范围较大、症状较重的时候,肠镜手术就无能为力了,需要住院进行外科手术治疗。

怎么预防结肠息肉

预防原则:尽量避免结肠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

预防措施:

★多吃水果、蔬菜以及谷类食物,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

★向吸烟、喝酒说“不”。★坚持体育锻炼。

★适当地调节压力,保持心情愉快。

★减少不洁饮食以及加工食品。

远离甲胎蛋白的恐慌

最近,我收到某基层单位医务室刘医生的一封咨询信,信中说:“这次我们单位健康体检,个别受检者的化验单上显示甲种胎儿蛋白数值升高,但进一步检查,并未发现患肝癌,对此现象该作何解释?

甲胎蛋白是目前体检的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很受人们关注,望您能谈谈对此问题的看法。”

甲胎蛋白在原发性肝细胞癌(此型占原发性肝癌的90%)的患者中明显升高;而原发性肝胆管细胞癌(此型占原发性肝癌的10%)的患者则无明显变化;除原发性肝细胞癌以外,其他疾病(或因素)亦可出现甲胎蛋白升高的现象。也就是说,甲胎蛋白不是一个完全绝对的诊断指标,甲胎蛋白不高的患者不一定不是肝癌,反过来甲胎蛋白升高者也不一定都是肝癌。以下是非肝癌所致的甲胎蛋白升高者(﹥25纳克/毫升)的病因分布。

1、妊娠

甲胎蛋白是人胚胎血清中含有的一种特殊蛋白,有维护正常妊娠和保护胚胎不受母体排斥的作用,最早出现在6周以上胎儿血清中。文献报告,随着胎龄增长,血清中甲胎蛋白含量不断上升,12~16周时达到高峰。因胎儿血可以通过胎盘与母体血相通,胎儿血清中的甲胎蛋白随之进入母体血液中,孕妇血液中甲胎蛋白自然也会升高,属于正常生理现象。

2、肝硬化

大量临床数据显示,肝硬化活动期可检测~lj-定数量的甲胎蛋白,但一般不超过400纳克/毫升,持续时间亦较短暂。对于甲胎蛋白超过400纳克/毫升以上,且长时间持续不降者,特别是同时伴有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阳性者,应警惕其发生肝癌的可能性,对其要间断检测,动态观察,以免延误诊断。

3、慢性活动性肝炎

研究表明,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正常时,甲胎蛋白会有显着上升,提示肝细胞的修复相新生。但通常持续时间不长,达高峰后随即逐渐下降,如长时间持续不降,应警惕肝脏有癌变的可能。

4、胎儿畸形孕妇

胎儿畸形时,胎儿血清中的甲胎蛋白可漏入羊水、血液和母血中,母体中甲胎蛋白可明显升高,此时检测羊水或母血,对上述疾病有产前诊断价值,并可作为终止妊娠的指征。

5、畸胎瘤

甲胎蛋白主要由胚胎期肝细胞和卵黄囊产生,凡含卵黄囊成分的胚原性肿瘤,如畸胎瘤、精原细胞瘤和混合性绒癌等,均可有甲胎蛋白升高。对甲胎蛋白的动态观察,不仅可对疾病进行及时确诊,还可用于随访这些疾病的治疗效果。

6、卵巢胚胎癌

甲胎蛋白对本病有特异性,诊断价值较高,定期检测有助干早期发现,早期确诊,并可作为是否复发或疗效评价的依据。

7、胃癌和胰腺癌

甲胎蛋白除主要由胚胎肝细胞和卵黄囊产生外,胃肠道黏膜也可以少量产生。故当患者患有消化道肿瘤(包括消化道肿瘤肝转移)时,甲胎蛋白亦可升高。

8、其他疾病

糖尿病、浅表性胃炎、增生性骨关节病和多发性肌炎均有可能引起甲胎蛋白数值升高,且多具有以下特点:①数值升高呈低水平;②呈一过性,短时间复查恢复正常。

因此,甲胎蛋白升高并不可怕,除了肝癌外,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会导致这一现象。动态观察,定期检测,放松心态,远离恐慌才是面对疾病的正确态度。

注意:家族性结肠息肉癌变率高

广州东大肛肠医生提醒:一旦发现息肉异常,一定要坚决切除,以免错失最佳时机。

不起眼的结肠息肉,恶变速度之快、恶变几率之高让人惊讶。昨日,医生忧心忡忡地表示,家族性息肉病癌变几率高达100%。

医生介绍,目前很多患者存在两个误区。一是对于家族病史没有认识,二是不知息肉恶变的可怕。医学研究已经表明,结肠癌有非常明显的家族遗传性。通俗地说,一个人有病,全家人都要及时筛查。此外,对待息肉,绝不能姑息迁就,只要患者体力等情况允许,彻底切除手术十分必要。

医生遗憾地说,在临床中,曾经遇到这样一个病人,父亲与弟弟都是死于息肉恶变导致的结肠癌。而他个人不仅对家族遗传性的危害一无所知,还断然否定医生结肠全切除的建议,认为小小的息肉兴不起多大的风浪,采取观察保守治疗。在5年时间内,接连做了4次手术,最后的结果是将结肠全部切掉,还丧失了最佳治疗时机。

医生提醒,当发现息肉有扩散蔓延趋势时,患者及家属最好配合医生采取彻底切除治疗。“这个患者的案例表明,姑息治疗只能起限制作用,达不到根治的目的,一年一次手术,一次切掉一段结肠,就是典型的头疼医头、脚疼医脚。几次手术下来,病人的体力透支了,内环境平衡打破了,免疫力降低了。只能是治标而未治本。

医生强调,对待息肉应该咬牙下决心,争取一次性根治,术后完全可以达到生存预期。有家族性遗传病史的患者,一要定期检查,随时观察息肉的发展情况;二要及早手术,一旦发现息肉异常,毅然决然切除病灶,争取生存空间。

HCpT微创治疗结肠息肉:

广州东大肛肠医院专门引进的HCpT微创术,治疗直肠息肉,与传统的激光、注射等疗法相比,HCpT微创术有自己强大的优势。

广州东大肛肠长期致力于无痛治疗专业技术,特别从美国引进 HCpT 微创术治疗直肠息肉。 HCpT 微创术是利用高频电容场产热原理,通过 HCpT 钳钳夹病变部位,使治疗部位组织干结、病变部位毛细血管坏死,尔后自然脱落。经临床验证该技术对治疗直肠息肉有较好疗效。且 HCpT 微创术治疗过程无疼痛、不出血、快速、彻底,无需住院,不影响工作。治疗后复发率极低。

综上可见, HCpT 微创术治疗直肠息肉相较于传统治疗方法具有无疼痛、不出血、快速、彻底,无需住院的显着特点。

结语:有的时候我们不要自己吓自己,本来就没有病,长期的自己吓唬自己说不定就给吓出病了。所以说人一定要放宽心。(文章原载于《健康世界》,刊号:2012.02,作者:王玲玲,张禹,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