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淡泊宁静品人生 科学保健益康寿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淡泊宁静品人生 科学保健益康寿

第二章:欢乐微笑益康寿

第三章:老年独身者的益寿之道

谁都想活的长寿健康,那么怎么样才能实现这样的愿望呢?人的长寿秘诀是什么?怎么做益康寿?接下来小编给大家推荐了一些益康寿秘诀,赶快到下文看看学学吧。

淡泊宁静品人生 科学保健益康寿

三国时的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有句一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明志,可使人品味人生,领略人生,顿悟人生:宁静致远,可让人心静如水,胸襟开阔,潜心修炼,达到物我两忘的“空灵”境界。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何为“情”?由阴阳二气相互感应而生,不通过人为加工而自然生成,从本性产生出来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便是“情”的流露,即中医所说的“七情”。

在正常情况下,七情调摄得当,可使人身心康泰;若七情太过,则会成为致病之源。所以,老子的“致虚极,守静笃”的养生思想,备受历代养生学家的推崇。古代哲人庄子说:”缘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夫大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志,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认为,人本来是“无”,到老还要归于“无”。

大地生我,最终是要归纳我。生,就要活得自由潇洒,逍遥自在,不追逐名利,不为物欲所累;死,应坦坦荡荡地回归自然。有了这样的人生观,人就会处于一种淡泊宁静的境界中,凡事看得开,无忧生忧死之虑。晋代医家葛洪说得好:“心内澄则真神守其位。”“常其宽泰自居,恬淡自守,则身安静,灾害不干,”“仙法欲静寂无为,忘其形骸,天下悠悠,可以长生。”

南北朝医家陶弘景在《养性延命录》中得出两条养性准则:一是“养寿之法,但莫伤之”,即养宜适度,不可太忧愁太悲伤;二是”恬溃无为”,即遥事顺其自然,不为物欲所累,则可神气自满,尽其天年。他的“教人修道,即修心也”可谓养性箴言。唐代名医孙思邈是养生大家,他极注重修心养性,曾在《干金要方》中谆谆告诫人们:“夫养性者,欲所习以成性,性自为善,不习无不利也。

性既自善,内外百病皆悉不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大经也。”他将人的精、气、神喻为灯中之油,人的生命活动犹如灯光,若灯芯用大炷,则油易尽而灯易灭:若灯芯用小炷,则油有余而灯难熄。生命就像一盏灯,精、气、神是“生命之油”,平时注重修心养性,淡泊处世,顺其自然,“生命之油”便消耗得慢,寿命便可延长。

然而,在人生旅途中,人个可能百事顺心,样样如意,既有花好月圆,金光大道,也会遇到风雨阴霾,急流险滩。人处在顺境中时容易保持住一颗平静的心,但一旦被贪、嗔、痴所迷或遭到打击处于逆境中时,往往会产生过度紧张、焦虑、忧愁、抑郁、烦恼等不良情绪,心理失衡,引发多种身心疾病而影响健康。所以,要想活得健康、过得潇洒,需有淡泊宁静的心态。

说淡泊宁静,不是要你远离社会,远离生活,一天到晚啥也不干,只是坐在屋子里修行,也不是叫你到深山老林里做隐士,而是要你在红尘扰攘的大千世界的日常生活中保持一颗平常心,工作时以入世的心态积极认真地拼搏、奋斗,敢于在竞争中取胜,休息时则以出世的心态把一切都放下,让心境处于一种淡泊自然的状态之中。有人调查,诺尔奖获得者的寿命都较长,虽然他们的工作相当艰苦,尤其是众多的科学家们,但他们的情绪都是愉快的、静谧的、恬淡虚无的。

因此,笔者想起近代几位名人和高僧的感人事迹。一位是在哲学等各个领域研究中享有盛名的任继愈,他从不服用任何补品,而是从中医学的“血由气生,气由神全”中得出“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的养生道理。他认为,养生,顺其自然最好。

另一位是大学者梁漱溟,他一生经历过大起大落的磨难,饱受心灵创伤之苦,但他以平常心对待名利荣辱。梁老说得好:“情贵淡,气贵和。唯淡唯和,乃得其养。苟得其养,无物不长。”

他正因为有恬淡无我的心境,才亨有95岁高龄。

还有一位是弘一大师,他堪称我们学习的楷模。他出家之前风流倜傥,以出类拔萃的书法、绘画、篆刻、音乐、戏剧、诗文而名扬四海,声望之高,旁人不可企及,世俗快乐,自然享受下尽。但他不满足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追求的是灵魂生活,探索人生的真谛,揭开生命的本源,于是他毅然遁入空门。为了让生命之光得到进一步升华,弘一大师在出家的24年中,持斋甚严,生活极简,潜心于修炼,把全部精力奉献给佛学事业,精心于对佛学经典的整理和研究,写出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南山律在家备览略篇》等大量重要着作,为弘扬佛家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他在探索人生真谛的道路上不断攀登,在灵魂生活中不断修炼,终于成为一代佛学大师。

淡泊是一种修养,一种气质,一种智慧,一种境界。“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则是禅宗六祖慧能对淡泊的最高境界——“空”的深刻体验,对佛性的彻悟。作为一个凡夫俗子,要达到认识自心、自性这一禅者的最高境界,则需身处于红尘扰攘的大千世界方中进行自我修炼,去除一切私心杂态,从行为上尽量做到返璞归真,刨归科学、自然、简朴、淡泊宁静的生活,为社会、为人类作出积极、无私的奉献,而不是被物欲所累,这样方可体现出自我人生价值,使生命之光得到进一步升华。

欢乐微笑益康寿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健康和长寿60%取决于自己,15%取决于遗传因素,10%取决于社会因素,8%取决于气候因素,7%取决于医疗条件。从上述的百分比中不难看出,康寿的钥匙基本掌握在自己手里。这方面人们经过实践早已积累了丰富的养生经验,总结出了许许多多的养生格言,现在仅将其中有关欢乐、微笑益康寿的部分格言抄录如下,供大家参考。

运动是生命的发条,欢乐是长寿的妙药;笑一笑,少一少,愁一愁,白了头;养生之道,颜开喜笑,平时多欢笑,胜过吃补药;寿而康,健康才能长寿,康而乐,健康才能快乐,乐观才益健康;真正幸福的人,是快快乐乐过好每一天。

为什么欢乐和微笑能使人健康和长寿呢?只要了解了欢乐和微笑对人体所起的作用就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当一个人经常处于欢乐和微笑的状态之中时,就会激发体内的免疫球蛋白升高,使机体的免疫力增强,减少疾病的发生;欢乐和微笑能促进对人体有益的内啡肽和生长因子的分泌,这样就不仅能缓解人体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疼痛,还能使人充满活力,精神焕发;另外,欢乐和微笑能使人保持神智清醒,有利于工作、学习和生活,能起到美容作用。“笑一笑,少一少”就是这个道理。

人生最宝贵的财富是健康,永葆健康的秘诀是欢乐和微笑,因此我们要千方百计地寻求欢乐、留住微笑。人的一生没有一帆风顺,总会遇到沟沟坎坎、磕磕绊绊,过去的事儿就过去了,不要再去纠缠和追忆,过好今天,向往明天,多想高兴事儿,多说开心话儿,想得开、看得惯,拿得起、放得下,心胸豁达,随遇而安,顺其自然。要学古人那种“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任天上云卷云舒”的精神。人生在世皆求乐,千金易寻乐难得。心里坦然心自乐,宽容之心自生乐,心里无私永远乐。为了我们的健康和长寿,让我们都来喜笑颜开尽情欢乐吧。

老年独身者的益寿之道

1、适当参加体育运动。

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既可活动筋骨,又可改善孤寂的不良环境,优美和广阔的园林、场地,使人心旷神怡,逍遥自在。

2、音乐为伴。

典雅、优美、悦耳的乐曲,是一种天然镇痛和镇静剂,有助于消除闷闷不乐的情绪和肌体疲惫。聆听音乐,会感到生活丰富而多彩。

3、豁达大度。

人在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不顺心的事,就看你怎样对待?有些事只要想得开,就能放得下,不要钻牛角尖,应该是“得之不喜,失之不忧”。豁达大度对身体健康十分有益。

4、养宠物。

可爱的小花猫、通人性的小狗,一举一动,使人唤起生机,宠物的陪伴让人不感寂寞。但应注意宠物的卫生,要防“猫抓热”、“狂犬病”等传染病。

5、善交友。

广交知心朋友,与知己者经常倾诉衷肠,赢得友人的理解和同情。有真挚的朋友,乃人生之大幸,健康之良策。

6、健康的生活方式。

衣食住行,爱好习惯,人们虽各有不同,但过健康、文明的生活则是一致的。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多地嗜好烟酒,鏖战玩牌,不讲究卫生,生活无序等等必须克服。健康长寿是靠自己争取的。

总结:综上所述,我们了解了,要想长寿,健康的生活方法很重要,要时常欢乐微笑、有个淡泊宁静心境等,那么你的健康将会常在,生活也会长久哦!(文章原载于《养生阅刊》,刊号:2012/03,作者:杨峰;《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3,作者:由能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