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第二章:春季4月 看清体质健康养生

第三章:春季养生吃水果 水果也要防“毒”

春天到了,天气开始回温,很多人都脱去了厚重的冬衣,既清爽又漂亮,但是你知道其实春天应该适当的穿多一些,这样才有利于春天养生吗?小编为你盘点春捂的一些知识吧!

“春捂”必须知道的几个数字

“春捂秋冻”是民间的一条保健谚语,从气候学的观点来分析有一定科学道理。春季虽然趋向回暖,但寒潮会时不时造访,气温变化快。这样的天气凸显了“春捂”的重要,特别对老少族群,“捂”更是有力武器。可究竟如何掌握“春捂”的要领?以下一组数字能帮助我们了解“春捂”的要领。

“8”是信号:昼夜温差超过8℃是捂的信号,因为日夜温差大是冷暖气流搏击剧烈的征象,“早穿皮袄午穿纱……”充分表明了要根据气温变化而增减衣服的规律。就是说当你在听到天气预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之差≥8℃时,那就是提醒你要注意防寒保暖(捂)了,早晚增加衣被,千万不可因天气乍暖就过早地脱下棉衣厚衫,尤其是年老体弱者更应注意春季的保健,因为乍暖还寒,痼疾粘缠。

“15℃”是指标:15℃是“捂”的临界指标。在我国北方,家庭冬季有供暖,热力公司承诺,室温要保持在15℃以上,这表明,低于这一温度,人就难以长时间耐受。特别是孩子和老年体弱者,更要把15℃视为捂与不捂的临界温度。

“7-14天”是适应期:即使气温达到15℃,一般人还要再捂7天,体弱者需再捂14天,这是人体适应性落后于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人必须适应大自然”,但要有个适应过程,不能与环境变化同步,也就是说人体需要一段顺应自然的内部调整时间。一般人的适应时间约为7天左右,老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约为14天。

“24-48小时”是提前量: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开始捂。春季是冷暖气流搏杀最激烈的季节,冷空气仍然会一次次南下。在这种乍暖还寒的天气里,空气中负氧离子大大减少,正离子猛增,气流中出现带电现象,这就会使敏感的老弱病残人群体内的生物电和生化过程发生变化,以致造成神经-内分泌紊乱,让人感到紧张、压抑、疲劳、旧病复发,这就是每每寒流到来之前,许多疾病捷足先登,致使医院门诊量骤增的原因。从医疗气象学观点看来,应该在气象台预报冷空气到来之前的24-48小时就开始采取以“捂”为主的预防措施,否则可能会变成雪后送炭,为时太晚。

“3个部位”是捂的重点:最需要捂的是头、肺、足。

头部血液供应极丰富,散热也快,过早摘掉帽子最易感冒,而感冒易降低身体免疫力,是百病之源。比如受凉后的三叉神经痛,痛得令人连头发梢都不敢摸。此外,寒冷还会诱发脑中风。春天不要过早摘掉帽子、丢掉围巾,头部保暖十分重要。

肺与呼吸道是直接接触冷空气的部位,肺泡在永不停地进行气体交换,其丧失的热量可想而知。所以每次寒流来犯,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总是首当其冲。最好的保温就是戴口罩、围围巾。

双脚处于人体最低位置,循环血量较少,着凉、冻伤会先发生在脚。足的神经末梢分布丰富,是人体12经络必经之处,对温度感觉敏感,老年人尤其不可过早脱掉厚袜子。

春季4月 看清体质健康养生

特禀体质春天调养

春天的花粉和多样的时令饮食,轻易给特禀体质的人带来壮健困扰。特别是此时外出郊游,一定要防止和花草过多接触,以免惹起皮肤瘙痒,发觉过敏回响反映。而且春天气氛中的粉尘增加,特别是气氛中有局限花絮,借使过敏体质之人接触到后,也会发觉过敏回响反映。所以在春天时,特禀体质之人该当特别着重,注重生活的支配和壮健的养护。

痰湿体质春天调养

痰湿体质的人在春天养生,主要该当从饮食入手,春天食物多样,加强了人们的食欲,本就是痰湿体质的人,此时借使不控制自己的饮食,就可能让自己“吃多了,兜着病走”。另外,此时的身体训练对待痰湿之人也特殊重要。

平和体质春天调养

平和体质之人,由于身体处于壮健形态,生病的几率较小。在春天时,平和之人加倍疏忽自己的壮健,以为自己“百毒不侵”,忽视对自身的防卫,这样放松的生活方式,可能给自己的身体带来承担。春天时,生活兴奋度更强,这些不良的生活方式永远“积压”,就可能发觉爆发期。

春季养生吃水果 水果也要防“毒”

1、催熟香蕉

专家表示,催熟是香蕉产业链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全世界都在广泛使用,已有百年之久,催熟剂不超标使用对人体无害。专家表示,乙烯利作为一种催熟剂,在香蕉催熟中被广泛使用,在用量上和使用间隔时间上都有着严格限制。由于香蕉要长途运输,必须采摘青果,而从树上砍下来的成串香蕉很难自熟,如果不使用乙烯利,大部分香蕉就会腐烂。所以香蕉正常催熟不会产生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超量使用则有害人体健康。

如何鉴别:乙烯利催熟香蕉较为常见,但有些不法商家使用二氧化硫和甲醛等化学药品为香蕉催熟,而这就需要一定的识别技巧。首先催熟的香蕉表皮一般不会有香蕉熟透的标志——“梅花点”,因此在挑选香蕉时,有“梅花点”的香蕉相对安全;其次用化学药品催熟的香蕉闻起来有化学药品的味道;此外,自然熟的香蕉熟得均匀,不光是表皮变黄,而且中间是软的;而催熟香蕉,中间则是硬的。

2、打蜡苹果

苹果上蜡早已不是新鲜事,营养学家说,苹果皮比苹果肉有营养,宜多吃,但裹蜡的苹果皮还能多吃吗?事实上,国家是允许在水果表面做打蜡保鲜处理的。苹果表皮本身就含蜡,是一种脂类成分,可防外界微生物入侵,而加工中的食用蜡,主要成分是纯天然的虫胶和巴西棕榈蜡,两种都是可食用的,对身体并无害处。但许多无良商家为节约成本,用工业蜡代替食用蜡。工业蜡中含汞、铅,可能会给人体带来危害。

如何鉴别:专家称,果皮上的蜡主要有三种情况:苹果自带的果蜡;果农上的食用蜡;不法小贩上的工业蜡。前两者都是可以食用的,实在要去除这层食用蜡也很简单,用热水或盐水冲洗即可。挑选打蜡水果时,可用手或餐巾纸擦拭水果表面,如能擦下一层淡淡的红色,就很有可能是工业蜡。质检部门的工作人员则称,食用蜡和工业蜡不太容易用肉眼分辨,水果食用前应用盐水清洗,或者干脆去皮之后再食用。

3、酸泡桃子

专家称,水蜜桃用工业柠檬酸浸泡“保鲜”,桃色鲜红、不易腐烂。这种化学残留会损害神经系统,诱发过敏性疾病,甚至致癌。半熟脆桃,加入明矾、甜味素、酒精等,使其清脆香甜。明矾的主要成分是硫酸铝,长期食用会导致骨质增生、记忆力减退、痴呆、皮肤弹性下降以及皱纹增多等问题。白桃用硫磺熏制,还会有二氧化硫的残留。

如何鉴别:鉴定桃子的质量,首先要根据品种、产地、上市时间,然后具体判别。区分桃子是否洗了“化学澡”主要通过颜色:一般的桃熟透的颜色是黄色或粉红色,不熟的则是淡淡的绿色,用工业柠檬酸浸泡后的桃红的很不正常,是鲜红色;普通的桃两三天就会开始腐烂,发霉、泡过的桃,放上几天还会很有光泽。

4、早产葡萄

市场上的葡萄如果个头又大又圆,但口感差,一般也是加入了催红剂和膨大剂。催红剂学名叫乙烯利,可以让葡萄提早成熟,膨大剂可以让葡萄长得更大,在葡萄膨大剂中,氯吡脲的使用率最高。尽管乙烯利是喷洒在水果表皮上,但由于葡萄的外皮较薄,所以农药较容易渗透进入果肉。这种葡萄颜色不均,含糖量少,汁少味淡,长期食用对人体有害。

如何鉴别:消费者可以从外观和口感两方面辨别。首先先可以了解葡萄品种的正常成熟期,在购买时,如果每一颗葡萄颜色都很深而且亮度很好,就很有可能是催熟的。相反,如果一串葡萄中,能区分出熟的和不熟的葡萄,则说明这串葡萄没有经过催熟。而且,自然成熟的葡萄外皮上会有一层薄薄的白粉,一擦就掉。从口感上说,催熟的葡萄不甜,而自然成熟的葡萄口感较为甜滑,果梗部分颜色较为新鲜。

5、石灰芒果

媒体报道中商贩使用的生石灰,其学名为氧化钙,这种物质遇水会产生化学反应并释放一定的热量,这种热量能提高芒果的贮藏温度,加快芒果的后熟过程。食用芒果时,即使芒果果皮上沾染少量的石灰,通过清洗、去皮等过程,基本不会对食用者的健康造成影响,但吃多了对人体会有一定的伤害。专家认为,石灰是固态的,主要作用是加水放热帮助乙烯利释放乙烯,应该不会渗透到芒果里面,消费者可以洗净后去皮食用。

如何鉴别:首先,挑选果蒂凹陷、果蒂周围突出、饱满、圆润的芒果;其次,由于芒果内,特别是芒果皮中含有过敏物质,建议过敏体质的人不要食用,或者切成小片后少量食用;此外,芒果的汁液对皮肤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因此,最好将果肉切成小块,直接送入口中,吃完芒果后,应漱口、洗脸,以避免果汁残留。如果芒果上有残留的生石灰或氢氧化钙(熟石灰),其会对人体放热,容易造成烫伤,消费者要多加注意。

6、激素草莓

有些果农为牟取暴利,在种植过程中多次乱用膨大剂。膨大剂的成分主要是刺激细胞分裂,通过促进果实中的细胞分裂和体积增大达到增产目的,使得有些草莓个头很大、颜色佳,甚至有些还长得奇形怪状的。膨大剂属农药范畴,超量使用影响果品质量,消费者一旦摄入过量膨大剂残留量大的草莓,会对健康造成很大的损伤。尤其是肾病患者,更应当避免过多食用。

如何鉴别:首先,看品种。个头大的草莓多呈圆锥形,如果形状太奇怪就要谨慎。其次,激素草莓上色不均匀、光泽度差,而且在底部果柄处,颜色青红分明。此外,正常草莓表面的芝麻粒是金黄色的。如果连芝麻粒都是红艳艳的,就要警惕了。再次,正常草莓果肉鲜红,很少空腔。激素草莓轻易就能掰开,果肉颜色发白,空腔较多。最后,正常草莓甜度高且甜味分布均匀。激素草莓吃起来寡淡无味、闻着不香。

结语:春天还不是大家追求时尚的时候,适当多穿一些更有利于健康,你可要记好了哦!(文章原载于《羊城晚报》,作者:王有国,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