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家庭养护碗莲 需要注意四点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家庭养护碗莲 需要注意四点

第二章:微型盆景如何浇水

第三章:室内养花如何达到科学养生

花草不但美丽可供人欣赏,同时能够增加生活情趣,陶冶情操,疗养人的心性。老年朋友养花草一边可以打发空闲时光,一边可以以花会友,其乐融融。那么室内如何达到科学养花呢?

家庭养护碗莲 需要注意四点

碗莲是荷花的小型品种,适合盆栽,家庭莳养方便。

习性

碗莲喜湿怕干,喜稳定的静水,不爱流水。在长日照、强光下生长发育快,开花早,生长期适宜的温度是20℃至30℃。

容器和盆土

盆栽碗莲,可用口径20厘米、深15厘米的花盆,将底孔用水泥堵死备用。盆土以肥沃的塘泥为最好,也可用田园土加1/3的黄沙配制。

栽植

一般在清明后谷雨前,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栽植。碗莲适合栽地下茎?三节以上,有完好的顶芽,盆底加土及适量底肥,藕节头低尾高,覆土后尾部翘起,放阳光下晒,保持浅水位至出立叶。

管理

碗莲的生长发育规律是,春季先抽“钱叶”,后抽“浮叶”,再后抽生“立叶”,第3张立叶抽生时,抽生第一个花蕾后不断开花,一般花期在6月至9月。根据其发育规律,掌握好水位,立叶出现前应低水位,加水前将水晒1天至2天,使水温与盆温一致。立叶出现后提高水位,浇水次数由水位高低而定,一般每天1次至2次,最好用喷壶沿盆壁慢慢淋下,切不可直接冲倒入盆内?以免冲坏花叶芽。秋凉后降低水位,以利长藕和休眠。入冬后将盆移至冷室内,使盆土保持湿润,或放在水池中,但盆应在水下,不能结冰。次年清明节后挖出再分种。

病虫害防治

主要虫害为蚜虫,常危害幼嫩的叶芽和花蕾,可喷40%乐果乳油1500倍液,或喷灭扫利1500倍液杀灭。水苔俗称青苔,可与碗莲争营养,需抑制其生长。可将其捞出,或施草木灰水,并可增加钾肥。

微型盆景如何浇水

微型盆景盆小,用土少,盆土又不留水槽,所以盆土既容易干,按一般浇水方法又不容易浇透,那么怎样浇水才合适呢?

微型盆景应用垫盆法浇水,就是将盆放进有水的盆中,水以不漫过小盆为好,这样水可从盆底的孔进入盆中,慢慢润湿整盆土壤。微型盆景浇水,在春秋季要每天早晚各1次,盛夏炎热时节,要一日数次,并要经常用水喷洒植株,增加盆景周围的空气湿度,防止叶片被灼伤和落叶。

浇灌微型盆景的水,如用自来水,最好放置几天后使用,这样可以防止盆土碱性化。为了方便管理,减少水分蒸发量,微型盆景应适当遮阳,还可以在放置盆的地方,铺些湿沙,厚3.3厘米左右,这样就可以减少浇水和喷水次数。

室内养花如何达到科学养生

现代家居,很多朋友都非常注重室内花卉的装点。室内养花应该以健康为前提,要注意以下“三宜”、“三忌”:

“三宜”

一宜养吸毒能力强的花卉。据研究,水仙、紫茉莉、菊花、虎耳草等能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植物细胞中的蛋白质;吊兰、芦荟、虎尾兰能大量吸收室内甲醛等污染物质;

二宜养能分泌杀菌素的花卉。茉莉、丁香、金银花、牵牛花等花卉分泌出来的杀菌素能够杀死空气中的某些细菌,保持室内空气清洁卫生;

三宜养“互补”功能的花卉。大多数花卉白天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夜间进行呼吸作用,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仙人掌类则恰好相反,白天则释放二氧化碳,夜间则吸收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将“互补”功能的花卉养于一室,既可使二者互惠互利,又可平衡室内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含量,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三忌”

一忌摆放数量过多。

如果室内摆放花卉过多,会减少夜间室内氧气的浓度,影响夜晚睡眠的质量;

二忌多养散发浓烈香味和刺激性气味的花卉。

室内如果摆放香型花卉过多,香味过浓,会引起人的神经产生兴奋,对人不利;

三忌室内摆放有毒性的花卉。

水仙花的鳞茎中含有拉丁可毒素,如果小孩误食后会引起呕吐等症状,含羞草接触过多易引起眉毛稀疏、毛发变黄,严重时引起毛发脱落等。种养这样的植物,不但对健康不利,反而有害。

结语:养花草丰富了我们的业余生活,为我们的生活增加了一份生机和情趣。当夏季花草容易招来蚊虫,因此,家庭纱窗要紧闭。(文章原载于《老友报》 、《当代健康报》,刊号:2012.03.13,作者:韩幸幸,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