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每天挠头10分钟 健康又长寿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每天挠头10分钟 健康又长寿

第二章:跟着谚语学用姜

第三章:儒家养生观

头为诸阳之会,常挠头可以按摩头部穴位,促进头部血液循环,起到提神醒脑,延缓衰老,让人耳充目明。正如古语有云“日挠五百不嫌多” 。想要长寿,延缓衰老是关键,那么延缓衰老的方法有哪些呢?

每天挠头10分钟 健康又长寿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说:“诸阳之神气皆上会于头,诸髓之精气皆上聚于脑”古人认为,“头为精明之府”、“脑为元神之府”头部有很多人体重要穴位,如前额有印堂、阳白、头顶有百会、四神聪、上星、枕后有风池、风府、哑门、玉枕、两侧有太阳、率谷、天冲、浮白等穴位。这些穴位不仅是治疗疾病的常选穴位,也是重要的养生穴位。

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按摩,可使气血经络通畅,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能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不仅能起到醒脑提神的作用,而且还能延缓脑细胞衰老,增强记忆力,使人耳聪目明。古人发明了一种挠头以刺激穴位从而延年益寿的方法,以双手十指抓、挠、按、压头部,由前额达于头顶,向后到颈项,最后是头部两侧。每天晨起、午休后、晚上睡觉前各进行1次,每次抓挠10分钟。古人认为,这是一种保养人体精、气、神的最简便易行的方法,并称此法“日挠五百不嫌多”。

古代中国人曾经用霉豆腐治病

名目繁多的抗生素今天已是医院、药房乃至家庭常备的药物。曾几何时那些猖獗的不可一世的链球菌、结核菌等病菌所引起的细菌性肺炎、脑膜炎、肺结核等疾病还被人们看成必死无疑的不治之症。自从抗生素问世后,在那些濒死的病人身上出现了“药到病除”的奇迹,把许多病人从死神身边抢救了回来。

和许多其他药物一样,抗生素的使用比它的发现要早得多。也就是说在人们还未认识它的真实面目之前,就已经懂得利用它了。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汉朝,人们就懂得用豆腐上的霉来治疗皮肤上的疮疖。距今一千年前,北魏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记载治疗腹泻、下利的神曲,三百多年前《天工开物》中提到的丹曲,就是最早的抗生素药物了。

在今天,抗生素不但被广泛地用来杀菌治病,还可以用作家禽和家畜的饲料添加剂,减少家禽和家畜的疾病,刺激家畜长大长肥。

跟着谚语学用姜

指导专家:于宗祥 深圳流共医院亚健康门诊部主任 王雪晴 国际注册营养讲师,国家营养联盟首席营养专家

老祖宗的智慧是无穷的,总结了大量实用的谚语。关于姜的谚语也有很多,这里选几个跟姜有关的谚语,学习用姜养生。

谚语:一年之内,秋不食姜;一日之内,夜不食姜。

于宗祥认为,秋天干燥再吃辛辣的生姜容易伤肺,加剧人体的失水,会产生口干、咽痛、便秘的症状。晚上人体的阳气要以养阴为主,姜辛辣,吃下去就容易伤阴了。因此,吃姜要有讲究。

学着做:有些人早上起床有寒痰,可以把姜切片晒干泡水喝,能燥湿消痰、温肺化饮。早上还可以用醋泡姜片配粥吃,醋能收敛姜的燥性,还可以更加开胃。醋泡生姜具体做法是:将生姜适量,切片,放入醋中浸泡,可浸泡一周,然后每晨吃两三片。可起到温胃散寒、提神醒脑、促进血液循环、预防动脉硬化的作用。但是胃酸过多的人不适宜吃这道小菜。

谚语:男子不可百日无姜。

生姜一直被当做助阳食品。以鲜姜为例,它能增强食欲,缓解男性机体的衰老。生姜的这一作用与其味辛通阳,有助气血畅通有关,对肾虚阳痿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学着做:将生姜切成2毫米厚的薄片,然后刺上几个小孔放在足三里穴上(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接着将艾绒捏成圆锥形艾柱放在姜片上,从艾柱顶端点燃,以此隔姜施灸,烫时把艾柱移开。持之以恒隔姜艾灸足三里,可以健脾壮阳。

谚语:家里备姜,小病不慌。

当天气变化,吃几片生姜可通阳御寒、温脾暖胃、激发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散发体表的寒气,这样就起到了预防感冒的作用。当吃饭不香或饭量减少时,吃上几片姜或者在菜里放上一点姜,能够改善食欲,增加饭量。尤其是有胃溃疡、虚寒性胃炎、肠炎的病人,经常吃一点姜,可以改善恶心、呕吐的症状。夏天天气暑热,生吃凉、冷食物较多,形成体表阳气盛、体内脾阳虚的状况,多吃生姜可以有效保护脾胃的功能。但是注意,阴虚内热的人,便秘、痔疮、干燥综合征患者,孕妇等不适合吃姜。

学着做:可乐煲姜是民间流传很广的一个治感冒的偏方。生姜红糖水也是,而且生姜红糖水还经常用于治疗女性痛经,效果都很好。生姜捣烂了变成姜汁,每次3滴至10滴冲服,或者用生姜切片和橘皮,也就是陈皮一起煮水喝,对恶心呕吐很有用。

儒家养生观

我国从春秋战国到秦汉这段历史时期,学术界产生的着名学派就有“九流十派”之多,因而在学术思想方面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由于自古以来,养生之道一直为君主、王公等所重视,养生学在这段时期也相应兴起,不论在养生理论还是实践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

儒家养生,注重“德仁修养”。孔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有我国养生大师之尊称,他的养生理论为养生学说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孔子提出了“仁者寿”的养生理论,如他在《中庸》中提出“修身以道,修道以仁”,意思是只有具备高尚道德修养的人,才能够获得高寿。这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有证明,长寿的老人大多是心胸宽广、善良勤劳、乐于助人者。在饮食方面,孔子还提出:“食不厌精,脍不厌细,食(钅+壹)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色恶,不食。臭恶,不食。失饪,不食。不时,不食。”他认为,食物要用心去做,烹调要火候得当,进餐要定时,变色、变味的食物都不宜食用。

儒家另一位代表人物孟子,主张“养心莫善于寡欲”,就是说人不可能没有欲望,但只能在社会许可的条件下实现欲望,不要有过分的要求。强调了清心寡欲、精神调摄的重要性。

荀子是孔孟之后儒家的另一位代表人物,他在《荀子·正名》中说:“欲不待可得而求者,从所可。”意思是,欲望是人生固有的,既不可贪得无厌地纵情任性,也不能刻意压抑,而是要“从所可”,即根据个人实际情况,适当满足欲望。荀子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胜天的思想。这种思想体现在人体健康方面,就是荀子的“动以养生观”,也就是我们今天强调的“生命在于运动”。《荀于·天论》指出:“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这是重视人的主观能动性,强调运动对人体健康的意义,认为人活着要富有生气,充满活力,积极锻炼。

五气养生寿而康

祖国医学认为,精气为生命之本。《管子·内业篇》曰:“精存自生,其外安荣,内藏以为泉原,浩然和平,以为气渊。渊之不涸,四体乃固,泉之不竭,九窍遂通。”这说明,精气不仅与人的生命起源有关,更是维持人体稳定平衡、正常生理活动的源泉。因此,以气养生是健康长寿的重要一环。

以气养生包括:一是摄神养气。培养浩然之气,排除声色犬马等欲望,使“真气从之,精神内守”。人要有所追求,但不可奢求。奢求不得,会气阻伤身。《素问·上古天真论》中明确提出:“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所欲,皆得所愿。”人应求其所能求,舍其所不能求,心安自得,“病安从来?”二是安静通气。每天白天如能保持大脑安静半小时或一小时,可充分发挥脑细胞的潜力,协调生理与情绪,减少热能的消耗。大脑安静使全身肌肉容易放松,气血畅通,达到“心静神安、老而不衰”的境界。三是平和心气。中医认为,喜则伤心而气散,怒则伤肝而气上,思则伤脾而气郁,忧则伤肺而气结,恐则伤肾而气下。心平气和可平衡阴阳,调和六脉,祛病延年。四是宽胃养气。人类依靠肠胃以消化和吸收营养,宽胃养气十分重要。饮食无节,烟酒无度,会使胃气不足,气血虚衰。五是长啸舒气。长啸时,能对鼻喉胸腹起按摩和刺激作用。饭后茶余,闲庭信步,或低吟自己喜欢的诗词,或哼唱小调,可舒畅心情,排除杂念,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结语:想不到挠头还有这么多的好处,但挠头也是要讲究方法的哦!每次挠头10分钟,让你健康又长寿。(文章原载于《养生保健指南》,刊号:2012.04,作者:林惠、林絮、陈钇文、韩德承 ,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