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如何辨别“候鸟式”养老的好与坏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候鸟式"养老的利与弊

第二章:寿命长短由什么决定

第三章:停不下来是种病

很多鸟儿会在冬天的时候迁徙到南方去过冬。对于老年人来说,到南方去过冬,回北方来避暑已经成为了一种时尚。候鸟式养老到底是好是坏呢?

"候鸟式"养老的利与弊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一些北方老年人每到秋冬季节就到海南避寒,夏天再回到北方避暑,更有人已在当地购房,动辄住上三五个月,认为这是最佳的养老方式。据不完全统计,仅黑龙江每年就有大约13万人到海南过冬;同时,吉林、辽宁、内蒙、河北、甘肃、新疆等北方至少10几个省份的老人也喜欢到这里享受“椰风海韵”。

那么,风靡一时、被视为时尚的“候鸟式养老”方式,是否最适合于老年人养老?是否能达到人们想像中的促进健康、延年益寿的效果?对此,国家高级健康管理师、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教授王宇从中医理论和西医视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相信对“候鸟式”老人会有所启迪和借鉴意义。

从中医角度解读“候鸟式养老”

人与环境 《黄帝内经》认为,一年分为春、夏、长夏、秋、冬五季,五季的变化规律可归纳为“春温、夏热、长夏湿、秋燥、冬寒”。在这种气候变迁下,人体则有春生、夏长、长夏化、秋收、冬藏的相应变化,而季节的单一,会对身体产生很大的影响。选择“候鸟式”生活的老年人,往往已经长期适应了四季分明的北方气候,如果直接跨入炎热的海南,让人体始终处于“夏”的状态,越过了生、长、收的阶段,更没有进行“冬藏”的可能,其体内的“阳气”无法进行存储,始终处于生发和外泄的状态,自然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有负面影响。

人与正气 正常的自然气候变化、与人体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均称之为“正气”。《内经》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王宇指出,如果人为改变或气候变化过于急剧,超过老年人特别是正气虚损的老年人的调节能力,就会引起生理功能或结构发生反应和变化,导致原有疾病的复发。老年人来到三亚因气候炎热而大量汗出,致使“阳气外泄”,出现气虚、甚至是阳虚等病症,心跳、气短、乏力,动则尤甚,少部分人还有心脑血管危象。

致病因素 在中医病因学研究方面,“六淫”被认为是外感病的主要致病因素,包括风、寒、暑、湿、燥、火。当外在环境改变,老年机体调节能力和免疫功能下降,特别是气候炎热导致大量汗出、腠理开张之时,风邪、暑邪等致病邪气极易乘虚而入,使老年人感受“六淫”之邪而发病。

饮食结构 王宇教授指出,我国南北饮食结构差异较大,加之潮湿气候易使老年人脾胃功能下降,若饮食不节或不洁,可造成脾胃失调或脾阳不振,食欲降低,也可因聚湿、凝痰、郁久化热而出现胃疼、腹痛、稀便或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症状,这就是老百姓经常形容的“水土不服”。

从现代医学看待“候鸟式养老”

气候炎热易致病 海南岛属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全年平均温度在22.5-26℃之间,夏季最高气温达39℃,全年日照2563小时,这样的环境极易导致中暑。王宇解释说,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性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永久性脑损害、肾脏衰竭甚至死亡。

某些传染病南方比北方高发 海南等热带地区温度高、湿度大、蚊虫多、人口密集,有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繁殖。与之相比,北方冬天气温常常降到-30℃,加之冰雪覆盖,可以杀死大量病菌,不利于细菌和病毒的生长及变异,形成了天然的“消毒柜”。在反季节到热带海岛来,北方老年人若免疫功能较低,极易受当地疾病袭扰。

风湿病和痛风在热带易加重 海南地区降水多,空气湿度达89%,风湿病高发。风湿病是以骨、关节、肌肉、韧带、滑囊、筋膜疼痛,严重者可侵蚀心脏的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其主要病因是受潮、淋雨等,引起自身免疫力下降的风湿类疾病,故有风湿病的老年人长时间在海边居住可加重病情。另外,痛风是因嘌呤代谢紊乱导致血尿酸增加而引起的疾病,且绝大多数海鱼都含有大量的嘌呤,故食用海鱼等海产品会诱发及加剧痛风病。

“候鸟式”老年人易有心理孤独感 调查显示,如今60~70岁的人中有孤独感的占1/3左右,80岁以上者占60%。“候鸟老人”远离故乡,感觉孤独压抑,更易产生忧郁症等心理疾病。美国医学家的调查结果显示:孤独老人的死亡率和癌症发病率比正常人高出两倍。因此,“候鸟老人”的心理问题是值得关注的。

哪些北方老年人适宜生活在南方

王宇指出,看问题必须要讲辩证法,要从正反两方面来看。从医学上来说,并非所有人都不适合“候鸟式”生活,海南的自然环境能够改变一些疾病的病理状态,对部分疾病的缓解和治疗有一定的益处。因此,要因人而异,不可因噎废食。

高血压人群 王宇解释,北方的高血压人群到海南后,由于温度高、出汗多、血管舒张、血液减少,血压就会相应降低。根据粗略统计,一个东北老人冬天来三亚之后,血压收缩压(高压)一般会降20mmHg,舒张压可能会降低10mmHg,很多轻度的高血压病人到了海南自然可以恢复正常。

轻度心血管病患者 从饮食上看,海南的生活方式是低盐饮食(每日摄入6克),东北人盐摄入量每天是18克,国际卫生组织建议的就是每天6克,低盐的饮食对于心血管的保健有很大的好处。此外,北方饮食以油腻为主,海南饮食以清淡为主,且多食用海鲜。海鲜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能使血液中的低密度胆固醇减少,能够软化血管,使血脂降下来,从而减少老年人患冠心病、高血压和中风的几率。

慢性阻塞性肺部疾患 北方的冬季寒冷干燥,气温气压降低,导致支气管纤毛运动减弱,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困难,气道平滑肌痉挛和机体抵抗力降低,引起呼吸道感染而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或加重。而海南地区温暖潮湿,对此类疾病确有预防和减缓功效。

寿命长短由什么决定

随着大家对于健康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寿命长短以及生活质量的高低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什么有些人就能活得长,有些人活得短?《黄帝内经·灵枢》里黄帝问他的师父岐伯:人之寿夭各不同,或夭寿,或卒死,或病久,愿闻其道。

很多人得了病,现代医学会去找遗传的原因。比如,说到糖尿病,就问有没有家族史,看患者有没有糖尿病基因;说到肥胖,就问家族中有没有胖子,看是否有肥胖基因。虽说有基因、有遗传的可能性,你就一定会得这个病吗?不一定。有因不见得有果,在因与果之间还需要有个缘,你要不给它提供条件,还会得病吗?同样,父母长寿,儿女不见得长寿。父母给了你很好的先天基础,精血很足,但是儿女整日“以酒为浆,以妄为常”,不拿自己身体当回事,瞎折腾,也有可能活不长。

天年的 “天”上面是一横杠,夭折的 “夭”上面是一撇。为什么“夭”和“天”写得这么像呢?本来你可以尽其天年,结果中间打了个折扣,一下就变成“夭”了。寿和夭是反义词。寿,活过六十岁一甲子,就过了一寿;活两个甲子叫“尽其天年”。以前小孩子死了叫夭折,现在你要没活过六十岁都算夭折。

有的人看着好好的,貌似很健康,结果一下就没了。现在猝死的人太多了,有人死在跑步机上,有人死在马桶上,有人一发火,拍案而起,倒地而死。一个人为什么会猝死?其实没有偶然,只有必然。所谓猝死,就是说他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体已经快到崩溃的边缘了,或者是体内已经潜藏了很严重的病,但他还在那儿把自己当正常人那样去使用,最后突然就崩溃掉了。

他问我健康人是不是一定就长寿。我说不一定,健康的人不见得长寿,长寿的人也不见得健康。首先,一个病病歪歪的人,他不会把自己当成那种健康的人去过度劳累、消耗自己。父母先天给的精血没那么足,但是省着点用,饮食起居顺应天地自然之气,“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细水长流,照样活得长久。而那些猝死的人,多半是貌似健康,对自然阴阳之道不以为然的人。当然也有人就愿意灿烂地活一下,不在乎生命的长度,这是他追求的价值观的问题。

所以,生命的长短到底由什么决定?《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里面已经给出我们明确的答案了:“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停不下来是种病

看到文友在半夜发了微博:“今天没有虚度,写够了8000字,以后写6000字以下就算虚度。”文友痴迷写作,夜以继日,每天都把写字当做最重要的事。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停不下来了。”

我又何尝不是这样呢?除了工作,每天我都趴在电脑上写个不停。为此,我看书充实自己,留心积累素材。有时候灵感突现,我会在吃饭的时候放下碗筷,飞快奔向书房,拿纸笔记下来。那天,我“啪”地把筷子摔到桌子上,要去书房记一个小灵感。转身的瞬间,我分明听到老公嘟囔了一句:“有病!”我有病吗?有多久了,我的脑子里充斥着各种各样的想法,非要写出来才罢休。等脑子空了的时候,我又会去构思下一篇要写什么。写着写着,我停不下来了。

一位同学两年前开始做服装生意。每天早晨5点钟起床,从早忙到晚,连吃饭都没规律。她总是斗志昂扬的样子,一谈起她的生意就兴奋:“你知道吗,卖衣服赚钱立竿见影啊,每天收摊前数数一天赚了多少,那种成就感,要多爽有多爽!”两年的时间,她瘦了两圈,钞票赚了一大把。即使这样,她也从来不肯浪费一点时间出来休闲一下,不是忙着进货,就是忙着卖货,那才真叫一个“忙得不亦乐乎”。

你会做一件事做到停不下来吗?不停地工作,不停地健身,不停地美容……像一台没有刹车的汽车,怎么都停不下来。

停不下来是种病。看过一个资料,说纽约市曼哈顿中央公园有一头名叫吉斯的北极熊,患上了过度活跃症,整天不停地游泳,经过专家治疗才痊愈。

很多时候,我们太像北极熊吉斯了,乐此不疲地做着同一件事,每天都像被注射了兴奋剂一样,全身心投入。为一件事,我们忽略了身边的所有。为了写作,我们不再去逛街,不再去踏青,还自以为神圣地说:“我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到了写作上。”其实,学会从写作中抽出时间去喝咖啡,懂得享受生命的闲适和愉悦,是更有意义的事啊。

每个人都不是“永动机”,停不下来就会把自己耗尽。走慢一些吧,别以奔跑的姿态前行,走走停停,让生活张弛有度,你会发现,人生像舒适的旅程一样迷人。

结语:温暖的冬天虽然能帮助很多抵抗力差的老年人轻松的度过冬天,但是同时老年人的身体就很难进行自我调节了,总之各有利弊吧!(文章原载于《中外健康文摘》,刊期:2012.06,作者:衣晓峰,王纯,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