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梅雨季节打雷下雨 哪里才安全

来源:网络

目录:

第一章:“天打雷劈”时哪里最安全

第二章:室内防雷 门窗紧闭断开电源

第三章:打雷的时候别带耳机

梅雨季节打雷下雨是非常常见的事情。虽然说人被雷劈的概率是非常的小的。但是也不是没有被雷劈的人哦!那么打雷下雨,我们怎么做才是最安全的?

“天打雷劈”时哪里最安全

你是否对这样的场面心生恐惧:天空乌云压顶,整个世界笼罩在黑暗之中,突然一道闪电击破长空,随后“咔嚓”一声,隆隆雷声在头顶作响,接着瓢泼大雨从天而降……

当电闪雷鸣的时候,你是否已做好防雷电准备呢?俗话说“天打雷劈”,如果防范不当,可能会引雷电上身。这是为什么呢?

雷电是一种大气中放电现象。积雨云在形成过程中,上部以正电荷为主,下部以负电荷为主。因此,云的上、下部之间形成一个电位差。当电位差达到一定程度后,就会产生放电,这就是我们常见的闪电现象。闪电的平均电流是3万安培,最大电流可达30万安培。闪电的电压很高,约为1亿至10亿伏特。一个中等强度雷暴的功率可达一千万瓦,相当于一座小型核电站的输出功率。在雷电放电地点会出现强烈的闪光和爆炸的轰鸣声,这就是人们见到和听到的闪电雷鸣。

如果人被雷电击中,电流会迅速通过人体,重者可导致心跳、呼吸停止,脑组织缺氧而死亡。另外,雷击时产生的火花,也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皮肤烧灼伤。雷电击伤,亦可使人体出现树枝状雷击纹,表皮剥脱,皮内出血,也能造成耳鼓膜或内脏破裂等。

雷声闪电只相隔两秒最危险

由于雷雨天气往往来得突然,狂风暴雨伴随着雷鸣闪电,人们在慌乱之中常常只顾躲避风雨,却忽视了防雷电。雨,可能淋湿一身着凉而引起发热感冒,但如若遭到雷击,轻则晕倒受伤,重者当场死亡。因此,掌握一些基本的防雷电常识是十分必要的。

在户外,只有雷暴发生在人所处位置周边时才有可能对人体造成危害,即近雷暴对人体产生的直接雷击,远雷暴一般不需要采取防范措施。

判别远近雷暴简单的方法,就是利用云地闪电发生时产生的声、光现象的时间差来判定。因为闪电和雷声是同时发生的,只不过光的传播速度快,为每秒30万公里,而雷声的速度只有每秒340米,比光速慢得多。所以,如果看见闪电后在1秒钟,也就是一眨眼的时间就听到雷声,说明雷击点就在附近300米处;一般看见闪电和听到雷声时间隔为2秒钟的时候是最危险的。

户外防雷 寻找庇护降低身体重心

曾有一个真实的故事:田间劳作的夫妇俩同时遭到雷击,丈夫逃过一劫,而妻子却意外身亡。

据有关人员调查,发现此处地势开阔,没有大树。天下大雨时,夫妻两人匆匆往家中赶,其间丈夫因下雨路滑跌了一跤,肩上的锄头也飞出老远。就在这时,一道闪电从空中袭来,妻子应声倒地。

妻子肩上扛的锄头,是吸引雷击的罪魁祸首,而逃过一劫的丈夫,恰恰得益于他适时地摔了一跤,一则高度变小了,二则锄头也飞了。可见,防雷击也是有方法可寻的。

雷击伤亡事故并不鲜见。在雷雨天气下,如何预防雷击呢?

雷电交加时,如果人身在室外,应立即寻找蔽护所。如装有避雷针的、钢架的或钢盘混凝土建筑物,可以作为避雷场所,具有完整金属车厢的车辆也可以利用;如找不到合适的避雷场所时,应尽量降低重心或减少人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可蹲下,降低自己的高度,双脚并拢,减少跨步电压带来的危害。可手放膝上,身向前屈,千万不要躺在地上、壕沟或土坑里,如披上雨衣,防雷效果更好。

如果在野外,千万不要靠近空旷地带或山顶上的孤树,这里最易受到雷击;因为雨后,大树潮湿的枝干相当于一个引雷装置,如果用手扶大树,就仿佛用手去扶避雷针一样。在打雷时最好离大树5米远。另外,停留在野外的人群,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应拉开几米的距离,不要挤在一起,也可躲在较大的山洞里。

当头发竖起或皮肤发生颤动时,就可能要发生雷击了。受到雷击的人可能被烧伤或严重休克,但身上并不带电,可以安全地处理。

如果看到高压线遭雷击断裂,此时应提高警惕,因为高压线断点附近存在跨步电压,身处附近的人此时千万不要跑动,而应双脚并拢,跳着离开现场。

室内防雷 门窗紧闭断开电源

打雷时,首先要做的就是关好门窗,防止雷电直击室内或者防止球形雷飘进室内。

在室内也要离开进户的金属水管和与屋顶相连的下水管等。

雷雨天气时,尽量不要拨打、接听电话,或使用电话上网,应拔掉电源和电话线及电视馈线等可能将雷电引入的金属导线。稳妥科学的办法是在电源线上安装电源避雷器、在电话线上安装电话避雷器、在天馈线上安装天馈避雷器并做好接地。

保持屋内的干燥,房子漏雨时,应及时修理好。

进户电源线应做接地处理,三相插座应连好接地线。

晾晒衣服被褥等用的铁丝不要拉到窗户、门口,以防铁丝引雷致人死亡事件发生。

注意避开电线、不要站立灯泡下,最好是断电或不使用电器。

雷雨天不能做的事情

不要骑马、骑自行车和摩托车;不要携带金属物体露天行走;不要靠近避雷设备的任何部分;

不要在大树底下避雨。

不要在水体边(江、河、湖、海、塘、渠等)、洼地停留,要迅速到附近干燥的住房中去避雨,山区找不到房子,可以到山岩下或者山洞中避雨。

不要拿着金属物品在雷雨中停留。因为金属物品属于导电物质,在雷雨天气中有时能够起到引雷的作用。随身所带的金属物品,应该暂时放在5米以外的地方,等雷电活动停止后再拾回。

不要触摸或靠近防雷接地线。自来水管、电器的接地线、大树树干等可能因雷击而带电的物体,以防接触电压或者接触雷击和旁侧闪击。

雷暴天气时,在户外最好不要接听和拨打手机,因为手机的电磁波也会引雷。

切勿站立于山顶、楼顶上或其他接近导电性高的物体。

切勿游泳或从事其他水上运动,不宜进行室外球类运动,离开水面以及其他空旷场地,寻找地方躲避。

在旷野无法躲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内时,应远离树木和桅杆。

在空旷场地不宜打伞,不宜把羽毛球拍、高尔夫球棍等扛在肩上。

不要呆在开阔的水域和小船上;高树林的边缘,电线、旗杆的周围和干草堆、帐篷等无避雷设备的高大物体附近,铁轨、长金属栏杆和其它庞大的金属物体近旁,山顶、制高点等场所也不能停留。

男性比女性更“招雷”

你知道吗,男性遭雷击概率超过女性。这是因为人体都有静电场,静电场所产生的电压越高,越容易遭到雷击,男性和女性生理结构存在不同,导致其静电压存在一定差异,一般来说男性静电压1000,高于女性的800,因此男性遭雷击概率超过女性。

打雷的时候别带耳机

近日大面积的雷雨天气,使吉林、山东、广西各地,均发生雷击伤人事件。而未来一段时间,各地可能会阴雨不绝。对此,气象专家给出了防雷电的十条须知。

1.出门前,了解天气预报。夏季长时间在户外活动前,务必了解天气预报情况。

2.密切关注雷暴动向。春夏气温升高,暖空气上升形成积雨云,因而最容易发生雷暴现象。持续高温形成的塔状积雨云,通常是雷暴的第一信号。

3.听到雷声应躲避。闪电可袭击雨区以外的10英里范围,与听到打雷声的范围相当。以防万一,一听到轰隆隆的雷声,就应立即寻找安全避所。不要使用手机、Mp3等电子产品,特别是不要发短信。

4.提前规划安全措施。在室外,一旦看到闪电或听到雷声,就应快速寻找安全的躲避处。听到第一声雷后,应迅速进入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内,或进入密闭的车辆,听到最后一声雷后,等待30分钟,再返回室外。

5.水域、高地和空旷地最危险。一旦有雷暴雨迹象,一定要远离水域、高地和空旷地。另外还应避免接触所有金属物件,包括电线、篱笆、机械、发动机及电工工具等。

6.身处室外,尽量下蹲。雷电发生时,如果距安全处较远,那么身体应尽量下蹲,与地面越近越好。双脚并拢,双手捂住耳朵,避免雷声伤害听力。与其他人至少保持4.5米的距离。如身处野外,最好的防护场所就是洞穴、沟渠、峡谷或高大树丛下面的林间空地。

7.室内也应防雷电。雷电发生时,即使在室内,也不见得安全。应避免接触水、远离门窗、不要使用电话、不要用耳机听音乐。为了保护家电,最好拔掉插头。

8.雷击受伤应尽快实施急救。雷击受伤者身体不带电,可安全接触,必须尽快送医院急救。如果第一时间急救处置适当,一些雷击死亡是可以避免的。发现受伤者不省人事或没有呼吸,应立即实施心脏复苏按压,并拨打急救电话。

9.暴雨中开车,应减速。打雷时,正骑摩托车、电单车、单车等赶路,最好先下车等待雷电过去,切忌狂奔。汽车内是避雷的理想地方,但开车时,应该格外谨慎减速慢行,如果有可能,最好将车开到安全地带,等暴雨结束后继续上路。

10.没有船舱的船只更危险。划船时,一旦有暴雨苗头,应尽快靠岸,寻找安全场所。

结语:现在是梅雨季节,几乎每天都在下雨,打雷也是非常常见的事情,大家一定要小心被雷批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