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三伏天养生“四要诀”

来源:网络

眼下已然进入了三伏天中的头伏。真正闷热潮湿的日子已经到来了。但是你准备好了吗?2012年的三伏天是如何计算的?三伏天养生吃什么?

三伏天养生“四要”

六月之后,我国开始进入三伏天,各地气温开始升高,白天气温一般都在30℃以上。万物在这个时节旺盛生长的同时,空气中湿度也开始增加。炎热、酷暑、暴雨、湿气又成为了健康的威胁。烈日炎炎或者热蒸湿重的天气,人们会感到胸闷,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其实,在三伏天里,运用一些养生方法调阴阳、养脏腑,可以使您全身宣畅通达,轻松自如度过炎暑。具体的养生方法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介绍。

一、夏要养阳避炎热

夏季人体的新陈代谢格外旺盛.人体阳气外发,阴伏在内,气血运行亦相应地旺盛起来,并活跃于机体表面。为适应炎热的气候,皮肤汗孔开疏,出汗较多,用来调节体温。由于人体阳气旺于外,若暑热过度,最先损害的就是阳气,因此,夏季养生首先是要避炎热。盛夏紫外线强度大,进行室外工作和活动时,尽量避开烈日炽热的正午,携带一些凉茶、藿香正气水等清凉解暑物品,以防不慎中暑。外出提前半小时涂好防晒品,接触阳光时戴上太阳镜、撑防晒伞,以免紫外线灼伤。在烈日炎炎的中午要午休,以避开高温,消除疲劳。下午人体的阳气渐渐收敛,因此下午的工作时间宜延迟、强度不宜过大,工作之间要到阴凉地方休息,保养阳气。此外,夏季身体消耗的能量增多,出汗也多了起来。出汗时如不注意补充水分,可致身体产生高渗水性脱水,临床表现为口渴。全身乏力、恶心、呕吐,严重者可抽搐甚至昏迷。因此.大汗淋漓后,应饮用淡盐水,且喝水以少量多次为宜。

二、食要清淡少生冷

夏季饮食养生应以清淡为原则,以质软、易于消化的食物为主。清淡饮食能清热、防暑、敛汗、补液,还能增进食欲,在菜肴里加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增进食欲,并促进消化液的分泌。平时应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既可满足所需营养,又可预防中暑。可根据自身体质吃一些有利于补充水分的蔬菜.如黄瓜、冬瓜、南瓜、丝瓜、番茄、胡萝卜、土豆、蘑菇、黑木耳、银耳等:乌梅、桑椹、山楂、葡萄、草莓、菠萝、芒果、猕猴桃等生津止渴的水果也可常吃。荤食宜选择高蛋白、低脂肪的鱼类和肉类。六月的天气刚开始炎热,身体会觉得比酷暑时更难耐,有些人喜欢吃生冷食物,这种外热内冷很容易让胃肠受凉,出现腹痛、腹泻等不适。所以,吃冷饮要适度,不可偏嗜寒凉之品。

三、养心还要重“养神”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五脏,心与夏季相应,心脏主血脉,主神,与血液运行和血管以及精神情志密切联系,并司属汗液。由于夏季天气炎热,心火亢盛,容易产生急躁、倦烦的情绪,从养生保健的角度出发,“躁”宜“清”之,夏季要保持清静愉快的心境,切忌发怒,使人体气机通畅,顺应自然。正如嵇康《养生论》中说:“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指出了“心静自然凉”的夏季养心的原则,很有参考价值。这就是说夏季养心.重要的是养“心神”。尽量保持乐观情绪,注意预防懈怠厌倦、恼怒忧郁等不良情绪的产生,做到神清气和,心胸宽阔,精神饱满。这样有助于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和乐观的性格。如果条件许可,还可以参加夏令营、外出旅游、消夏避暑等活动,既可开阔心境,又能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四、夏季运动要适度

夏季要适当进行活动,使体内的阳气,如同夏日之物候向外宣通发泄,有利于身体气血运行,保持健康的体魄。但也因为夏季炎热,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氧耗量大,运动时最好要控制好强度,不宜大汗淋漓,精疲力尽,以防上疾病的产生。夏季运动的项目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广播操等,最好在清晨或傍晚天气较凉爽时进行,场地宜选择在庭院、公园等空气新鲜的地方,还可以到森林、海滨地区去度假。运动时不宜佩戴金属首饰,某些金属装饰品在遇汗水时,所接触的皮肤可能会有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起接触性皮炎。运动后应及时补充水分,但应少喝饮料,因为饮料中的糖精及电解质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更不应饮酒,应多喝白开水或淡盐水,但一次性摄入的水分也不宜过多,以免产生饱胀等不适感。运动之后的饮食要注意补充因运动消耗的能量,应适当吃些鸡、鸭、鱼类、蛋类等营养丰富的食物,以满足人体需求。运动后不要立即吹风扇、空调或洗冷水澡,这样只会让你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出,还会引起大脑供血不足,引起头晕、头痛等不适。游泳是人们比较喜欢的夏季运动项目,除注意安全以外,游泳不宜在过饱或饥饿时进行,一次游泳的时间也不宜过长,一般不要超过3个小时,以免因为消耗能量过多而产生疲劳。

三伏天防暑小常识

酷暑临近,连日来,医院里感冒、发烧、头疼、胃肠不适及上呼吸道感染的病人逐渐增多,有的老人还诱发了心脑血管疾病。如何防暑降温呢?在此中医院专家提供一些夏季防暑的小常识帮您安度盛夏。

一、夏天不提倡进行爬山等。在室外、白天进行的剧烈活动,建议可选择游泳、早晚慢跑等体育活动。

二、要多喝白开水,并且要定时饮水,不要等口渴时再喝,口渴后不宜狂饮。应少喝果汁、汽水等饮料,其中含有较多的糖精和电解质,喝多了会对胃肠产生不良刺激,影响消化和食欲。

三、不宜过量饮酒。人体在夏季受气温影响极易积蕴湿热,而湿热过盛又是诱发皮肤发生疮痈肿毒的病因,若大量饮白酒,更会助热生湿,无异于火上浇油。

四、饮食不宜过于清淡。夏天人的活动时间长,出汗多,消耗大,应适当多吃鸡、鸭、瘦肉、鱼类、蛋类等营养食品,以满足人体代谢需要。夏天的时令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五、午睡时间不宜过长。午睡时间过长,中枢神经会加深抑制,脑内血流量相对减少会减慢代谢过程,导致醒来后周身不舒服而更加困倦。

六、忌受热后“快速冷却”。炎夏,人们外出或劳动归来,喜欢不是开足电扇,就是立即去洗冷水澡,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反而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七、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八、不宜佩戴金属首饰。金属装饰品中的某些金属沾上汗水,所接触到的皮肤可能出现微红或瘙痒等症状,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

九、夏天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最好涂抹防晒霜。

十、生活起居要规律,不经常熬夜,保证充分的睡眠也是预防中暑的有效措施。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扇下。

十一、出门还要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以防应急之用。

三伏天养生到底吃什么好

一到伏天,老百姓最惦记的就是:三伏天,吃什么?有句老话:“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卷鸡蛋”。伏天吃饺子、烙饼、面条的意思,除了夏收小麦之后粮食充足的喜悦之情以外,主要是提醒人们,夏天饮食不可太凑合,要经常慰问自己一下,多吃点蛋白质和B 族维生素丰富的食品。因为夏天温度高,出汗多,会损失不少蛋白质氨基酸,更损失大量的B族维生素和钾、钠等矿物质,吃面更有利于补充营养。具体到吃什么,主要掌握四个要点:多酸多甘、补气去火、新鲜干净、补水养生。

多酸多甘

古代学者认为“夏季暑湿,适宜清补”。夏天酷热高温,人们喜冷饮,喝水多,导致湿气侵入人体,而外湿入内,使水湿固脾,引起脾胃升降,令人的消化功能产生障碍,出现积水为患,引起食欲不振等。按中医养生学的观点,暑湿对脾非常不利,因此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多食甘凉或甘寒为宜。并且,夏季归心,而心喜凉,宜食酸,所以夏季应适当地多吃一些性酸的食物。如:菠萝、西瓜等。

补气去火

炎炎夏日不仅带给我们身体上的不适,还容易导致越来越多的人火气上升,表现出情绪烦躁、焦虑、易激动、失眠等,这些症状在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因此,“去火”也是夏日食补的必备功课。夏日祛火的食物,上佳选择:苦瓜、西红柿等性凉、清暑的蔬果,同时,牛奶性微寒,可以补水、滋阴、解热毒,也是“去火”良品。狗肉、鸭肉更是夏季大补之良方。

新鲜干净

中医认为,胃为后天之本。夏季人们常感食欲减退,脾胃功能较为迟钝,此时不妨吃些新鲜蔬果。新鲜蔬果营养素的构成,一般是纤维素和糖分的含量各半,不仅可以有效地补充人体必须的能量和水分,其清爽的特质也会让人久食而不厌。胡萝卜、柠檬、苋菜是其中首选;时令的野菜蔬果,多食更是大有好处。但要注意不要贪食生、冷或不洁的食物,以免染上痢疾、腹泻等。

结语:这么炎热的夏天大家可要注意防病防暑哦!千万不要让自己热趴下哦!(文章原载于《养生月刊》,刊期:2012.06,作者:刘妍静,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