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惊 吃了什么药不能开车

来源:网络

亲们听过酒驾、疲劳驾驶,但可听过“药驾”么?药驾顾名思义就是吃完药之后驾驶,那药驾有什么危害呢?一些名贵的中药材如何保存才好呢?

惊 吃了什么药不能开车

着名音乐人高晓松因醉驾肇事获刑,让公众更清楚了酒后驾车、疲劳驾驶是引起车祸的重要原因,但诱发车祸的另一隐患——“药驾”却往往被人们所忽略。那么“药驾”的危害有哪些?吃过哪些药后不能开车?

所谓“药驾”,是指开车人服用了某些药物后驾车出行。国外一份有关致命性交通事故中用药情况的调查表明,在用药后驾车的人群中,服用抗抑郁药物和镇静剂后驾车造成的事故率高达97%,而饮酒后驾车的事故率是87%。药后驾车司机发生交通事故的要比未服药正常状态下开车的司机高出许多倍。国内一份资料显示,药后驾车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10%左右。可见“药驾”很危险。

众所周知,精神药品或麻醉药品是药后驾车危害最大的,我国对这两类药品实行特殊管理,一般人是很难接触到的。而那些易得、含有某些影响驾驶成分的常用药却往往容易忽视。例如服用感冒药后会使人头晕、嗜睡、倦怠、大脑思维迟钝等,使人的本能反射动作时间延长,动作协调能力下降,“手脚不听使唤”从而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等;服用镇咳、镇痛药后司机的视力、听力减退,不能正确分辨道路上的斑马线、岔路口、红绿灯以及其他车辆和行人,从而导致判断失误。那么,还有哪些药物会影响司机安全驾车呢?

抗组胺药

治疗感冒也会用抗组胺药,因为感冒初期的主要症状是变态反应(即过敏),感冒病毒刺激机体释放出组(织)胺,造成流涕、咳嗽、痰多等症状。目前在抗感冒药物中应用最多的是起效较快的扑尔敏,就是第一代抗组胺药,其主要不良反应有嗜睡、困倦、视力模糊、头痛等,会影响驾驶。含抗组胺的药物还有感冒清胶囊、感冒清片、鼻炎康片、维C银翘片、速效感冒胶囊等。

镇咳、镇痛药

含有可待因的止咳药会导致服用者视觉障碍和突然疲倦,有些止痛药还会引起感觉功能紊乱。其他镇咳药,如“咳必清”、 “咳快好”等,也是中枢性镇咳药,有致疲劳倦睡作用,可能影响到思维与操作的敏捷性。

含有鸦片、吗啡、盐酸古碱的镇痛药作用于中枢神经,会产生幻觉、精神松怠、平衡感丧失等。而安定、氯硝安定、佳静安定、苯巴比妥等镇静催眠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有广泛的抑制作用。

抗精神病药

如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是一种抗抑郁药,由于服用该药会削弱患者的注意力和反应力,所以服用该药的患者不得开车或操作危险的机器。

盐酸多塞平片是一种抗抑郁药,由于服用该药会出现嗜睡、多汗、口干、震颤、眩晕、视物模糊、排尿困难、便秘等不良反应,所以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船、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阿普唑仑片是一种抗焦虑药,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嗜睡、头昏、乏力等,大剂量使用偶见共济失调、震颤、尿潴留、黄疸等不良反应,因此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船、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丙戊酸钠缓释片和卡马西平片属于抗癫痫药,服用这两种药有可能出现嗜睡的不良反应,所以驾驶员应慎用。

抗变态反应药

苯海拉明片、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扑尔敏)、盐酸赛庚啶片等抗组胺药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头晕、头昏、恶心、呕吐、食欲缺乏及嗜睡等,所以用药期间不宜驾驶车船、操作机械或高空作业。

降压和降糖药

降压药和降糖药对驾驶的影响,与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药物有本质上的不同。

降压药如心得安、利血平、硝苯地平等有引起嗜睡、头痛、眩晕和低血压反应等,不利于驾驶安全。

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潜力,但以胰岛素和磺酰脲类多见。若在饥饿状态下用药更容易出现问题。如果降糖药选用不当还也可能出现药物性低血糖反应,如心悸、头晕、多汗、虚脱等,影响驾车安全。

抗心绞痛药

服用心得安、慢心律等抗心绞痛药,常有头痛、眼花、耳鸣和低血压等不良反应,服用剂量过大还可能会出现心动过缓、传导阻滞,甚至低血压昏厥等不良反应,故驾车时慎用。

抗菌药

使用庆大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等氨基糖苷类抗菌药,常有头痛、耳鸣、耳聋、视物不清、颤抖等不良反应,故驾车时慎用。

保健品

某些保健品中的褪黑素对神经中枢有抑制作用;中药天麻也含有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天麻素,该成分具有显着的镇静催眠作用;人参、西洋参制剂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但大剂量长期使用时容易出现心跳加快、烦躁不安、头痛,甚至意识混乱等神经系统症状。所以,驾驶人员在行车疲劳时应注意中途停车休息,而不要过分相信提神醒脑药物的功效。

为了避免服药后发生交通事故,大家在生病服药期间最好不要驾车。如果生病了必须服药,那您看病时应主动向医生表明 “我是司机” 的身份,或“我马上就要开车”的提示,请医生尽量避免使用会对驾驶员产生不良影响的药物。无论是医生开的药还是您自己去药店买的药,一定别忘了仔细阅读药品的说明书,牢记“用量、禁忌症和副作用”,严格遵医嘱服药。另外,对已知有不良反应,但不得不吃的药,要在开车前4小时服用,等身体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后再开车上路。

科学补碘 健康一生

今年我国“防治碘缺乏病日”主题是“科学补碘,健康一生。”补碘的最好方法是食用碘盐。由于近年来甲状腺疾病被发现的比较多,有些人士对食用碘盐提出疑问,对此,有关部门和业务人员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卫生部不久前发布了《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在此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简要的解答。

服碘盐会导致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提高吗

近年来,被发现患甲状腺疾病的人增多,但这与目前更多的人接受甲状腺检查、以及甲状腺B超等先进技术的运用有关,体检与先进技术的应用使甲状腺疾病的发现率、确诊率提高了。此外,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本身与多种因素有关,并不能说食用碘盐会增加甲状腺疾病,相反有些甲状腺疾病的发生与缺碘有关,补碘可以减少甲状腺疾病的发生。

国家为什么调整食用碘含量

我国已对食盐碘含量进行过2次调整,这是第3次调整,以后依然还有可能调整,每次调整都是依据全国碘缺乏病监测结果。《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制定原则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科学补碘。各地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碘盐中的碘含量,使人群碘营养处于适宜水平。

《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与原来标准有何不同

《食用盐碘含量》标准与原来标准相比主要有3点不同:

1碘盐中碘含量的平均水平(以碘元素计)由原来的加工水平35mg/kg下调至产品水平20 mg/kg ~30mg/kg。

2缩小了食用盐中碘含量均匀度的的允许波动范围,由原来的35mg/kg±15mg/kg(相当于±43%)调整为所选食用盐碘含量平均水平±30%。(新标准食盐含碘量更加均匀)

3新标准中的食用盐碘含量可以选择20mg/kg、25mg/kg、和30 mg/kg三种加碘水平,各省(区、市)可结合病区类型、居民饮用水碘含量、饮食习惯,以及孕妇、哺乳期妇女等特需人群的碘营养状况,以省(区、市)为单位供应一种、两种或三种碘含量的食盐。

为什么要因地制宜调整盐碘含量

碘缺乏病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幅员辽阔,食盐摄入量区别较大,多年来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因此不同地区人群尿碘水平高低不一,统一的一种盐碘含量标准不能满足和适应上述变化,已经不可能让所有人的尿碘水平都处于适宜水平。为此,《食用盐碘含量》标准允许各省(区、市)自行确定盐碘含量平均水平,使人群尿碘含量较高的地区回归适宜水平。

实现消除碘缺乏病后还需继续食用碘盐吗

目前,我国虽然实现了消除碘缺乏病的阶段目标,但是碘缺乏危害是自然环境缺碘造成,而自然环境缺碘状况是不能改变的。如果我们不食用碘盐,人们又会因摄入碘不足而受到碘缺乏危害。为此,我们要世世代代食用碘盐。

什么是碘缺乏病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碘缺乏造成机体碘营养不良所表现的一组疾病的总称。它主要损伤婴幼儿的脑发育而影响人口素质,包括地方性甲状腺肿、克汀病(以痴呆、矮小、聋、哑、瘫痪为主要临床特征)和亚克汀病(以智力低下为主要临床特征)、单纯性聋哑、胎儿流产、早产、死产和先天畸形等。它实质上属于微营养素营养不良,与维生素A缺乏、缺铁性贫血并列为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重点防治、限期消除的三大微营养素营养不良疾病。碘缺乏病主要发生于特定的碘缺乏地理环境,具有明显的地方性,在我国被列为重点地方病之一。由于我国碘缺乏地区分布广泛、受害人群众多、危害严重,已从一个单一的疾病问题上升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国家限期消除的重大疾病之一。

碘缺乏的主要危害有哪些

碘缺乏病是由于自然环境缺碘,使机体摄入碘不足所致的一系列损害,除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地方性克汀病两种典型表现外,最主要的危害是缺碘影响胎儿的脑发育,导致儿童的智力和体格发育迟滞或永久性障碍,造成病区人群的智能损害。缺碘也可导致流产、死产、先天畸形和新生儿死亡率增高等,妇女和儿童是碘缺乏最主要的受害者。

自然环境为什么会缺碘

自然环境缺碘是指土壤和水含碘不足。自然环境缺碘主要有三种原因:第一,大约在第四纪冰川期,由于冰川溶化,冰水冲刷,将富碘的成熟土壤大量冲走。而由岩石形成的新土壤,其碘含量仅为原成熟土壤的四分之一,这就造成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环境碘缺乏,也是自然环境碘缺乏的主要原因。第二,洪水泛滥致使局部地区土壤中的碘连同土壤被冲走而加重碘缺乏。第三,生态因素。由于植被破坏,土壤表面被风、沙、雨水、河流带走,致使土壤表面裸露,造成碘被淋滤并大量丢失,这种现象在山区更加明显。

为什么说食盐加碘是防治碘缺乏病的最好方法

碘缺乏病预防控制的根本措施就是补碘。正常成人每日需要的供碘量约为150微克,人体对碘的储存能力有限。由于自然环境缺碘是长期存在的,因此补碘应遵循长期、微量、日常和生活化原则。食盐是人体的每日所需,符合长期、微量、日常和方便的原则。人类经过近一百年的探索和实践证明,食盐加碘具有安全、有效、简单、易行、价廉、能够长期坚持食用的优势,成为补碘的最佳途径。

哪些人不宜吃碘盐

虽然补碘非常重要,但也有一些人不能补碘,主要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等甲状腺疾病患者中的少数人,因治疗需要遵医嘱可不食用或少食用碘盐。生活在高碘地区的居民,他们每天从食物和饮用水中已经得到了较高剂量的碘,这部分人群也不宜食用碘盐。

各地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增设不加碘食盐专柜,方便甲状腺疾病患者购买不加碘食盐。

名贵药材 保存得法

通风、阴凉、干燥处保存,这是一般人对中草药存放的认识。但在雨水多且下雨时间长的环境下,靠自然干燥储存显得不太“现实”,因此,要学习些保存名贵药材的方法。

鹿茸:大米压身、花椒为邻方可长久保存

作为中药材饮片之一,鹿茸含有不少水分。如果外界环境温、湿度稍“不对劲”,空气中的“霉孢子”就会掉落在鹿茸表面,然后会吸收鹿茸里的营养成分和水分,继而开始发芽,菌孢变成菌丝,鹿茸的营养也会因此遭到严重破坏。

有个“古老”但“管用”的窍门就是:把鹿茸用独立密封袋或防潮纸包好之后,埋在米下面,让大米长年四季把它压着,需要用时再取出来。过去家庭里有大米缸,将鹿茸放米缸底再合适不过,因为米是可以很好地吸潮的。鹿茸的另一大害就是虫害。可将鹿茸独立包装密封,然后让花椒做它的“邻居”。花椒味道浓烈,虫害就难以近其身旁。

虫草:无论如何保存,放得越久药效越弱

虫草滋阴,十分名贵,可用于日常煲汤、调养。平时,虫草最好保存在通风、凉爽、干燥、温度25℃以下的环境中。虫草只要受潮就会“化苗”,“化苗”的直接后果就是虫草成了“空壳”,那就非常麻烦了,质量、药效肯定大打折扣。如果用手一捏,虫草里面空空如也,彻底干瘪了,这时必须马上拿到太阳下暴晒,如果有条件,最好进行微微烘烤。

虫草如果生虫不是很厉害,还是可以继续使用的,但最好能用筛具筛去虫体、虫屑等废弃物,然后晾晒。如果量大或者需要放置较长时间,最好在放虫草的地方放一些硅胶之类的干燥剂。但不管怎么样保存,虫草都应尽快食用,保存时间越长,药效必然越低。

西洋参:用棕色玻璃瓶保存可抗氧化

西洋参易受潮,味道浓郁,容易串味、走味。存放西洋参最好选择瓶盖有胶皮内垫的玻璃瓶,胶皮内垫可以很好地密闭封口,瓶子最好是棕色的,因为可以抗氧化,如果是浅色瓶子,可能下次取出西洋参时,参的颜色已经变深了。玻璃瓶务必洗净晾干,确保干燥。把西洋参用纸包好放入瓶子以后,有条件的话,可以适当放入干燥剂等,然后将瓶口加盖密封,放入冰箱冷藏室保存,这样可以防虫蛀、霉变,也可以避免冰箱内物品串味,或药味走失。

如果西洋参本身还未阴干,应先放入冷箱冷冻柜内,待冷冻干燥再放入贮品柜内。对于确已干透的西洋参,可用塑料袋密封后置阴凉处保存,随取随用。而已生虫的参也不是不可以采用,视程度而定。如果虫害轻微,可以轻轻敲打除去虫卵和虫体等,再置阳光下暴晒,以杀死剩余虫卵和虫体。

桂圆:拌蜜色不变

桂圆即龙眼的干品,有壮阳益气、补益心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可治疗贫血、心悸、失眠、健忘、神经衰弱及病后、产后身体虚弱等症。但由于桂圆肉含有较多的糖类、蛋白质和脂肪,在较高温度下或者湿气较重的梅雨季节,非常容易生虫或发生霉变。生活中可以将肉桂放进干净的容器中再加入适量的蜂蜜拌匀,密封好置于阴凉干燥处贮存。用此法保存桂圆能安全度过两个夏季,且色味不变,功效不减。

检查中药材是否保存完好

眼看、鼻闻和手摸,可以发现名贵中药材是否保存良好,及有无产生霉变虫变。首先应该用眼睛观察药材的颜色变化,如果发现发黄、变绿,就要警惕是否产生霉变。最容易看的是当归,把当归一掰开,很容易就能看出是不是有霉点、是不是有虫蛀。一些名贵药材颜色虽有变化,但药效还有残存,扔掉就有些可惜,此时可根据颜色等来鉴别是否能继续采用。

中药材大部分是味道浓郁或独特的,像当归、杏仁、西洋参等都是味道浓烈的中药材,用鼻闻就能辨别出来药味是否变淡,是否丧失药味。有的药材还可能出油,闻到浓烈膏油味时,也得小心药材变质。

另外,手摸也是非常方便快捷的辨别方法。药材表面有无虫蛀粉末,一摸就能摸出来。还有很多药材含油质较多,如果一摸有很多油状物附着在药材表面,建议最好放弃使用。还有的药材本身十分干燥,可是用手竟然能摸到水分和湿气,此时就得小心其受潮。

结语:不管是药材还是食用碘盐都是为了让我们可以活的更健康的一种手段,可是亲们一定要掌握好“度”哦~(文章原载于《健康博览》,刊期:2012.06,作者:江岚、毛光明;《大众健康》,刊期:2012.07,作者:董绍军,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