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三伏贪凉其实是在伤肾

来源:网络

三伏天的威力真的是不容小觑,但是也不可一味的贪凉,一旦防暑降温过度了,导致体内阳气衰弱,那么你的肾就在无形之中很受伤,肾虚也许你暂时发现不了,但是一旦发现了那为时晚矣。所以夏日养生切不可贪凉,要好好的补肾,养肾。

三伏贪凉其实是在伤肾

马上就要到炎炎“三伏天”了,人们普遍想到的是如何降温防暑,但夏日里如果人体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一味追求“冰爽”感觉,却是有悖于三伏养生原则的。

早在2000多年前《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意思是说阴阳四时是万物盛衰存亡的根本,阴阳调和则身体健康,阴阳不调则会出现各种疾病甚至导致死亡。根据“天人相应”的原则,生活在自然界中的人们必须顺应自然界四时阴阳的变化,及时调整自身阴阳以保证阴阳平衡,才能保证机体与外界和谐共处,从而才能达到养生保健、延年益寿的目的。夏令三伏,自然界烈日炎炎,阳气旺盛,此时人体为了顺应天时处于“阳盛于外而虚于内”的境地,腠理开泄,汗液增多,加上暑气逼人,常常导致了人体阳气宣发太过而出现体内阳气匮乏的夏令体质特征,此时如果因为防暑降温而过度贪凉食冷易致内寒过甚,以至于体内阳气更衰。

观察发现,如果人体长期生活在空调制造的冷环境里,则易损伤人体的“卫表之阳”和“肺阳”,故易患夏令感冒、咳嗽、哮喘,甚至加重这些疾病的冬天发作机会;而夏令过度贪食冰镇冷饮,极易损伤“脾阳”和“胃阳”,以致诱发胃痛、腹泻的情况也不少见。因此,此时养生应当顺时而为,当顾护体内阳气,使之保持旺盛充沛,才能维持夏日健康不病,也才能达到“冬病夏治”的目的。所以凡是耗损阳气及阻碍阳气畅达的习惯皆应避免,如不宜长期处于低温空调环境,不可过度贪食冰镇冷饮等。

具体的护阳措施体现在起居上,应晚睡早起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虚的变化,中午暑热最盛之时,适当午睡既可避炎热,又可消除疲劳、补充体力;精神调摄,应适应自然界“生长”的规律,主动调节情志,避免动怒烦躁,保持神清气爽。饮食上,要着眼健脾益气,少苦寒,节冷饮,少食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宜食鱼、蛋、奶、西瓜、黄瓜、冬瓜、玉米、豌豆等,此外,酸味收敛,可固护体表,防止出汗过多伤气损阳,如杨梅、草莓、西红柿、豆类及其制品、动物肝脏、海带、海蜇、海藻等也可选食;咸味食物则可帮助机体补充因出汗过多而丢失的盐分,以防汗多损伤心气,故应及时补充。

总之,夏日饮食以温养阳气为佳,在适时饮食的基础上,尤可饮用温胃宁心的生姜大麦茶、益气健脾的黄精红枣汤、温阳解毒的绿豆肉桂汤、益气防感的黄芪玉竹茶以及温肾去毒的楮实子黑料豆汤,民间有“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之说,也是“春夏养阳”理论的实际应用。

夏天贪凉易伤肾

夏天酷暑难当,总是向往寒凉。因此冰水、冰激凌、冰棍之类大受欢迎。但是,贪凉过度则会伤肾。

自然界气候的变化是由于阳气的变化所引起的。夏天阳气是向外向上的,因为阳气到到了地表,地下的阳气当然就少了,所以地面温度增高,地下温度相应降低,人们感觉到了地表的炎热,地下的井水却是凉的。冬天阳气是向内向下的,因为阳气到了地下,地表的阳气自然就少了,所以地表温度降低而地下温度升高,人们感觉到了地表的寒冷,地下的井水却是热的。

人体阳气的变化和自然界是同步的。夏天人体的阳气也是向外向上的,因为阳气都到了体表,体内的阳气当然就少了,人们感觉到身体是热的,但体内却因为阳气减少而呈现寒冷的状态,这时如果因为体表的炎热而进食大量的冰冻食物,就会使体内呈现雪上加霜的局面,人体的阳气因为冰冻食物而大量消耗,肾阳是人体阳气的根本,阳气消耗过度,最终损伤的是肾阳。

民间流行说:“冬吃萝卜夏吃姜,不用医生开药方”,讲的就是这个道理。萝卜是凉性的,冬天吃萝卜就是因冬天外表寒体内热,吃萝卜可以清内热;姜是热性的,夏天吃姜是因为外表热而体内寒,吃姜可以温补体内的阳气。

总结:空调的日益普及,夏日切不可长期吹空调,损阳伤身不说,还会引起各种疾病。如果你长期离不开空调就适当的吃些姜补补体内阳气保护自己的肾。(文章原载于《益寿文摘》,刊期:2012.08,作者:史锁光,肖相如,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若悠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尽快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