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立秋养生 警惕“阴暑”侵袭需备5种解暑药

来源:网络

立秋是我国传统节气之一,意味着夏季即将离去,秋天即将来临,但是立秋虽然来了,但是天气依旧炎热,这个时候我们要注意中暑,医学上称之为“阴暑”,接下来就跟随小编一起去了解一下。

立秋养生 警惕“阴暑”侵袭需备5种解暑药

“动而得之者为阳暑”,“静而得之者为阴暑”。“阳暑”是在夏日的高温、通风不良、湿度较高的环境下长时间劳作所引发的;而“阴暑”则是过于避热贪凉引起的。

为什么立秋了还会中署呢?那是因为初秋仍有夏的高温,立秋后的暑热湿盛,人们毛孔开张。

藿香正气水(片、胶囊):这是历史悠久的经典方,也是最常用的清热解暑药,有解暑、化湿、和中的功效,针对的主要症状包括:头昏、胸闷、呕吐、腹泻、脘腹胀痛等。因夏季主要以“湿热”当令,在化湿的同时,亦可辅助于扶脾胃之气。对中暑、以吐泻为主的胃肠性感冒效果最好。如果作预防用,可每次服用治疗用量的1/3。服药期间,应忌食生冷食物。高血压、心脏病、肝病、糖尿病、肾病等慢性病严重者以及儿童、孕妇、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

六一散:有名的解暑药,配方又是最简单的,由滑石、甘草以6∶1的配方组成,“六一散”也因此而得名。六一散清热利尿,人中暑后往往会出现小便不利等症状,将六一散用凉开水调服即可。

仁丹:具有清热解毒、祛暑止吐、清凉开窍的作用,还可用于退热。对天气炎热导致的头晕、头痛、恶心、胸闷等,可每次10粒,含化或凉开水送服。婴幼儿及儿童不宜服用。

十滴水:十滴水也是一种常用的解暑中药,有祛暑、散寒、健胃的作用,特点是起效快,中暑后出现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腹泻时,可将2~5毫升十滴水溶于白开水中搅匀服下,中暑症状很快可以得到缓解。高温作业前事先喝一点也有防暑的作用。同时要注意十滴水所含的药物成分有一定毒性,不宜多服,儿童、哺乳期妇女、年老体弱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孕妇禁用。

清暑益气丸:祛暑利湿、补气生津,炎热很容易让人耗气伤津,出现发热、口渴、乏力、犯困、不思饮食、中暑兼有气虚的表现。此药由西洋参、知母、黄连等组成,不仅清暑祛湿,还益气生津,特别适合体弱的老年人。

什么情况下容易引起“阴暑”呢

1.夜宿在阳台、地上铺凉席打地铺;

2.在睡眠时被电扇直接吹;

3.在树荫下、水亭 、海边及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

4.运动、劳作出汗后立即洗冷水澡;

5.进食大量冷饮。

在睡眠、午休和纳凉之时有以上行为,都可能导致风、寒、湿邪侵袭人体而引发“阴暑”。 白天气温很高,但往往昼夜温差加大,一热一凉更加大了伤阴暑的可能。

“阴暑”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主要有:发热、头痛、无汗、怕冷、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状。

临床中,特别是老人、儿童、孕产妇、体弱及患有宿疾者, 更应注意 不可过于避热贪凉,避免寒湿侵袭而引发“阴暑”。阴暑为暑月受寒所致,其发病较慢,且不似阳暑症状明朗,故易被误诊。

发生阴暑后怎么办?俺体会主要有以下几点:

1.刮痧治疗:几年前俺开始用牛角刮痧板治疗中暑,通过推擦、抖动,可使关节经络通畅,理气活血,调和阴阳;

2.口服藿香正气水,或藿香正气胶囊,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之功效。 用其配合刮痧治疗阴暑效果较好。

3.多饮水,每天至少饮1000毫升以上;

4.进食淡茶、稀饭、菜汤、豆浆、果汁等;

5.吃凉性水果。梨、西瓜等;

6.多吃些清热、生津、养阴的食物,不吃或少吃辛辣、燥热、油腻的食物;

7.少饮酒;

8.劳逸结合,保持充足的睡眠。

立秋养生之道

一、立秋饮食宜祛暑滋阴

立秋时节,昼夜温差加大,在饮食上应坚持祛暑清热,多食用一些滋阴润肺的食物。医学专家认为,秋季燥气上升,易伤津液,因此,在饮食上应以滋阴润肺为宜,可适当食用芝麻、糯米、粳米、蜂蜜、枇杷、菠萝、乳品等柔润食物,以益胃生津。另外,多吃豆类等食物,少吃油腻厚味之物。

考虑到天气还可能会依旧炎热,市民可通过多吃蔬菜、水果来降暑祛热,还可及时补充体内维生素和矿物质,中和体内多余的酸性代谢产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应选择新鲜汁多的,如:黄瓜、冬瓜、西红柿、芹菜等。水果应食用养阴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后生食大量瓜类、水果容易引发胃、肠道疾患。因此,脾胃虚寒者注意不宜食用过多。

二、立秋时节宜养肺护肝

立秋将至,初秋时节应重点养护哪些部位?预防哪些疾病?可选用何种方法来调理、养护身体呢?

中医专家认为,立秋过后,肺与秋季相应,而秋季干燥,气燥伤肺,容易产生疾病,因此需要润燥、养阴、润肺。而此时,肝脏、心脏及脾胃还处于衰弱阶段,因此,立秋过后肺功能开始处于旺盛时期,因此要加强调养,使肺气不要过偏,影响机体健康。

专家指出,要适当多润肺,多补充水分,少食辛辣、烧烤、油腻、伤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点果仁类的食物。起居还宜早起早卧,多呼吸新鲜空气,多做深呼吸,以及时排出体内的有害物质。注意不做剧烈运动,不过度劳作,可适度慢跑,促进血液循环,增强体质。

另外,在肺盛之时易影响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泄气血,肝气受制的秋天,人们容易出现情绪低落等表现,表现在生理方面则为容易引起气血失调等疾病的发生,比如:内分泌紊乱等问题,像月经失调、心慌心悸、失眠问题等。当出现此类现象时,可通过养阴、柔肝、疏解等方法调理。

三、早晚温差渐大预防感冒

立秋过后,我们会发现昼夜温差逐渐变大。白天炙热的气温到了晚上,就会开始变得清凉起来,因此,早晚温差过大容易引起频发感冒等。提醒市民在衣着和居家休息方面,应更注意防止夜间着凉。

一些市民习惯于在家赤膊睡觉,再加上空调温度设定太低,夜晚睡眠时寒气侵体,体质下降,诱发感冒、肩颈疼痛等疾病。专家表示,立秋过后,天气将逐渐转凉,提醒广大市民在居家环境中不宜24小时空调全开,尤其是夜间,尽量少用空调。可趁早晚清凉时分勤开窗户通风,流通空气,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另外,近来突发降雨天气较多,市民出门当心淋雨,容易引起身体不适。提醒出门时最好随身携带雨具,或备件衣物,以备不时之需。

四、当心“秋老虎”依旧伤人

立秋是一年之中气温由升温向降温的转折期,此后湿气逐渐减弱,让人难以忍受的“桑拿天”也会逐渐减少。但立秋并不是真正秋天的到来。炎夏的余热未消,处暑节气也将在8月底接踵而来,“秋老虎”甚至还可能虎视眈眈,而天气也逐渐转向干热。特别是立秋过后,还可能再处于炎热之中,而这种炎热气候有时候也可能要延续到九月,天气才能真正凉爽起来。因此,立秋后应当心“秋老虎”,小心中暑。

结语:夏季的炎热还没有离去,但是秋天的脚步已经悄悄来临,如今,天气依旧炎热,做好防暑降温工作依旧是我们的重点,希望大家警惕“阴暑”,做好防护。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