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邵逸夫的长寿养生之道

来源:网络

2014年1月7日“娱乐之王”邵逸夫逝世,享年107年,曾被英国女王册封为爵士。107岁的高龄并不人人都能做到的,邵逸夫爵士的养生之道有哪些呢?日常长寿养生我们应如何做才好?一起来看文章吧!

今天邵逸夫在香港安详的离世,提起邵逸夫,电影界的人恐怕不会陌生。已是107岁的邵逸夫是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的主席,香港着名的电影制作者,也是电影公司邵氏兄弟的创办人之一。在他的运作下,曾产生了《上海滩》、《霍元甲》、《射雕英雄传》等经典电视剧,也挖掘出周润发、周星驰、梁朝伟、刘德华、刘嘉玲等大牌明星,正因如此,他也被视为香港娱乐圈的绝对大佬。

邵逸夫1907年出生于上海,祖籍为浙江省宁波市,父亲是上海锦泰昌颜料公司的老板。因他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故人称“六叔”。邵逸夫受教于美国,19岁中学毕业后,便随兄长邵仁枚去新加坡开拓电影市场,从此走上了电影制作的生涯。

年逾百岁的邵逸夫在养生之道上和其他寿星有些不同,他曾向香港特首曾荫权传授长寿秘诀,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次,还要转64圈。不知道他是否从“老从脚上起”这一养生格言中领略来的。但老年人多锻炼脚部,确实是好处多多。

工作是邵老的重要养生秘诀。他曾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直到现在,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除了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看电影和电视。他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多年来他一直保持开朗的心境,而乐观的情绪和开朗的性格,是防病保健延年益寿的重要条件。

邵逸夫注重养生之道始于中年。初时,他以炖人参进补,后来改为每天口含一片人参。近年来,他已不再依赖人参,而是看重了“生命在于运动”。有一次,邵逸夫在影城别墅宴请国家教育代表团,在接待宾客时,他神采奕奕,非常健谈,若不是客人让他坐下,相信他会站着说个不停。在场的人见状,都称赞他的身体状况良好。当追问其养生之道时,邵老自豪地拍着心口说:“我走路是不用拿棍子的。长寿之道在于运动,我每天早上要练45分钟气功。”可见练气功也是邵老长寿的一个原因。

邵老的另一个养生之道就是“三不做”。赌钱、喝酒、不正常(刺激)的事都不能做。他说,这些事情都对身体不好。每天除了以走路来代替运动之外,他还要读报1小时左右,每年出门旅行一次。在饮食上,邵老可以说是“百无禁忌”;除了酒以外,牛扒、鸡翅等照吃不误,他遵循的是“营养平衡”。他认为:合理的营养是代谢的基础,膳食中既要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又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邵老的饮食量不多,但保持了营养上的平衡,确实是可取的。

宽厚和乐于助人也是邵老高寿的另一个原因。多年来,邵逸夫一共向内地捐助了34亿港元,兴建了5229个教育和医疗项目。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地质大学等多所高校都有邵逸夫捐资修建的“逸夫楼”。他还模仿诺贝尔奖,创立了“邵逸夫奖”,其基金高达50亿港元。1990年,中国政府将在中国发现的2899号行星命名为“邵逸夫星”。1991年,美国旧金山市将每年的9月8日定为“邵逸夫日”,以此来表彰邵逸夫对社会做出的贡献。古人云:仁者寿,这是因为仁爱之人的心和山一样平静和稳定,他们以爱待人、站得高,看得远,宽容仁厚,不役于物,也不伤于物,不忧不惧,所以能够长寿。邵逸夫的高寿,与此也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邵逸夫传奇爱情:两个女人成就一代影视大亨→→→

邵逸夫是一位传奇人物,拍摄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见证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的全部历史。同时,他以个人财产成立“邵氏基金”,为内地教育事业捐款达25亿港元,加之他在英国、美国、新加坡及香港等地的巨额捐赠,在古今捐资助学史上可称当之无愧的第一人。

邵逸夫长寿养生之道让人称奇,更让人称奇的是,邵逸夫不仅人生传奇,他的爱情故事也像他的公司拍出来的电影一样,充满了浪漫的传奇色彩。

与前辈女友一见钟情,冲破世俗走进第一次婚姻

邵逸夫祖籍宁波,1907 年,出生于上海一个富有家庭,父亲邵玉轩育有5男3女,邵逸夫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六,所以后来被香港影视圈尊称为“六叔”。

邵逸夫从小天资聪颖,尤其痴迷于戏剧与电影,那时,他最大的梦想是能在电影行业中大展身手。因为家道中落,1926年,刚从中学毕业的邵逸夫,应三哥邵仁枚之邀,南下新加坡,开始涉足电影业。在新加坡和马来西亚, 邵氏兄弟亲自扛着放映机和影片,在烈日下长途跋涉及,深入到华侨众多的农场去放露天电影。那时的电影放映设备很落后,要用手工一格格地摇片子,一场电影放下来,累得腰酸手痛,但邵逸夫硬是咬咬牙挺了过来。兄弟俩用了几年时间,走遍了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大小乡镇,渐成名气。

当时,新加坡最闻名的富豪余东璇十分赏识邵氏兄弟,邀请他们到家中做客。那天,他们应邀来到余府,余东璇亲自出门迎接,身旁还站着一位身着白色连衣裙、清新脱俗、气质高贵典雅的美貌女子。余东璇介绍说:这是黄美珍小姐。

饭后,余东璇请邵山客在书房谈业务合作意向,就让黄美珍陪邵逸夫到花园中游玩。两个年轻人在花园中边走边天南地北地聊了起来,他们聊得最多的是电影。一席忘情的畅叙,彼此都觉得有很多共同话题,大有相见恨晚之感。第一次会面,在邵逸夫和黄美珍的心湖中都泛起了涟漪。离开余府之后,黄美珍的倩影在邵逸夫眼前浮现,让他第一次体会到了恋爱的滋味。

后来,在余芳璇的鼎力支持下,邵氏兄弟在新加坡挂牌成立了邵氏机构。不久,邵仁枚见弟弟的才干已能独当一面,便把新加坡的事业托付给邵逸夫,自己到马来西亚去开避新市场。

邵逸夫忙于事业,黄美珍则被才华横溢、锐意进取的邵逸夫深深地吸引了。为了见到他,黄美珍经常借故到邵氏机构看望邵逸夫,不时还带一些礼物分发给员工,了解到哪个家里有困难,就想方设想为他们排忧解难,帮助邵逸夫解决了不少问题。

两个人的心越来越近,一种超乎知己的莫名情愫在两个人心底不断升腾,如果有时间,两人就到公司属下的戏院看一场电影。散场后,邵逸夫总是主动送黄美珍回家,黄美珍不喜欢坐车,两人就边走边聊散步回去。从公司到余府的这条路上,留下了不少这对年轻人爱情的足迹。

第一次爱情的曲折路程→→→

邵逸夫一面享受着爱情萌芽的心动,一面却又为这如洪水般汹涌而至的感情深感不安。因为,黄美珍是余东璇的女友,而余东璇既是前辈,又对自己有恩。三哥邵仁枚得知此事后,力劝邵逸夫放弃这段感情,而且指出黄美珍大他5岁,不合适。但邵逸夫并不认为年龄是什么障碍。

邵逸夫和黄美珍关系暖昧的闲话传到余东璇的耳朵里,余东璇却置之一笑,说:“美珍喜欢电影,有逸夫这个懂电影的行家陪着,这是好事。”余东璇的宽容让黄美珍心怀窃喜,她更多地参与邵氏机构的内部事务,并积极地出谋划策。1930年,邵氏兄弟公司成立。

1931年,邵逸夫决定尝试拍有声电影,他的这个大胆想法立刻得到了黄美珍的认同。在黄美珍的支持和鼓励之下,邵逸夫决定到美国考察。当时,没有飞机可乘,只好坐轮船,不料,途中轮船触礁沉没,落水的邵逸夫抱着一小块木舢板,在茫茫的大海上飘泊一夜后终于获救生还,并从美国好莱坞买回所需的“讲话机器”。几个月后,当邵逸夫从美国带着大批器材回到新加坡时,黄美珍早已等候在码头。看着邵逸夫瘦了一圈,她心疼得说不出话来,两行清泪禁不住流了下来。一对相思的恋人,情不自禁,紧紧地拥抱在一起。

1932 年,邵氏兄弟终于在香港摄制完成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白金龙》,开创了中国有声电影的新纪元。这部影片让邵逸夫赚了一大笔,并声名鹊起。尽管倍受争议, 邵逸夫和黄美珍却越来越感觉彼此再也分不开。

终于有一天,邵逸夫鼓起勇气亲自来到余府,坦白地向余东璇倾吐了他和黄美珍相爱的事。余东璇听罢,沉默了片刻,哈哈大笑说:“你们的事我早有察觉,君子成人之美,老弟既然和美珍真心相爱,就不用顾及这么多,难道让美珍一辈子陪着我这个老头吗?”邵逸夫对余东璇深深鞠躬!

1937 年,30岁的邵逸夫冲破世俗的种种陈见和约束,与黄美珍在新加坡举行了婚礼。那天,余东璇还送来了50万元的大礼表示祝贺。每次提起余东璇,邵逸夫就热泪盈眶,对这位宽厚仁慈的前辈心怀感激。结婚后,邵逸夫与黄美珍都十分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婚姻。

1937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邵氏影院被被催毁殆尽,邵逸夫自己更因为“拍摄反日电影”被日子宪兵打得皮开肉绽,关进大牢。黄美珍一边独力支撑家业,一边托关系找到原来在邵氏兄弟公司做事的日本人山本和中野,花重金请他们赶到日本宪兵部,替邵逸夫说话,才将他救出。

黄美珍伴随着邵逸夫走过了他事业和人生中最波折、动荡的时段,这份岁月磨励出来的真情让邵逸夫深深感怀。即便日后,他身旁美女如云,但也都是过眼云烟,黄美珍在他心中的地位从不曾动摇过。后来,黄美珍一心在家相夫教子,为邵逸夫生育了两男两女,对于日常养生保健也很上心。

木棉对橡木的爱恋,红颜知己放弃名利扶佐邵逸夫→→→

1952 年的一天夜晚,邵逸夫来到邵氏戏院楼上的夜总会听歌。刚开始的几场表演看得他昏昏欲睡。正准备离去时,主持人说:“下面请红遍南洋的女歌星方逸华小姐演唱。”听了“方逸华”三个字,邵逸夫觉得相当耳熟,他挥手招来侍者问询。侍者告诉他:这位方小姐是最近红遍南洋的歌手,一曲《花月佳期》迷倒一片客人。邵逸夫这才恍然大悟,自己曾听过她的唱片,因为十分喜欢她的歌声,便让侍者送上一大束鲜花。

演唱结束后,方逸华换上一套素雅的旗袍,专程向邵逸夫道谢。两人来到一间环境清静的酒楼,边吃夜宵边聊天。邵逸夫这才知道,方逸华也是上海人,母亲是老上海滩的“舞国红星”方文霞,比他小了整整24岁。因为家道破败,遗传了母亲的窈窕身姿和美妙歌喉的她17岁就登台谋生,主要在香港高级俱乐部表演。

此后,因为选影片的原因,邵逸夫时常进出香港。每次来港,只要时间允许,他就会到方逸华的夜总会捧场。方逸华对邵逸夫谈起童年在上海的种种趣事,经及在南洋演出的种种见闻。邵逸夫入神地听着,偶尔一阵爽朗的笑声,一句睿智的话语,令方逸华感觉坐在眼前的不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电影大亨,而是一位亲切的兄长、一位和蔼的老师和一位幽默的朋友。

而随着交往的深入,邵逸夫惊喜地发现方逸华不仅人长得美,歌唱得好,而且颇有见的,更当她视为红颜知己。

1955年,已经战领东南亚电影半壁江山的邵逸夫发现:影人没有摄影棚,等于工人没有工厂,邵氏要想在激烈的影业竞争中发展,必须建立自己的电影制片厂, 便有意在香港建设“邵氏影城” 而这需要一大笔钱。但他的想法遭到了邵氏在香港主持工作的二哥的强烈反对。对电影业无心恋战二哥写信,希望邵逸夫来港主持邵氏电影业。

1957年的初秋,邵逸夫离开了奋斗了30年的南洋,与合作了30年的三哥分手,从狮城来到了香港。 这一年邵逸夫正好50岁,孔子所说的“知天命”之年,但邵逸夫养生保健工作做的非常好,几乎看不出来有50岁高龄。邵逸夫却以万丈雄心进军香港,再图霸业。

来到香港之后,邵逸夫做了一件对他来说意义非凡的事情:向方逸华发出了邀请,请她来邵氏兄弟公司工作。

当时,方逸华的歌唱事业如日中天,许多人都她劝她不要离去。但她还是不顾一切地退出了歌坛,退出人们的视线,追寻这个发现她,让她认为值得可以相守、相付一生的男人邵逸夫。

1957 年,在方逸华的极力推荐下,邵逸夫动用了100万港币,大胆起用年仅30岁的李翰祥担任导演。李翰祥终于不负众望,以《江山美人》创下当时香港电影票房最高纪录,并且囊括了第五届亚洲电影节五项大奖。之后,邵逸夫不惜重金,把《杨贵妃》、《梁山伯与祝英台》搬上了银幕。这两部巨片在香港、台湾以至东南亚一带掀起了中国片的狂潮。邵氏电影公司20多年间所摄制的影片达1000 余部,旗下电影院达200家,每天观众大约100万人。邵氏影城全盛时期,员工超过1300 人,被外国传媒誉为“东方的好莱坞”。

正当邵氏影业全盛之时,电影受到电视的挑战和威胁。这时方逸华又独具慧眼,建议邵逸夫花了一大笔钱去竞投无线电视的经营权,结果一举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从此,奠定了邵逸夫在香港影视界无人可及的“教主”地位。

90岁再当新郎,情义两全→→→

方逸华并不是那种攀附于树木的藤蔓,她以自己的行为证明了自己的能力和衷诚,也羸得了邵逸夫的怜惜与尊重。所以,虽然邵逸夫坐拥的王国中不乏出众的红粉佳人,但真正能让邵逸夫将公、私事都放心交代的,却只有方逸华一人。

从进入邵氏后,方逸华与邵逸夫相伴40多年,无怨无悔将一个女人最宝贵的光荫、聪明才智和深情统统付给了邵逸夫和他的事业。

1987 年,邵逸夫的发妻黄美珍于美国病逝,享年85岁。她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整整50年。虽然因为邵逸夫忙于事业,每天都“只休息一个小时”,与妻子相守的时间并不多,但邵逸夫是长情的人,妻子在他心目中的地位无可更替。为了追忆亡妻,那一年,邵氏公司停业一年。

黄美珍病逝后,尽管邵逸夫和方逸华结婚在众人眼中是迟早的事,但保养有佳、依旧健硕而且精明邵逸夫面对记者的一次次追问都笑着以“没打算”为由搪塞。而方逸华则表示,她敬邵逸夫为老师、老板、朋友和知己,她十分珍惜这难得的缘分,不求更多。

但对于方逸华,邵逸夫一直心存愧疚。虽然方逸华从未向他提出过结婚的请求,但他知道这是她多年的梦想,而他不愿意负了这个痴情的女人。于是,1997 年,在妻子黄美珍逝世10年后,邵逸夫终于决定再婚,迎娶已将女人最宝贵的40多年时间奉献给了邵氏的方逸华。

1997年5月6日,90岁的邵逸夫与62岁的方逸华在美国拉斯维加斯正式注册结婚。原来,在拉斯维加斯注册结婚,无须预约,只要付出35美元便即时成为夫妻。而且,香港政府是承认的。

此时的方逸华已经年过60,与90岁的新郎老翁手挽着手,仍是一贯的香奈儿套装配上利落的短发,但脸上却有着属于新嫁娘的娇羞,心里到底是欣慰的吧。面对记者的惊诧和不解,邵逸夫毫不含糊地高声说:“我同方小姐做了多年朋友,又一起工作了45年,结婚不单带来了正式的名分,也确定了方小姐日后的幸福。”

对于这场婚礼,香港着名评论人说查小欣这样说:方逸华需要的并不是庇护,而是尊重和认同。她追求的不过是在高大橡树旁边长成挺立的木棉,“她对他倾慕、感激、钦佩,而不是依赖、乞宠。一个真正高尚的男人,最终会给她名分。”

邵逸夫与方逸华结婚后,他们原有的生活没有什么改变,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邵逸夫和方逸华依旧住在各自的家,方逸华生活依然简朴,与两个妹妹和一只宠爱的小猫住在一座小洋房里。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逸华才会到邵家,和“六叔”共进午餐,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而其实他们的居所相隔只有5分钟车程。

2010年元月,活到老干到老的邵逸夫在102岁高龄,决定休息,他卸任香港无线电视台行政主席职务,将这个他花费毕生心血创建的、市值164亿港元的电视王国交给了方逸华打理。半个多世纪的风雨走过后,方逸华依旧是这位传奇人物心中最值得信赖和倚重的对象,一如当年他来香港创业时的选择一样。一个好的心态是养生的必备要求,也是最佳表现。

邵逸夫逝世 邵氏捧红的15大巨星→→→

邵逸夫病逝

香港TVB荣誉主席邵逸夫今日(1月7日)早上在家中离世,享年107岁。掌管无线及邵氏两大媒体娱乐王国的邵逸夫是香港乃至全球最高龄的在任上市公司主席,今晨107岁的他安详离世,107岁逝世可见他的日常养生保健做的有多好。

邵逸夫(六叔)

有钱、有名、有美相伴,六叔的百岁经历近乎完美。但对港人而言,他不应仅仅是一个传奇。在过去一个世纪中,他所展现出来的勤力、敬业、精明、魄力和慈善之心,均值得香港新一代富豪效仿。

邵氏雄踞香江影坛数十载,仰仗的最重要资源其实就是那些耀眼的明星,明星制度在邵氏公司这里得到全方位的发展,在每一个类型片种中都有当家的明星,这些巨星让邵氏的光辉持久永恒。

邵氏女星:

1、林黛(1934~1964)

林黛是邵氏5、60年代的王牌巨星,其主演的《貂禅》、《江山美人》为邵氏带来了空前的票房回报,她本人也成为红遍东南亚的一代巨星。林黛戏路宽广,喜剧、悲剧、歌舞剧都能够应付自如,但是她银幕上的爱情悲剧似乎更能引起观众共鸣。她先后四次荣获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桂冠,电影事业几乎是一帆风顺。1964年,感情受挫的林黛在家中自杀,结束了她辉煌而又短暂的一生。

2、乐蒂(1937~1968)

乐蒂号称邵氏第一古典美人,其在《梁山伯与祝英台》中饰演的祝英台让观众沉醉。乐蒂1958年进入邵氏公司,1960年出演李翰祥执导的《倩女幽魂》,该片曾被选送到戛纳参赛,虽然未能获奖,但在那没有美容整形的年代,乐蒂的美貌已经让外国人惊叹不已。乐蒂在邵氏工作了6年,出演过21部邵氏电影,于1964年转投电懋影业公司,1968年,事业和感情皆不顺利的乐蒂也选择了和林黛相同的道路。

3、凌波(1940~)→→→

凌波生于福建厦门,后来随家迁到台湾,14岁进入电影界发展,主演闽南语电影,但影响力并不是很大。1960年凌波加入邵氏,因在《红楼梦》(旧版新版)中为贾宝玉的扮演者代唱而引起李翰祥的注意,遂安排她出演《梁山伯与祝英台》中梁山伯一角,这部电影让凌波一跃成为巨星级人物,成为邵氏最红的黄梅调电影演员,尤其以反串男角着称。

4、李丽华(1924~)

生于上海的李丽华40年代就已经是中国的大明星之一,到香港发展以后,李丽华先是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发展不顺便进入邵氏拍戏。

李丽华擅长扮演个性坚强的女性,其雍容华贵的气质使之成为饰演皇后一类角色的最佳人选,她在邵氏的代表作品有《杨贵妃》、《武则天》、《故都春梦》、《万古流芳》等,李丽华现定居美国。

5、郑佩佩(1946~)

一代女打星郑佩佩出生于上海,1960年来到香港,1963年考入邵氏创办的南国实验剧团,毕业后直接进入邵氏公司拍戏。年轻时代的郑佩佩外表聪明伶俐,擅长饰演智慧型的女性,而且她出众的舞蹈功底使其能够很好地完成动作片导演地要求,郑佩佩在邵氏出演地《大醉侠》、《金燕子》、《飞到手》、《钟馗娘子》都是轰动一时的武侠电影。如今的郑佩佩养生保养得宜,还是美人一枚。

6、何莉莉(1952~)→→→

何莉莉生于台湾,13岁就开始演戏,15岁加入邵氏公司。她成年后高挑的身材使其在女星中显得极为出众,何莉莉出演的类型片极为广泛,既有奇情剧《爱奴》,也有武侠大片《十四女英豪》,还有文艺片《船》、《椰林春恋》等等,每一次她的演出都能够令人过目难忘。在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何莉莉选择了嫁人息影,从此告别了大银幕。

7、恬妮(1948~)

恬妮生于上海,在台湾长大,早年曾学习京剧,她还是女星恬妞的姐姐。恬妮1972年加入邵氏,大导演李翰祥看中她媚态百生的眼神,遂安排她出演《风流韵事》中李瓶儿一角,她勾魂摄魄的眼睛在银幕上大显神威,从而一炮而红,她可是非常注重日常养生的女明星之一哦。

恬妮后来被定位为艳星,出演了《一乐也》、《金瓶双艳》、《香港奇案》、《降头》、《港澳传奇》等众多影片。

邵氏男星:

1、王羽(1943~)

王羽生于上海,祖籍江苏无锡。他学生时代曾是游泳健将,练就了强壮的体魄。60年代王羽来到香港,并进入大学学习。1964年邵氏海选《虎侠歼仇》的男主演,王羽幸运当选,顺利成为邵氏第一代男打星。王羽后来被张彻发掘,为他量身打造了《独臂刀》,使王羽成为邵氏首席男星,其后拍摄的《独臂刀王》、《大刺客》、《神刀》、《龙虎斗》等都是票房大作。王羽后来赴台湾发展电影事业,他的女儿王馨平后来也进入了演艺圈。

2、姜大卫(1947~)→→→

姜大卫是邵氏的第二代打星,也是张彻力捧。姜大卫不属于那种外型粗犷的男星,所以他适中的身材时常受到人们的质疑。但是姜大卫过硬的演技还是折服了所有的观众,他曾凭借《报仇》一片,获得亚洲影展最佳男主角大奖。其代表作品有《刺马》、《大决斗》、《新独臂刀》、《水浒传》、《小煞星》等等,他俊俏的外型迷倒了无数女性观众。

3、狄龙(1946~)

与姜大卫同是张彻的第二代弟子,身材高大威猛,擅长出演正义凛然的大侠。狄龙戏路多变,并且勤奋好学,身材非常好的他非常重视日常养生保健工作。他1973年凭借《刺马》中马新贻一角,获得金马奖“优秀演技特别奖”。

他与楚原合作了多部古龙武侠剧,先后饰演了楚留香、萧十一郎、力寻欢、傅红雪等十多位古龙小说中的大侠。邵氏停业后,他凭借吴宇森的《英雄本色》继续走红香江影坛。

4、傅声(1954~1983)

傅声是张彻的第三代弟子,也是张彻最疼爱的弟子之一。他第一部主演的邵氏影片是《十四女英豪》,后来他被张彻发掘,任用其主演动作片《方世玉与洪熙官》中方世玉一角,随后迅速走红。傅声擅长出演功夫喜剧,搞笑的本领一流,张彻的众多徒弟中,他的表演最具灵性。其代表作有:《方世玉与胡惠乾》、《少林寺》、《少林五祖》、《绝代双骄》等。傅声1976年和女歌星甄妮结婚,喜欢飚车的傅声在1983年因车祸身亡。

5、岳华(1942~)→→→

岳华生于上海,1962年赴港。岳华是邵氏男星中戏路最宽广的,与张彻、楚原、李翰祥、胡金铨等一众大导演都有过密切合作,他本人也是武侠片、文艺片、喜剧片一个不少。他出演的《流星蝴蝶剑》、《七十二家房客》、《瀛台泣血》、《林冲夜奔》等片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岳华后来与恬妮结婚,两人在邵氏停产后移民去了加拿大,近两年岳华才重新出来拍戏,近作有《伤城》、《卧虎》等剧。

6、陈观泰(1945~)

陈观泰是张彻的第二代弟子,习武出身,早先练就了一身好功夫,最拿手的是猴拳。陈观泰凭借1972年出演张彻执导的《马永贞》奠定一线打星的地位,后来出演了张彻的多部动作片影片,经常在电影中扮演“洪熙官”一角。

陈观泰其它代表作品还有:《仇连环》、《万人斩》、《成记茶楼》、《大哥成》、《大刀王五》等等,90年代淡出影坛,近年来又偶尔在动作电影中露面,如甄子丹的《龙虎门》。

7、刘家辉(1955~)

邵氏的又一位武打巨星,是功夫片大师刘家良父亲的干儿子,所以刘家良对这位干弟弟力捧有加。1978年出演刘家良执导的《少林三十六房》使其一炮打响,他饰演的三德和尚深入人心,甚至影响到了整整一代欧美影迷,昆汀 塔伦迪诺就是他的粉丝,所以才邀请他出演《杀死比尔》。刘家辉在邵氏德代表有《中华丈夫》、《烂头何》、《武馆》等等。如今的刘家辉应养生工作做的好,还看不出年龄。

8、刘永(1952~)

刘永生于香港,18岁进入嘉禾公司做演员,给李小龙的《精武门》和《猛龙过江》等影片跑龙套。1976年刘永加入邵氏,在被大导演李翰祥发掘之后,出演了《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帝君臣斗智》等四部乾隆皇帝系列电影,成为邵氏的皇帝小生。刘永本人戏路多变,能够出演帝王和贩夫走卒,他在邵氏的精彩作品还有《绣花大盗》、《决战前后》、《徐老虎和白寡妇》等剧。

邵逸夫的养生之道:心胸豁达 睡眠有方→→→

据报道,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主席、着名的电影制作者、慈善家邵逸夫爵士1月7日在家中安详离世,享年107岁。他的一生留给后人的,除了他在电影方面的丰功伟绩外,他的处事态度、长寿养生秘诀也是常常给人启发。下面就让我们一起看看邵逸夫的养生之道:

1、护足防止“老自脚上起”

邵逸夫曾向香港特首曾荫权传授长寿秘诀,那就是:每晚睡前躺在床上,脚掌前后、左右摆动64次,还要在地上转64圈。这是他从“老自脚上起”这一养生格言中领略出的。

邵逸夫这一独特的养生法从中年开始,一直坚持到耄耋之年因腿脚不便,才逐渐减少。

2、晚年坚持工作 睡眠有方

邵逸夫说过:只有保持工作才会长寿。直到90岁前,他还坚持每天上班,100岁时,他还出席每两周一次的无线高层会议。按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他每天晚上只睡5个小时,中午小睡1个小时,其余时间都在工作。

他坐的车里酒吧被改装成小型办公桌,连途中的时间都不浪费。除了上班和开会,邵逸夫还有一项重要工作,那就是看电影和电视。年轻时曾有一天看9部片子、一年看700部片子的纪录。

3、心胸豁达 喜欢看喜剧

邵逸夫说,笑是宽容,宽容是一个人的修养和善良的结晶,是生活幸福的一剂良药。邵逸夫的容人之量是让下属最佩服的地方,他自己每天9时一定到片场,开会、试片等,其他人员偶有迟到也不深究。值得一提的是,邵氏的“金牌导演”李翰祥1963年在事业高峰期离开邵氏到台湾另谋发展,几乎动摇了邵氏根基。但邵逸夫爱才如命,上世纪70年代允诺他重返邵氏,丝毫不计前嫌,这或许只有邵逸夫能够做到。

邵逸夫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看电影和电视。无线电视总经理陈志云透露,邵逸夫很喜欢看以搞笑闻名的《憨豆先生》,多年来他一直保持开朗的心境,可能与此不无关系。

4、坚持“三不做” 饮食百无禁忌→→→

赌钱、喝酒、不正常(刺激)的事都不能做。邵逸夫说,这些事情都对身体不好。每天除了以走路来代替运动之外,他还要读报1小时左右,每年出门旅行一次。在饮食上,邵老可以说是“百无禁忌”;除了酒以外,牛扒、鸡翅等照吃不误,他遵循的是“营养平衡”。

他认为:合理的营养是代谢的基础,膳食中既要保持充足的蛋白质,又要补充必要的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邵老的饮食量不多,但保持了营养上的平衡,确实是可取的。

5、勤练气功 常吃人参

每天练气功是邵逸夫必修之课。他每天早晨5点起床,练功两个小时,步不乱、气不喘。除此之外,他还坚持打太极拳、游泳、散步。他说:“因为我练气功,睡眠质量很好,每天睡6个小时就足以解除一天的疲劳。我的养生之道在于持久地坚持运动。”

而据称邵逸夫尚未懂得气功时,每天便靠人参支撑体力,他一年要进食人参4两。据了解,邵逸夫从前是香港最贵人参的大买家,药店有最上等的人参到达,邵爵士就全部订去了,有人说他把人参当口香糖吃,一年吃4两人参,夏冬两季,每季2两。

6、善于抒发情感 用爱情滋润自己

在有些人看来,邵逸夫常用爱情滋润自己。邵逸夫在新加坡创业时,结识了南洋富豪余东璇及其女友黄美珍,黄美珍与邵逸夫情投意合,余东璇则成人之美。黄美珍与邵逸夫的婚姻维持了50年,到85岁病逝。后来邵逸夫和相恋多年的方逸华结婚。有趣的是方逸华一直是他工作上的左右手。婚后他们不像普通夫妻那样长相厮守,而是依旧住在各自的家,平日两人一起在电视城上班,周日方到邵家,每次她大概逗留3小时。

许多人担心高龄的邵逸夫是否能带给方逸华幸福的婚姻生活,方逸华自己倒不担心这个问题,她表示邵逸夫养生有术,因为喜欢和年轻人接触所以长葆身心愉悦。

结语:对于邵逸夫先生的养生之道相信你看完文章会有很深的启发,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能只顾吃喝玩乐,而消耗身体健康,平时我们也要做好养生保健工作才行,过度消耗身体健康只会让你远离长寿。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