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预防“节前综合征” 别过早制假期娱乐项目

来源:网络

春节临近,有些上班族已经开始迫不及待地为长假做准备,对待工作就有了松弛、倦怠、效率低下等表现。本市心理咨询专家杨秀华提示,上班族应保持平和心态,避免出现节日未到心先乱的“节前综合征”。

上班族是“节前综合征”的高发人群。临近年底,上班族需要年终考核、年终总结,面临着一些人事调整或跳槽等新的职业规划,很容易打破平时的生活、工作规律,导致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有些上班族节前很兴奋,筹划各种娱乐活动,在工作上表现得松弛、倦怠、消极、心不在焉。还有一些年轻上班族,对节日期间的人情来往、交际应酬感到头疼,也会产生一些低落情绪。

每到节假日,人们往往更关注“节后综合征”对工作的影响,其实节前就调整好心态,更利于安心过节、节后顺利收心。节前的工作往往是对过去一年工作的总结,对新一年工作的规划,对上班族来说非常重要。这时不要强迫自己专心于工作,按照正常的工作规律,列出自己要做的事情,根据轻重缓急安排,将每天的工作具体量化,按部就班去做就好。如果身边有其他同事也无心工作,最好不要一起倾诉,避免相互感染。

要保持规律的生活习惯,不要过早为假期制定出各种娱乐项目,以免产生太高的期待。对于假期活动的安排,应该根据自身特点,以休息为主,人为设想出太多项目,肯定会影响目前的工作和生活,顺其自然过渡到假期,心态也会平和很多。春节的意义是团圆、休闲、增进感情,这期间的人情往来、交际应酬应该在自己经济条件允许的范围内,把握好尺度,不与人盲目攀比,更不能为此提前发愁焦虑。“礼轻情意重”的观念仍然适用我们现在的生活,与同事、亲朋交往,最重要的是诚心,而不是物质。摆正心态,放松心情,就能过一个顺心顺当的春节。

专家帮你减压,11招摆脱“年底综合征”困扰

王冠军特别指出,为了避免焦虑情绪发展,年底出现负面情绪时,首先要学会自我调节,如果自我调节出现问题,一定不要“一个人扛”,要学会向亲朋好友倾诉,把压抑的情绪发泄出来。如果还不奏效,一定要寻求专业心理人士的帮助。有关心理专家也为大家支了几招如何舒缓心理压力,迅速摆脱“年底综合征”困扰。

1、凡事不苛求自己做到完美。

做任何事只要我们努力就可以了,不要苛求结果。要学会让自己时刻都有成就感,这样才会充满快乐。

2、主动活跃气氛。

年前的气氛或许压抑,但也别把自己搞得太严肃。不妨在空闲的时候跟朋友、同事说说小笑话。气氛活跃起来了,你的精神就放松许多了。

3、周末节假日给自己留出放纵的一刻 详情请看下一页

或许平时周末的时候你总是要面对琐碎的家务事。但在春节到来之前,不妨给自己空出点时间逛逛街、买买东西。最好能把手机都关掉,把让你有压力的事情都抛开吧!

4、关好门窗,打造一个安静的休息环境。

有这样一项研究表明,在繁杂地带附近居住的人们产生的压力,是在幽静环境居住的人们的两倍。而电话铃声、收音机和电视机的声音,也会使压力显着增加。所以,尽量远离噪声,也是减压的一种方式。

5、自嘲自解,对过错不必看得太严重

面对不良情绪,应学会自嘲自解,如自嘲自己的愚昧、无知、缺陷,甚至狼狈相。这样不仅不会贬低自己,反而会缓解情绪,分散自己的精神压力。

6、为坏情绪“泄洪”

采用语言宣泄加动作宣泄是个不错的方法,唱卡拉OK,找朋友倾诉烦恼;或者做一些运动,游泳、散步、俯卧撑。但无论如何,都要为这些坏情绪找个出口。

7、补充体能,消气祛火

适当补充维生素C,多吃香蕉,都可平衡心理压力;适度补钙也可安定情绪, 牛奶、乳酸、奶酪等乳制品都含有丰富的钙质,有助于消除火气;萝卜也可以顺气健胃,对气郁上火生痰者有不错的效果;此外,吃点花生、杏仁、腰果、胡桃等干果有助于尽快恢复体能。

8、自我暗示,摆平心态

暗示作为一种心理疗法,可稳定情绪,改善心理、行为和生理状态。当遇到烦恼时,学会暗示自己“一切都会过去”、“破财免灾”、“知足常乐”等。

9、再累也要保证自己充足的睡眠

睡眠不足只能让你的压力感更为增强。每天我们感到疲惫时,那是因为身体中释放了压力激素如肾上腺的皮质醇,它使我们的血压升高、心率加快,但充足的睡眠能预防这些,使人感到平静而精力充沛。

10、稍稍对这个世界示弱一下吧,没什么大不了

这可不是要你用软弱的态度面对生活,而是要改变一贯的强者姿态,生活是“一张一弛”的,弦绷得太紧,也容易断裂。

11、忙中取静,每日静坐半小时

浙江省台州医院精神卫生科主任包祖晓建议,年底职场人忙碌的同时要忙中取静,每天规定至少半个小时静坐,让心静下来;睡觉前放些舒缓的音乐;抽空就去运动,一周保证三次,能放松心情。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