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手机的8个健康新发现

来源:网络

手机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比较常见的联系工具,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便利,不过经常使用手机对健康是非常不利的,你知道手机与健康之间有什么练习吗?下面大家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上下班路上玩手机最危险。

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的研究者发现,边走边玩手机,会增加人受伤的风险: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胳膊和手像被锁住一样。

走路的速度也下降了,看起来就像机器人。这时人不仅会忽略对周围环境的观察,更会影响走路的平衡,容易摔倒或被车撞。

英国的一项新研究也发现,边走边发短信的人很容易受伤,特别是早上8点半和下午6点半,这恰是上下班的高峰期。

2.手机比马桶垫脏。

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的科学家发现,手机上带有的细菌比马桶垫还多。

这不仅是因为手机经常接触外界,更主要的是我们总忽略清洁它,细菌就会在手机上堆积,定期给手机消毒,有益健康。

3.晚上用手机,第二天效率低。

晚上9点后最好关手机,华盛顿大学福斯特商学院的研究者发现,如果晚上不关手机,手机发出的蓝光会影响睡眠质量。

经常查看手机也会让人一直处在准备工作的状态下,第二天不能以饱满的热情面对工作。

4.手机依赖如同吸毒。

丹麦哥本哈根大学心理研究所的最新研究发现,人们对智能手机的依赖如同吸毒上瘾,大脑中会分泌出多巴胺,让人产生快感。

因此,人会不自觉地经常查看手机。如果不小心将手机落在家里,更会让人失魂落魄。养生科学家建议,对手机依赖的人,最好养成定时查看手机的习惯。

5.语音功能并不能给司机提供安全保证。

不少人会用智能手机的语音功能,以确保驾驶安全。

美国德州农工大学运输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即使用语音功能,司机在开车时也并没有将更多的精力放在驾驶上。

研究者认为,首先,语音功能让驾驶者放低了对危险的警惕;其次,边开车边听电话仍然会让人分心,开车的时候还是专心致志比较安全。

6.手机不会导致癌症。

英国一项历时11年的研究显示,手机不会增加人们罹患癌症的风险,手机wifi也不会对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但是手机辐射对人体是否有其他的危害,目前尚无准确结论。

7.手机对儿童伤害更大。

英国科学家发现,儿童颅骨厚度明显低于成人,对辐射的吸收率高于成人。

法国克莱蒙费朗大学一项养生测试表明,儿童使用手机时,大脑对手机电磁波的吸收量比成人多60%。

8.躺在床上玩手机别超过1小时。

国际照明研究中心的马里亚纳·费格罗教授介绍,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的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会减少人体生成褪黑激素。

一旦人体的褪黑激素受到了抑制,睡眠质量会受到影响。

十招减少辐射

美国《悦己》杂志最新刊文教你如何将手机辐射危害最小化。

1.用耳机

用耳机虽不能直接“消灭”辐射,但能将人体和辐射源隔离开。

手机距离头部越远,大脑受到的辐射影响就越小。距离手机天线越远,身体接受的辐射量就越低。

2.发短信比打电话辐射小

短信交流可大大减少头部和身体所接触的手机辐射。男性发短信时,不要将手机置于双腿之间。

大量养生研究表明,手机辐射会伤害精子活力,但对女性卵巢影响不大。

3.打电话常换手

长时间打手机时,最好左右手经常交替。

4.别在封闭空间打手机

不要在电梯、火车、地铁等相对封闭空间打手机。此时手机不断尝试连接中断的信号,会使辐射增加到最大值。

5.信号弱时别打手机

当信号弱的时候,或者在高速行驶的交通工具上的时候,手机产生的辐射会更强。

6.别用手机煲“电话粥”

长时间通话,最好使用座机。研究发现,使用手机通话2分钟后,脑电波受到的影响至少会持续1个小时。

7.智能手机辐射较大

智能手机内置无线装置,其产生的辐射比手机更强,因为这些设备主要靠电池驱动才可接收电子邮件、上网等。因此,尽量少用手机上网。

8.拨号后,伸展手臂

手机接通的一刹那产生的辐射最强,因此接听或者拨打手机之后,最好伸展手臂,让手机远离身体,稍等片刻再通话。

9.别将手机放进裤兜

养生研究发现,经常将手机放在裤兜的男性,其精子数比正常男性少25%。手机辐射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不同,男性睾丸最容易受手机辐射伤害。

10.别将手机带进卧室

睡觉时,别将手机放在枕边。辐射会降低褪黑激素分泌量,既影响睡眠质量,又会加速人体自由基的破坏作用,最终导致癌症等疾病发生。

六种打电话方式有损健康

私密电话“躲到墙角悄悄说”

对于涉及私密内容的电话,不少人喜欢躲到建筑物的角落接听。而一般情况下,建筑物角落的信号覆盖比较差。

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使手机的辐射功率增大。基于同样的道理,身处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时,也应慎打手机。

把手机放在胸前口袋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范围是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环状带,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辐射被人体吸收的程度。

因此,人与手机需要保持“距离之美”。有医学养生专家指出,心脏功能不全、心律不齐的人尤其不能把手机放在胸前。

手机如果常装在人体的腰部及腹部旁,可能会影响生育功能。较为健康安全的方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并尽量放在包的外层,以确保良好的信号覆盖。

拨电话时将手机紧贴耳朵

手机拨出电话而未接通时,辐射会明显增强,此时应该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通话。

手机信号越弱,耳朵贴得越近

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会本能地将手机尽量贴近耳朵。但根据手机的工作原理。

在信号较弱的情况下,手机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使得辐射强度明显增大。此时把耳朵贴近,头部受到辐射就会成倍增加。

“一只耳”煲“手机粥”

研究表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可能会使脑部受到影响。专家建议,不宜用手机长时间通话,可考虑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用手机直接通话,也应隔一两分钟轮换左右耳接听。

东晃西走,频繁移动

一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不自觉地踱方步、频繁走动,却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接收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引发不必要的短时间高功率发射。

此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手机有可能会为了避免过于频繁的区域切换,而指定覆盖范围更广的大功率基站提供服务,其发射功率则会因传输距离的增加而提高非常不利于你养生保健。

5种情况用手机辐射会加大

1、在墙角使用手机 许多人为了避免别人听到自己谈话的内容,喜欢在角落里接听电话。

但是在角落里使用手机,其信号通常较差。手机的工作原理是:当信号较弱时会自动提高电磁波的发射功率,导致辐射强度增大。

基于同样道理,在电梯等小而封闭的环境里使用手机也会使其辐射强度增大。

2、把手机挂在脖子上或腰间 手机的辐射量以手机为中心向周围递减,而手机与人体之间的距离决定了人体受辐射的程度。

3、如果经常使手机靠在腰部或胸部,其产生的辐射会影响人的生育能力和心血管功能。因此,正确的做法是把手机放在随身携带的包中。

4、拨出等待贴近耳朵 用手机打电话刚刚拨出而未接通时,其辐射强度会明显增大,此时应让手机远离头部,间隔约5秒钟后再进行通话。

另外,当手机信号变弱时,许多人都会尽量地将手机贴近耳朵以听清对方的声音,此时把手机贴近耳朵,会使头部受到的辐射强度成倍增加。

5、长时间地用一侧耳朵听电话 研究表明,手机贴近脑部后,长时间的连续辐射会使脑部受到损害。

因此专家建议,人们准备长时间通话时,应改用固定电话或者使用与手机接通的耳机。

如果不得不长时间使用手机直接通话时,也应每隔1~2分钟就换用另一侧耳朵接听,以避免一侧大脑长时间受到辐射。

接电话频繁移动 有些人喜欢在打手机时来回走动,岂不知频繁移动位置会造成手机信号的强弱起伏,从而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另外,在行驶的车上打手机,也会加大手机的辐射量。

除了辐射手机还有“七宗罪”

1、94.5%的医生手机带有细菌

94.5%的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研究对象为200部医务人员手机),带有细菌的手机要即时处理,否则不仅会对你的身体造成一定的损害,还会影响你的养生保健。

2、驾车打电话容易导致交通事故

仅仅是聆听对方讲话,开车的注意力就会下降37%。

3、走路时打手机

与开车时打电话的危害一样,尤其是儿童。研究结果显示,10岁到11岁儿童如果走路时打电话。

对路况的注意力会下降20%,发生交通事故的可能性提高40%。

4、来电幻觉综合症

其实手机并未响铃,但用户总有一种幻觉:自己的手机有来电,而且还不时拿出来查看。

5、手指综合症

这并非危言耸听,频繁按键会导致手指发痛,甚至是磨出水泡。

6、手机金属过敏

最近几年,因手机金属而过敏的事件日益增多,尤其是患接触性皮炎的用户。

7、导致听力下降

如今,手机同时也是一款包括Mp3功能在内的娱乐设备。

据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的数据显示,12.5%的儿童和青少年(6~19岁)和17%的成年人(20~69岁)因噪音过大而导致听力永久性损伤,约3000万人。

正常谈话时的声音为60分贝,85分贝就可能损害听力,而Mp3从耳机发出的声音高达100分贝

手机控的养生危害

一、生活圈子变窄

手机使得以往的家庭聚会、同学聚会等传统社交模式变得“不那么重要”。沉溺手机的人们就像“活在气泡里的一代”。

“手机和其他多媒体工具像一个气泡把我们包裹起来,让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小小的屏幕上。”

二、孤独感增加

手机为人们打造了一个惬意的心理空间,让我们在任何时间、地点都能与外界连接,但是心理上的孤独却不断增加。

人们觉得自己认识很多人,但在上千人的通讯录里却找不到一个能谈心的人。

三、影响人际关系

如果你在和家人、朋友交流时,不停地摆弄手机,会让对话产生“延迟”,使对方觉得你缺乏诚意,也更容易引起冲突。

在公共社交场合,虽然拿着手机可以缓解社交恐惧,但也会让人觉得你对交谈不够重视,对他人不够尊重。

四、缺乏同情心

不少研究发现,这一代青少年最缺乏同情心,因为在短信里,你可以回避眼神的交流。

可以省却温暖的寒暄,可以不用担心对方看到你的信息后,会产生怎样的表情和回应。

五、丧失注意力

手机等多媒体工具会让人们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甚至会导致“注意力缺失”。

养生研究者发现,经常处在多任务状态的人在处理工作时的注意力显着下降,这大大削减了我们思考的能力,让我们的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到复杂的层面。

六、导致疲劳

青少年频繁地使用手机,将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引发感应性疲劳和神经衰弱,特别是对于儿童来说,未来手机可能造成的养生危害和烟酒一样重。

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对手机过度依赖,并且避免自己被手机“孤立”呢?专家们给出了以下几个方法。

一、把手机装在包里,而不是拿在手上

拿在手上会让人们时刻意识到手机的存在,一旦离开,就会产生较为严重的“分离焦虑”。

不妨放在包里,调一个响亮些的铃声,这样既可以避免漏接电话,也可以减轻对手机的依赖。

在家时,把手机放在离自己远一点的地方,并且规定手机不能带入卧室这样的私密空间。

二、注重面对面交流

平时要多培养自己沟通的技巧,多和现实中的人去接触,这样不仅有助于增加亲密感,也可以改善自己性格上的缺陷。

每天留出一定时间和家人交流,规定自己在交谈的时间内,除了接必需的电话,不可以玩手机。多读读书、看看报,从手机上转移注意力也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三、“脱敏”疗法

如果你真的离不开手机,不妨尝试从短时间的“脱敏”疗法开始。

比如,首先尝试散步、逛超市等短时间外出时不带手机。

其次,可以尝试周末出门玩不带手机。你会发现,离开手机,地球照样会转。

还可以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每月实行一天“无手机日”,专心陪伴家人,或者做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健康实用手机的六大法则

第一招

通话期间或收发短信时不要一边按键一边取用其他物品,特别是不要取用食物,小心病从口入。同时尽量不把手机借给别人使用,避免病菌交叉感染。

第二招

最好每周都能用沾有医用酒精的棉签轻轻擦拭手机的键盘、屏幕和手机其他部分。

如果你不忍心花费了不少银子的爱机受到酒精的“严刑”,也可以去手机客服通过紫外线或者臭氧等方式进行清洁。

第三招

通话时,手机与身体至少保持5厘米距离。

第四招

睡觉时,不要把手机放在枕头旁边,孕妇最好不要用手机。

第五招

通话时,有规律地变换身体朝向。这样会分散身体所遭受的辐射。

第六招

多发短信少打电话。这样会减少手机与头部的接触时间。

总结:通过上文的详细介绍,相信大家对安全使用手机有了一定的了解,很多人喜欢玩手机而引起了手机控症,这些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大家在使用手机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养生安全哦!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