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催眠其实没那么神

来源:网络

前段时间一部由徐峥和莫文蔚主演悬疑电影《催眠大师》正在各大影城热映,这也引起了很多人对于催眠师行业的关注。虽然说电影里面把催眠术介绍的神乎其神,但是那毕竟是电影。这时就会有很多朋友不禁要问现实中真的又催眠术存在吗?催眠术是真的吗?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吧。

最近有部分记者特地采访了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理精神科牟晓冬博士,晓冬博士指出催眠治疗虽然很古老,但是疗效并没有那么的可靠,所以现在临床上很少会使用催眠疗法。

催眠状态实际是“恍惚状态”

牟晓冬介绍,催眠的前提是在被催眠者自己愿意的情况下才会进行,催眠没有办法违背人的意志。现实中的催眠并不神秘,电影里徐峥使用的“模糊催眠”,其实是一种狭义的流于形式的催眠。实际上是经过催眠师一定方法引导而达到的一种催眠状态,在这种催眠方式中,被催眠者基本上都是闭着眼睛的,不是睡着,如果一旦睡着,催眠师需要立即唤醒被催眠者。整个过程中,被催眠者意识处于“模糊”状态,实际上被催眠者大脑是十分清醒的,此时被催眠者处于高度的受暗示状态。

而另一种是“清醒催眠”,它是广义的催眠,更多的是自我暗示。比如我们有时候夸赞别人:今天你气色很好、今天你很美等等,听的人会有一种自我心理暗示,整天心情就大好,这就是一种清醒催眠。

催眠治疗是心理治疗

由于催眠看上去一直非常的神秘,所以引起了很多人的好奇心,这也使得有更多的人为了达到盈利的目的会去迎合大众的好奇心,表演一种催眠术。

很多时候的催眠术是比较荒谬的,不可理喻的。而催眠治疗却是一种心理治疗,它是一种比较古老的方法,由于疗效并不可靠,目前已经很少应用。牟晓冬认为,对于一个人基本精神状况的检查和判断,催眠治疗并不是合适的方法。而做心理测验,对于一个人的基本精神状况的了解还是比较准确的。

牟晓冬解释,其实现在大医院做心理治疗并没有采用催眠的方法,而到医院主动想做催眠治疗的人也很少,除非是一些重症精神病患者病急乱投医,最终也是被医生劝服。

并非每个人都会被催眠

催眠是心理咨询师的一项技能,不过不会像电影里那样神奇。在实际应用中,催眠的目的通常是帮助对方安静下来,以便于交流。

牟晓冬博士指出,现实世界中并非所有的人都会被催眠,催眠是要跟环境还有每个人的性格有关系的。

催眠必须在安静、密闭的环境,配合舒缓的音乐、灯光,还要对方愿意配合,对咨询师有足够信任,才可能成功。一般来说,易受暗示,有过心理创伤,意志薄弱,性格内向的人比较容易被催眠。目前做催眠的多是心理咨询师,他们和心理医生还是有一定区别的。如果在催眠过程中被催眠者出现任何问题,不具备医师资质的话,处理问题就会很困难。此外,不专业、不正规的催眠,反而可能诱发更多的心理问题,甚至可以诱发抑郁症。

催眠术是真的吗

每次上媒体接受采访,或者应邀演讲,都会被问到“催眠秀是真的吗”这个问题。

人们普遍对于催眠秀的戏剧效果啧啧称奇,颇想一探究竟。在几次催眠?热潮的推波助澜下,催眠变成热门话题,也间接带动了人们认识催眠、学习催眠的风气。

我也观察到,不少心理学界、医学界人士对于舞台秀催眠师抱着轻蔑的态度,认为这些人不学无术,误导大众对催眠形成错误印象。由于每次催眠秀,只要参与者多,多少会制造出几个出现精神困扰的观众,医学界,尤其是精神科医生更是逮到大好机会重炮轰击,记得有一位来台湾表演催眠秀的美国催眠师就是这样,在舆论一致讨伐下,黯然结束表演行程,仓皇离去。

催眠秀本来就是秀,目的在于娱乐大众,就娱乐的观点,确实是既新鲜又有趣,我自己也蛮喜?看的,还常常为其中的巧思、创意拍案叫绝!

在历史上,有很长的一段时间,催眠并不被正统的医学界接受,如果不是走江湖卖艺的催眠表演者传承这门技艺,恐怕催眠术早已销声匿迹了。

催眠表演者为了吸引目光,也常常在表演里掺杂一些耸人听闻的内容,例如窥心术、动物催眠、念力控制,而这些其实都是与真正的催眠无关的,难免会被高尚之士轻蔑。

然而催眠表演者为了快速引导参与表演者进入催眠状态,必然尝试各种催眠手法,譬如说,在嘈杂的现场让人进入催眠状态本来就难度加高,这是催眠表演者必须征服的难题。以至于催?表演者常常会觉得,自己的催眠技巧可比学院派的蛋头学者高明多了。

一场好的催眠秀,除了催眠师的催眠手法必须非常纯熟之外,还要许多条件配合。

首先,催眠师必须精通于挑选最适合的观众来参与表演。

最适合的观众,本来应该是催眠敏感度最好的人,他们可以迅速进入深度催眠状态,完美地达成催眠师的指令。然而在舞台上,观众只要看到外在的表现就好,也无法知道内在是否真正进入催眠状态,所以,最适合的观众也包括了动机强、配合度高、表演欲旺盛的人。

当这样的人站在舞台上,感受自己成为成千上万观众目光?聚的焦点,会产生一种心情,他是这场秀的要角,他不能搞砸这场秀,他要全力配合,而且,他也确实乐在其中。所有日常生活的琐事都滚一边吧!只要催眠师的指令不要挑战他的道德禁忌,不要超过他的底线,不要让他感到没有面子,其他都没有关系。如同艺术家安迪·沃霍尔(Andy?Warhol)说过的:“每个人在一生当中起码该风光一次!”

你瞧瞧,成为超人满场飞,多么威风!成为大指挥家,尽情挥洒,多么痛快!即使成为脱衣舞娘,又有什么呢,反正我被催眠了,与君同乐啊!(请注意,即使再怎么投入的人,也不会真的把身上的衣服脱个精光!)

有一次,我就看到催眠师下指令给一批人,让他们忘记自己的名字,另外给取了新名字。有些人不在乎这个,欣然接受指令,说他叫羊咩咩、喜羊羊啦,台上台下乐成一团。可是点名到老牌演员郎雄,问他叫什么名字的时候,他很客气地笔直站起身来,回答说:“对不起,父母给的名字不能改,我叫郎雄。”

所以,我们了解到,看起来在舞台上进入深度催眠的观众,可能是真的,也可能是假的,只是充分配合而已,然而无论是真的演出或假的配合,都达到了皆大欢喜的娱乐效果。

一般来说,舞台秀催眠师绝对具备了精明、敏锐、机警、老于世故、幽默风趣、善于掌握现场气氛等性格特质,站在舞台上光芒四射,这样才能吸引观众参与的热情,否则,他的舞台秀生涯早就完蛋了。

比方说,他的举手投足都能带来“笑”果,他必须敏锐地从观众的肢体语言读出对方是否有配合的意愿,当观众的催眠敏感度或配合度不高时如何请对方下台而不会令人不悦,当催眠失败的时候如何自圆其说以维持场面热度。

我在纽约上Train?the?Trainer课程时,还曾经听老师哈特博士谈起一则趣闻,说有个日本年轻人帮某位在日本巡回演出的舞台秀催眠师翻译,整个表演行程结束后,虽?从来没有受过正规的催眠训练,但这位年轻人是个天生的舞台型人物,一握起麦克风,整个人就开始发光。他完全模仿这位舞台秀催眠师的手法,竟然也在日本掀起一阵风潮,成功地发展他自己的催眠秀事业。后来他功成名就后,特地飞来纽约,要求哈特博士给予专业训练,哈特博士简直不敢相信有这种事,直到看到对方带来的录像带、与新力等日本各大公司高阶主管合照,他才叹为观止,信了,就帮他密集特训了一周。

可见,即使不懂得催眠的人,只要完全模仿舞台秀催眠师的手法,也能达成娱乐大众的效果。

总结来说,催眠秀,秀肯定是真的?催眠则有真有假,它的重点在于让大家开心,让大家觉得秀很好看,至于配合演出的人是否进入催眠状态并不是关键,关键在于配合演出的人是否“配合”。

结语:催眠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神秘的,从小到大都非常好奇,感觉催眠跟魔术一样都是很神秘但是又好像不存在的一种现象。通过对上文的阅读相信大家已经对催眠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了吧,大家可以收起自己的好奇心不能被人骗了。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