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航天员食品特供揭密 标准堪比皇宫选妃子

来源:网络

航天员食品特供基地位于大漠深处,外人禁止入内,奶牛需隔离休养1月,猪需精选猪仔自然养殖,野鸭蛋、鲈鱼也都完全纯天然自然生长。不过即使这样严标准、高要求,想要到达航天员的餐桌还需要经过层层选拔,其严格程度堪比古时皇宫选妃子。

专供奶牛须隔离休养1月

航天员食品特供基地位于戈壁滩深处,有上万平方米的野生草场,禁止任何陌生人入内,别说汽车连自行车都休想骑进来。这样做的目的只是为了确保零污染。一个个天然的养殖场都经专门人员细致分工,饲养的牛羊自然散落在草丛中。

一般来说,在航天员到达发射基地的头三个月,负责特贡的奶牛场会从几十头奶头中选出几头精神十足、皮毛光亮的奶牛,隔离饲养。奶牛被隔离后会有一个月的休药期,目的是让奶牛把体内的药物成分充分分解排掉。经过这些程序后,所产的牛奶还要经养殖基地卫生人员、发射中心防疫部门、航天员中心医监医保部门的三级把关,确保牛奶的比重、酸碱度、蛋白含量都符合标准,才能供应给航天员。

猪肉需精选仔猪 只喂玉米和麸皮

在生猪养殖场,航天员到达发射基地的前五六个月就开始专门养殖特供猪。仔猪有约克夏、杜洛克、长白三个品种,是基地仔猪繁殖中心自己繁殖的。为了确保猪种优良,挑猪时都有防检部门的官员在场。择优“录取”出来的猪崽,会被安排在专门圈舍进行特别饲养。养殖采取自然养猪法,全程无公害、无污染,只喂食基地自己种植的玉米和麸皮,从源头确保无污染。

肉猪躺在铺满锯末的猪圈里晒着太阳,据说锯末是战士人为铺垫到猪圈里的,这样环境能让猪健康生长。当然并不是所有这些被“录取”的猪都能上航天员的餐桌。卫生防疫部门和航天员医监医保部门都要来选待宰的生猪,挑选的第一关就是观察活猪的精神状态,还要从吃食、四肢力度、皮肤色泽等方面进行综合考量。此外,航天员对猪肉肥膘有特殊的要求,猪肉既不能过肥,也不能过瘦,必须是肥瘦合适,这样才能兼顾营养和口感。出于这个因素,养殖场特别饲养的十几头猪,体重基本都在90公斤左右。

宰杀完毕后,检疫人员还要对猪肉从头到尾进行全身检查检疫,包括下颚、内脏、腹股沟淋巴、肌肉纤维密度等项目。一般来说,宰杀一头这样的猪可满足发射前6名航天员的食用需求。

航天食品的质量要求

“航天食品是要求最高的食品。”中国航天员中心航天食品与营养研究室主任陈斌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航天食品从本质上讲与地面普通食品一样,都是为人体提供能量和营养的,但空间环境的不同和航天员生活工作的特点,对航天食品提出了许多特殊要求。 被称为“航天员大厨师”的陈斌介绍说,对航天食品的要求,首先就是要确保安全,不能使航天员发生任何食源性疾病和食物中毒。航天食品及包装必须能经受住航天特殊环境因素的影响,如冲击、振动、加速度等的考验。目前世界上所有航天食品都是从地球携带到太空的,考虑到载人飞船发射费用昂贵,为了节省飞船的空间和发射时的有效载荷,航天员携带的航天食品应尽可能重量轻,体积小,营养好。

从营养方面来看,航天食品必须符合失重条件下航天员生理改变的要求。陈斌说,航天飞行会导致航天员骨钙丢失,肌肉萎缩,红细胞数量减少,食品要针对航天员生理改变指数对膳食的营养素作适当调整。例如,肌肉萎缩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优质蛋白质,骨钙丢失要求食品提供充足的钙,以及适宜的钙磷比例和维生素D。另外,飞行初期食品的脂肪含量不宜太高,以免加重空间运动病;为防止心血管系统功能失调,要限制食品中钠的供给,保证钾的供给。

此外,为了方便航天员在太空失重条件下进食,防止食物在飞船舱内四处飘浮,一般把航天食品加工成一口大小,并且食品包装内一般不能有流动的汤汁,也就是所谓的“一口吃”食品。为了减轻飞船舱内的废物收集系统的负担,航天食品都不含骨、皮、核等残渣。最后,考虑到在太空长期飞行中,航天员处于失重状态和狭小空间中,食欲容易下降,航天食品还必须种类丰富、花样繁多,以刺激航天员的食欲。

揭秘特供的航天员食品

神舟九号飞船在酒泉卫星的升空,让我们再度将关注的焦点放到一个个航天英雄们的飒爽英姿之上,但也将我们目光聚焦到他们随身携带的各种神秘航天食品上。

这种“特供”于航天员在空间飞行中食用的食品,不仅拥有绝佳的口感和营养,它们甚至还特别适合没有引力情况下食用。

从20世纪60年代初期,“铝管包装的肉糜、果酱类膏糊状食物”到如今种类繁多各种罗宋汤、炖牛肉、宫保鸡丁、大米、寿司、长寿面,这种神奇的食物,航天食品的类型和品种已接近地面膳食。

科技发展如此神奇,让我们一起去揭秘鲜为人知、令人好奇的航天食品吧!

航天食品的特色包装

太空食品的包装都有一定的标准:基本的是要求食物要能够保存下来,另外体积要小而轻、食用方便、不能散落,以防止在太空中飘浮,并且每种食品必须包含特定的准备指令和条形码,以便跟踪每个宇航员的饮食状况。这样做主要是考虑到食品占飞船空间大小以及对飞船载重的影响。

飞船载重越重就要求更多的原料,所以减轻载重也是节省成本的一种渠道。在包装的方便简明实用方面,前苏联做得不错。他们用罐子来储存食物,同时借助罐子来加热。很大程度上为宇航员的饮食提供了方便。

航天食品的特色制作

航天食品的制作要求营养搭配平衡,可口爽口,易于消化。同时食品制作的时候还要考虑到失重环境,要轻,密封要严,能够快速食用,食用后便于打扫。尽最大努力为宇航员腾出更大、更舒适的生活空间。

航天食品的文化差异

进军太空领域的每个国家都会为自己的航天员们准备有本国特色的食品。这使得航天食品也具有了别具一格的文化特色。2003年中国第一次载人航天飞行的时候,杨利伟带的食物有肉丝、宫保鸡丁、大米和中国草药茶。俄罗斯航天时带的是如罗宋汤、炖牛肉、凝乳和坚果等一类的食物。而日本带的是寿司、拉面,长寿面等食品。

失重状态下航天食品的食用

航天食品在太空中到底怎么样吃呢?这也是在1962年美国第一个进入太空的宇航员约翰•格伦所担心的问题,结果是他到了太空后发现他能够和在地球上一样品尝带去的食物。其实重力并不会影响到食物的吞咽,因为食管内自动收缩和扩张的肌肉能够把食物引到胃里去,而并非要借助重力的作用。从某种意义来说,我们好像天生就具备了进行航天活动的潜质。

失重综合症

在航天过程中,失重也会导致感官感觉的暂时性缺失,特别是味觉和嗅觉,进而使得在太空中食用食品与在地面上有了很多的不同,也使得辛辣食品比较多的出现在了宇航员的菜单中。另外,在飞船中喝碳酸饮料,液体和气体就会在胃里分离,宇航员饮用的时候就会打嗝了。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啤酒、可口可乐、百事可乐等食物都需要经过某些程度的改善来最大程度的提升航天员的舒适度。

航天事业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而这项事业需要宇航员们的无私付出。这些事业能否成功,最基础的就是宇航员的食品能够有保证。不一样的食品,造就不一样的宇航员。在航天事业中,类似于饮食这方面的看起来小实质很重要的事情还有很多,需要积极应对容不得半点马虎。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