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身体怪声预示哪些疾病

来源:网络

我们人的身体结构是非常奇特又脆弱的。所以平时我们一定要保护好自己和自己的家人。那今天,若悠网小编就为您带来了有关于我们身体的六大要害一定要保护好还有我们的身体怪声预示哪些这疾病哪些疾病的相关知识。以及关于几个动作通筋活络你想知道是哪几个动作吗?感兴趣的朋友们快来看看吧。

身体怪声预示哪些疾病

我们身体有时发出的声音可能是健康的警报。一个稍不注意身体句垮掉了,所以我们一定要学会解读身体的不同响声有助于判断可能的病情。一边及早的治疗与调养。

习惯性夜间打鼾

当心睡眠呼吸暂停。如果夜间睡眠时有打鼾的习惯并伴有大喘气,惊醒后满身汗,或者白天感觉瞌睡,则可能得了睡眠呼吸暂停,应尽早就医,因为睡眠呼吸暂停会增加糖尿病和脑卒中风险。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耳鼻喉学教授斯塔希·伊什曼建议,喷鼻剂有益缓解打鼾,但是减肥的效果更好。

膝盖及脚踝关节爆裂声

当心半月板撕裂、关节炎或韧带拉伤。南加州医科大学体育医学系主任大卫·吉尔博士表示,如果关节出现声音异常,并伴有疼痛、肿胀或僵硬,或者影响运动,要立即看医生。膝关节疼痛可能源于半月板撕裂,脚踝疼痛则可能是关节炎或韧带拉伤所致。

肚子疼伴咕噜声

当心肠梗阻。《美国肠胃病学杂志》主编威廉·切伊教授表示,正常人消化食物时都会产生肠鸣音。然而,如果肠鸣音明显并伴有疼痛或肿胀,特别是按压腹部时会听到晃荡声,则应该看医生。可能的病因为肠道蠕动太快或太慢,少数情况还可能是需要外科手术治疗的肠梗阻。

下颚骨咔哒声或爆裂声

当心颞下颌关节错位。梅奥诊所口腔与颌面外科教授詹姆斯·艾斯表示,如果声音大而刺耳,说明颞下颌关节可能发生错位。但是如果下颚僵硬或无法张口或开口,则应看医生。如果是夜间磨牙症,会导致关节磨损,引起疼痛。

鼻子发出哨笛声

当心鼻中隔穿孔。伊什曼博士表示,鼻塞容易导致鼻子发出哨声,擤鼻子、类固醇喷鼻剂等方法有助于解决鼻塞问题。但是,如果面部受伤或过于用力挖鼻孔之后出现鼻子哨声,应该立即看医生。这可能是鼻中隔穿孔所致,一些情况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耳朵出现嗡嗡叫或铃铛声

当心内耳炎。威尔康奈尔医学院耳鼻喉科学系专家塞缪尔·塞莱斯尼克教授表示,耳鸣声其实来自大脑,是大脑将虚假电信号误读为噪音。其诱因可能是内耳损伤。因此在噪音大的环境下最好戴耳塞。但是如果耳鸣持续发生而且发生于单侧耳朵,最好看医生。这可能是内耳炎等感染所致。

六大生命要害一定要护好

我们人类的生命很顽强,却也很脆弱。在意外伤害面前,我们的血肉之躯常常“不堪一击”。那么,您想知道人体哪些部位是致命要害吗?如果一旦遇到意外,我们又该如何“保命”?记者采访了北京急救中心高级急救导师陈志,请他教教我们如何护好“生命要害”。

太阳穴

这是颅骨最薄弱的部分,骨板厚度最薄处仅为1—2毫米,且太阳穴下方有大脑中动脉。如果遭受暴力打击,易造成血管破裂大出血,引发颅内血肿,使人陷入昏迷。伤后应及时手术,否则可能致命。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殴打伤、跌落伤、砸伤、冲撞伤等。

防护措施:在地震或踩踏事件发生时,首先保护头颈部,用一只手捂住太阳穴,另一只手从后方护住颈椎,两个手肘向前夹紧护住面部,同时弯曲身体为“婴儿状”,以起到一定的缓冲作用。这也是保护头部其他部位的姿势。

后脑勺

里面有呼吸心跳中枢脑干,它负责维持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可以说是“生命中枢”。后脑勺的颅骨相对薄弱,如遭重创,也会引发颅内血肿致命。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殴打伤、跌落伤、砸伤、跌倒伤等。

防护措施:大脑是人体极为重要的器官,缺氧4分钟即可造成脑细胞死亡。因此,外出散步、活动、游玩时,应尽量远离高层建筑群,少在陡峭的山壁下行走或停留,防止被坠落物或滚石砸伤。防护姿势同上一条。

若不幸头部受伤,一定要尽快去医院做头部CT,排除颅内血肿。有的头外伤患者短暂昏迷后会清醒,然后再度陷入昏迷,这有可能是颅内出血的前兆;有的头外伤没有表皮伤,但也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时就医,否则,一旦颅内出血再去医院就来不及了。

颈椎

这是人体最脆弱的神经中枢“走廊”,一旦严重损伤即可致命。据统计,颈椎损伤并发脊髓损伤率死亡率可达15%—20%。尤其高位颈椎骨折,易造成呼吸心跳骤停。另外,气管受伤,容易造成窒息;喉结旁边的颈动脉受伤,则易因失血过多致死。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刀伤、跌落伤、运动伤等。单双杠、滑冰、滑板、跳水、舞蹈等较易伤害颈椎。

防护措施:每逢夏季,游泳的人因跳水时头部撞击障碍物,引起颈椎骨折的事故时有发生。所以,在不熟悉深浅的水域和提示禁止跳水的水域一定不能“扎猛子”。

一旦发生颈椎意外伤害,应把患者平放在地上,尽量固定住患者的头颈部,不能任其摆动,更不能随意进行按摩,以防损伤神经。如出现呼吸困难,必须立即清除口腔内容物,保持呼吸道通畅,并进行人工呼吸。

四肢动脉

处于上臂的肱动脉和大腿根部的股动脉,都在身体比较浅表的位置,不仅容易受伤,且易因出血过多导致死亡。如果出血量超过人体血量的30%,即可危及生命。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刀伤等。

防护措施:如果出现大伤口,首先按住动脉上离心脏更近一端的搏动点,快速止血,然后迅速寻找干净的毛巾、手绢、纱布等用力按压在伤口上。如果仍流血不止,用绷带、手绢、毛巾等作为止血带,勒紧伤口上端的肢体。陈志提醒,如果上肢受伤,止血带只能用于上臂的上1/3处和下1/3处,不能勒住上臂中间或小臂;连续使用止血带不能超过1小时,每小时松开1—5分钟。

心脏

作为人体的供血动力,心脏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如发生穿透性外伤或暴力打击,可引发大出血或心脏骤停,伤者会迅速死亡。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枪伤、刀伤、武术、散打等。

防护措施:心脏严重受损后,伤者会出现晕厥、四肢抽搐、心脏停跳、脉搏消失、呼吸停止等症状。出现上述情况,要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并立即开始心肺复苏。如有利器刺入体内,切忌拔出,应先将异物固定住,再用干净毛巾、棉垫等包扎伤口。

肾脏

两肾分别位于腰部脊柱两侧,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后腰。肾脏易受伤,如果外伤严重,可导致肾破裂,引起大出血、休克,甚至死亡。

常见受伤情况:车祸伤、跌落伤、运动伤、跌倒伤等。一些老人摔倒后腰撞击在硬物上,也可因肾破裂致死。

防护措施:老人防跌倒很重要。家中地板不要太滑,不要有电线,家具摆设等要尽量避免尖锐边角。老人行走步幅要小,起、坐等动作不要太急;平时要加强下肢力量的锻炼,雨雪天尽量不要外出。如果老人摔伤后腰,应及时去医院检查。

除心脏和肾脏外,其他内脏若受到重创,也有致命的可能。如肺脏被伤,可能导致胸腔被空气填满,形成张力性气胸,致人死亡;肝脏和脾脏虽在肋骨保护之下,但因两肋比较脆弱,也容易受伤。一旦受伤破裂,易导致腹腔大出血,伤者可因失血过多而致死。

因此,在遇到车祸等重大撞击时,要张口呼吸,不要闭嘴屏住呼吸。如果伤者胸部有开放性伤口,且出现呼吸困难的症状,要用塑料布、保鲜膜等不透气的材料快速封闭伤口,平整周边,防止空气进入胸腔。陈志提醒,内脏受伤导致的腹腔大出血,外表可能看不出来,所以,一旦两肋受伤,要及时去医院就诊,并做检查排除体内出血的可能。

陈志特别指出,无论是哪种意外情况,首先要在保证自身安全的情况下拨打急救电话,然后在等待过程中实施急救。如果是外伤,紧急救助的第一步是制止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其次是开放气道,维持有效呼吸,必要时可进行人工呼吸;再次是保证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的供血。休克病人,可让伤者平躺,抬高下肢,促进下肢静脉血液回流。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怀疑有脊柱损伤,一定要防止不正确搬运造成的二次损伤。

几个动作通筋活络

经常梳头,不仅可以改善头皮血液循环,疏通经气,调理血脉,还能解除疲劳,改善神经功能,帮助睡眠。梳头时从一侧鬓角开始,逐渐过渡到头顶,再到另一侧鬓角。其中,鬓角和额顶是易生白发之地,要多梳几次。注意动作要轻柔,每天200次左右,感觉头皮发热即可。此外,还可以用梳子轻叩头顶百汇穴、两侧天冲穴及脑后风池穴,有助于加强头部经络系统与全身器官的联系。梳子不要太尖利,以木梳和牛角梳最佳;动作力度不要太大,以免刺激头屑产生。

“人体的主要经脉大多经过面部,分布着十几个保健要穴。经常搓面,可以起到美容养颜、整体保健的作用,清代乾隆皇帝的养生法则里就大力推崇“面常搓”。但是,搓脸有讲究,不能像搓澡那样用力,要顺肌肉纹理、逆皱纹方向,即两手轻轻地贴住脸颊,向上、向外搓摩,然后手指由内向外轻按眼角鱼尾纹处,最后用两掌心交替在额头从下向上摩擦,至脸部发热微红即可。脸上有伤口或明显痤疮时,要注意避免这个动作。

眼睛周围有多条脏腑的经脉,它们要是累了,人很容易觉得疲惫不堪。“熨目法”是流传了几千年的眼部保健法,双手搓热后,用掌心轻捂眼睛,就像给双眼盖上一床温暖的棉被。两眼自然闭合,眼球先顺时针慢慢转动几周,再相应地逆时针转动,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掌心的温热,再加上眼球的转动伸拉,会使眼部代谢加快,气血充足,视力改善。但要注意,熨目转睛时需保证手部和眼部的清洁;且手法要轻柔,按得太紧会使眼球受压,导致视力突然模糊,就像趴在桌上午休后看不清楚的感觉一样。

脖子是人体的“交通要道”,督脉、膀胱经、小肠经、胆经及三焦经5条重要经络都从后颈通过。但是,此处“路窄车多”,气血很容易淤滞,久坐不动、频繁低头看手机等不良习惯也最伤颈椎。最简单有效的颈椎保健方法就是多抬头,这个动作被古人比喻为“仙鹤饮水”:脖颈扬起、挺胸抬头,下颚向前探出;接着收回下颚、微微低头,再抬头挺胸重复上面动作。这样做相当于颈椎的向上牵引,有利于伸展颈椎周围组织,疏松黏连在一起的小筋节,刺激督脉等经络系统。练习时越慢越好,每次8~10次为宜。需要注意的是,患颈椎病的人,动作要更轻柔,量力而行。

肩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的关节,顾名思义,“月”字为肉、“户”表示门,寓意此处为身体的门轴。而所谓“户枢不蠹,流水不腐”,经常转动,肩关节才不会僵硬。导引法中的“龙首凤翼”是有效的保健方法,“龙首”形容身体昂头竖颈,“凤翼”比喻双臂像鸟儿翅膀一样开合。练习时将两手自然放于肩上,向左转腰,右臂前摆绕肩关节转动、左臂后摆转动,两肘前后拉开成一字,然后反方向练习。经常锻炼还有助于消除背痛。开始做时动作可能不标准,此时不要心急,应量力而行、循序渐进。

手部长期呈一种姿势容易积劳成疾,出现手部麻木、灼痛、腕关节肿胀、动作不灵活、无力等症状。用电脑工作、娱乐之余,有意识地做旋转腕关节的动作是简单有效的缓解办法。也可以取一根木棍,中间用绳子系好后悬挂到高处;双手分别握住木棍两边,不断旋转木棍,使绳子拧紧;接着反向转动手腕,解开绳子。通过充分旋腕,可刺激心经的神门穴,肺经的太渊穴等重要穴位,在舒筋活血的同时还能保健心肺。需要注意绳子要结实,木棍粗细、长短适中,表面光滑,以免意外受伤。

胸部是人体的保健重地,心窝处有个重要穴位叫膻中穴,又称“气会穴”,是指凡和“气”有关的疾病,如气滞、气虚等都可以在这个部位调制。膻中如果气机瘀滞,很容易产生憋闷、酸痛等感觉。保健胸部讲究“扩”,可以准备两个哑铃,双手分别握住,直臂合于胸前,再向两侧打开。整个过程手臂不要弯曲,这样一开一合扩展20~30次,让整个胸腔随之开合。经常练习不仅保健膻中穴,还可以刺激任脉,间接调节人体脾经、心包经等阴经,缓解虚劳体弱。需要注意的是,哑铃有不同的重量,要根据自己手臂力量选择。老年人不适合举重物,可以用矿泉水瓶装上谷物等代替哑铃进行练习。

我们经常听到“三十岁的人,五十岁的腰”这样的感叹。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被腰部疾患困扰,腰椎像老化的树干,一有触动,随时都有可能出问题。“腰部牵引法”是古医书中多次提及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跪撑在床或垫子上,上体前俯,手臂尽可能地向前伸直,争取让下颌能够触到床面;臀部尽量向后坐,形成前后两个相反的作用力,从而充分拉伸脊柱。这样做还能刺激腰部的“带脉”,缓解腰膝酸痛,调理生殖系统疾病等。“引腰”动作每次可重复8~10次左右,练习时一定要尽量缓慢,因为快速拉伸只能收缩肌肉,慢引才能牵拉筋骨。

尾闾就是人类退化了的“尾巴骨”,藏在髋部。尾骨尖和肛门连线的中点是尾闾穴,别名长强穴,人体阳气就是从这里开始生发的。现代医学证明,久坐会导致人早衰,原因之一就是久坐会导致尾闾处劳损,损伤奇神经节,从而引起脏腑功能失调。摆动髋部很简单,开步轻松站立,先向左摆动髋关节,再向右摆动,然后逆时针绕一圈,再顺时针绕动。如此循环十几次,不仅可以保护髋关节和股骨头,还可通调气血。老年人初练时可以减低次数,动作尽量缓慢。另外,不要在刚吃饱饭后马上练习。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越有劲儿,人的寿命就可能越长久。可随着社会进步,本用来走路的两条腿仿佛变成了“板凳”,久坐不动、以车代步等,引发一系列健康问题,膝关节退行、血液循环减慢、心脑供血不足等日益普遍。要想腿好,关键在走。快步走时,全身肌肉会变成一个个的“泵”,通过有规律地收缩与舒张,不断挤压、促进末梢血液回流心脏,推动全身气血的运行。此外,腿部还分布着肾经、膀胱经等,走动能牵拉刺激这些经脉,对相应脏腑起到保健作用。快步走属于有氧运动,时间和强度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决定,一般每次以20~30分钟为宜。

忙碌的工作和生活,使得很多人并没有大段的时间用于体育锻炼,对这样的人来说,办公、乘车、休闲聊天、看电视时利用好“碎片时间”,对日常保健也功不可没。抬腿就是值得推荐的一个动作,身体抬头挺胸坐直,收紧小腹,慢慢抬起一条腿,使之与端坐着的身体尽可能地保持直角,坚持5~10秒后换另一条腿;也可以双脚脚跟同时抬起,坚持一会儿再放下,并重复这一动作。每天坚持做一会儿抬腿动作,一方面,可以缓解久坐的肌肉松弛和酸软症状,锻炼腹肌和下肢肌肉的力量;另一方面,可以促进下肢的气血运行,改善血液循环,预防血栓等疾病。

脚被称作“第二心脏”,在传统医学中被誉为“精气之根”,双脚的不同区域里,有着身体很多部位的反射区,还有太白穴、太溪穴等6个重要的脏腑经络“原穴”。脚部保健有很多种,比如足浴、足疗等,其中,最简便易行又效果显着的方法莫过于“提踵颠足”:全身放松,双脚并拢站立,两脚跟慢慢向上提起,注意脚趾抓地、脚跟尽力上抬;头部自然上顶,肩臂松沉;然后轻轻地颠动足部。“踮脚颠足”可以直接刺激足跟,锻炼足底和小腿肌群,改善足跟痛等不适。长期锻炼还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平衡性,加强小脑功能。需要注意的是,练习时最好选择土地、木地板、塑胶等有弹性的地面,以免受伤。

结语:通过上文的介绍您是不是已经了解到我们的哪六大生命要害一定要护好呢?还有那些跟身体怪声预示哪些疾病相关的知识您也一定有所掌握了吧。以及后面的几个动作就可以通筋活络我想您也一定了如指掌了。那如果您觉得上述的文章帮助到您的话,就赶快分享给身边的小伙伴们一起来看看吧。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