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常识

当前位置:首页 > 健康 > 健康常识

五根手指头告诉你寿命有多长

来源:网络

看到标题,很多人都可能会抱有猎奇心理或怀疑心态:手指怎么可能会看出人体寿命?手指是怎么看出人体寿命的呢?其实,这并不是一个伪命题,其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在我国渊远流长的中医学中,有一门分支学科,即手诊,其通过观察手的纹路形态、变化、规律等方式,对人体器官的健康状况、生理演变作出推理并进行疾病治疗。由此可见,通过手指看寿命长短并不是迷信。本文即从手诊看健康、手指健康详析两个方面进行论述,告诉你如何从手指看寿命。

通过手诊看健康

手诊作为一种疾病防治手段,并不是中医独有,其在西医中亦有迹可循,并有着相应的应用。《丹溪心法·能合脉色可以万全》中曾说道:有诸内必形诸外;《灵枢·本脏》中说过:“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知其内脏,则知其所病也。”由此可见,人体内部的五脏六腑,精、气、血,脏腑经络等的发展与演变均会反应与体表。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便可以了解人体内脏的相应情况,从而了解疾病发生的部位、性质,认清内在的病理本质,从而解释人体表现出来的病状。德国着名哲学家康德也曾经说过:“手是人类外在的头脑”。可见,人体的机制是为“司外揣内,司内揣外”,即外在的病状与内在的病因息息相关,互为表里。

如今,手诊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成为中西医治疗的一种辅助手段。一般来说,手诊多从手的色泽、手纹、手形、手指、指甲等多个方面进行观察和推测,如指甲上面出现竖纹,可能表示患者体内可能有淤血,其月经的时候就很容易出现血块,如果女子是去检查妇科疾病的话,这就会成为非常有用的临床诊断信息。

人的手,包括手指、手掌、手纹、手纹、手的色泽、指甲均与人的健康密切相关,在手上有很多反射区,其都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手掌的气、色、形态、温度的变化都反应五脏六腑、精气、气血的变化。所谓手掌变化是窥视人体健康的密码,据统计,人体健康80%的信息都可通过手诊来观察和获得。

五根手指头告诉你寿命有多长

所谓十指连心,人的十个手指各自对应着人体的五脏六腑,比如大拇指对应着脾肺,食指关连着肠胃,中指关连着心脏,无名指关连着肝胆,小指关连着肾脏。此外,大拇指还可观察一个人的性功能状况,若用手按压下去很快弹起来,则可说明这个人其很足,正如《类证治裁》中所言:肺为气之主,肾为气之根,大拇指对应肺,而肺与肾共同主持和调节人体内气的运行。前后互为依据说明大拇指对应脏腑的情况。类似于这种,通过手指看人体各器官健康状况的内容还很多,具体整理如下:

看指形

手指的长短、大小、粗细均反映着一个人的健康状况,一般来说手指长、细、尖的人,身体亦比较纤细瘦弱,更容易患有呼吸系统的疾病,其更喜欢安静,更容易多愁伤感,容易紧张,喜欢思考,最为典型的例子想必就是《红楼梦》中的林黛玉了;另外,手指短、粗、圆、大一般表示这个人身体健康、精力充沛、性格比较豪爽、喜欢运动,其更容易患高血压、糖尿病、中风、脑血管等疾病,最为典型的例子可举《水浒传》中的鲁智深。

看指腹

指腹也可用于观察人体的气血状况,不管小孩还是大人,其手指的饱满程度决定反应着他的健康状况,比如肉多有弹性则可说明其气血充足,反之,若指腹扁平、薄弱或指尖纤细,则代表气血不足。

看指甲

看指甲我们主要看指甲的半月形和指甲有无纵横纹,如果一个人手指上无半月形或只有大拇指上才有,则说明此人循环功能差,体内寒气重,气血不足。反之,若半月形过大、过多,则可说明此人易患甲亢和高血压等疾病。如果指甲上有纵纹,则说明此人睡眠不好,可能患有失眠症、神经衰弱等,如纵横很深,则可说明其免疫功能较差,长期睡眠不好,并处于神经衰弱状态,同时伴有机体衰老。如果指甲上有横纹,则表示此人有消化系统疾病,很容易发生腹痛、腹泻等。

看指色、摸手温

通常,手指的血色以及手的温度也可以看出这个人的气血状况。如果手指粉红,手温四季温暖,则可说明此人气血充足、良好;如果手指发白或偏红,手心温度过冷或过热均可说明此人气血不足或不好,手指红的人很容易疲劳,且手指越红越容易瘀血,手指红到发黑则可表明这个人脑动脉硬化。

结语:从手指看寿命,并不是迷信地说一个人能活到多少岁,其是根据一定的科学依据,通过手指与人体各脏腑器官的对应情况来判断一个人的健康状况,并以此确定人体各脏腑的发展与变化。通过此文,希望大家能够对手诊等有所了解,并积极地运用到日常疾病预防中。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