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 > 民事

法院执行款物监管有哪些问题

来源:网络

执行款物由法院经管,各级人民法院财务部门开设执行款专户,对执行款实行专项管理、专款专付。随着我国财政体制的不断改革和完善,一些执行弊端也显露出来。那么法院执行款物监管存在哪些问题呢?以下是若悠网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欢迎阅读!

法院执行款物监管有哪些问题

一方面,专用账户设置不合法,根据国库集中收付制度规定,行政单位只在银行保留国库单一账户,其他账户必须清理撤销,在源头上就否定了该做法。另一方面,统一专户管理的票据使用不合理,众多基层法院没有统一的做法,有的单位无论收支均使用自制的票据,违背了会计核算中的清晰性原则。

而在执行款物管理、发放的实际环节中,也存在不统一不规范的情况。黄陵县人民法院网刊载的一篇文章指出,有的基层法院未设置管理台账或台账设置不规范不完善,并且款物的收取、发放与财务衔接不顺畅,导致执行款物家底不清,处置不明了。另外,基层法院执行案件数量多,累计金额大,收支频繁,操作环节多,涉及收取、评估、拍卖、报领、审批、支付、归档等等,特别是有些执行案件跨年度长,多次恢复,多次中止,或涉及三角债、多角债等复杂性案件,造成执行款收付余具体不明晰。有的基层法院执行款物管理采取简单登记台账、资金实物管理等不细化、不规范,台账手工登记,不便于查找及汇总;有的资金收付采取流水记账,财务部门很难起到监督管理作用。

监管难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执行款专户由法院财务部门负责,执行款物发放由法院执行机构即执行庭负责,这两个部门虽然名义上要分工合作、互相监督,但仍同属一个法院,因而几乎不可能实行有效的监督。事实上,我国民事执行权的配置早已存在争议。矛盾就在于法院只是审判机关,执行庭作为执行机构,如果隶属于法院,则与法院职责定位冲突——相当于审判权和执行权并未真正分离,权力高度集中,必然缺乏透明和公开。所以有学者建议在现有普通法院之外设立执行法院,实行审执彻底分离和垂直领导。

基于以上因素,无论是法院违规截留挪用,还是个别执行人员贪污、侵占执行款,现行程序设计都给他们留出了足够的空间。直接受损失的执行申请人,由于有求于执行法官,即使明知被执行人已支付或部分支付款物,也不便向执行人员催要。即使撕破脸皮催要,也很可能无功而返。一般的“老赖”可由法院强制执行,如果一些法院自己变成“老赖”,该由谁来强制执行呢?

显示全部
名人名言排行
若悠最新标签
有哪些 合同 交通事故 离婚 养老金 多少钱 方法 标准 财产 社保 公司 有什么 减肥 多久 工伤 条件 是怎样 吃什么 债务 宝宝 治疗 孩子 规定 广告语 工资 原因 协议 夫妻 功效 民法典 流程 做法 宣传语 一个月 食物 怎么处理 养生 孕妇 纠纷 取保候审 运动 基数 医保 离婚后 时间 劳动合同 责任 赔偿 员工 症状 抚养费 如何处理 法院 女性 个人 女人 怀孕 老人 有效 口号